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璐 《内科》2013,(5):561-562,52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8例。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入院第1天及出院前1天,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因子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健康教育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08/2007-07住院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30)除常规临床治疗外,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n=28)常规临床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CL-90量表、健康信念调查表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心理障碍(焦虑、恐惧、抑郁、敌对、躯体化),健康信念(遵医行为、健康生活方式、治疗满意度、疾病重视程度)和生活质量(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状态功能和总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t=4.23,5.31,4.82,5.01,6.44;X2=33.6,13.72,20.15,24.92;t=10.58,6.61,5.47,4.85,6.72,均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强自我管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住院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定期电话随访宣讲肝硬化失代偿期综合防治的自我管理指导。比较2组1年后停药率、再住院率、HBV DNA阴转率、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干预组停药率和住院率分别为0和18.3%,对照组分别为8.3%和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HBV DNA阴转率、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0.0%、3.3%、5.3%,对照组分别为88.3%、5%、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加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并对其经常性的健康宣教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及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9年12月,于北京地坛医院住院至少3次或3次以上的HBV感染相关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所有分析对象是在最后1次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其中男168例,女69例。237例患者中70例患者接受了连续6个月以上的抗病毒治疗。耐药检测采用PCR法扩增病毒聚合酶相应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70例患者生存时间(34.44±28.39)个月,显著长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27.12±24.29)个月。16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最终60例死亡前被确诊为肝癌,发生率为35.93%(60/167);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0例患者中,20例死亡前被确诊为肝癌,肝癌发生率为28.57%(20/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7)。治疗期间6例患者出现耐药,但未出现病情加重。结论核苷类似物对HBV感染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不能降低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硬化失代偿期对肺功能的影响方小雨,鲍昭方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而有部分患者却因肺功能障碍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而死亡,本文通过3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肺功能(包括通气与换气功能)的测定,来探讨其对肺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失代偿期尤其是伴有腹水的患者,常易引起低钾血症已众所周知,而血钾过高的病例可致严重后果,却易被忽视。本文拟结合病例对此作一探讨。临床资料我科1981年5月至1983年8月共收治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06例,其中1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钾血症,占12.3%。出现高钾血症时,3例仅表现为四肢乏力,心电图无改变;2例有心悸气急,心电图均示交界区心律伴T 波高尖;I 例因心室颤动而死亡;其余7例虽血钾增高,但均无症状,心电图亦无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钠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钠浓度分为正常组和低钠血症组,而低钠血症组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研究不同浓度的血清钠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血清钠的浓度越低,发生并发症如: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的概率越大(消化道出血除外),病死率也越高。正常组、轻度、中度、重度低钠血症组的腹水发生率为33.0%、73.8%、91.4%、100.0%,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3.5%、14.3%、28.6%、55.0%,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7.0%、11.9%、28.6%、60.0%,病死率分别为6.1%、11.9%、31.4%、60.0%,正常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中度、重度组,轻度、中度低钠血症组(P0.05)。结论血清钠可作为一个监测指标判定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马萍  薛燕  王磊  宋诗铎 《山东医药》2012,52(13):22-24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将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替比夫定(600 mg/d)或恩替卡韦(0.5 mg/d)口服,同时予以保肝、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保肝、对症及支持治疗。随访结束时比较2组治疗前后Child-Pugh分级的变化、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治疗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CHE)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CHE水平下降(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39例(84.78%)Child-Pugh分级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两组发生肝癌比例分别为2.17%和2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肝功能,改善预后,降低肝癌发生机会,延缓肝移植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5月于资阳市乐至县人民医院住院次数≥3次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81),门诊和电话随访5年,均行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观察HBV DNA下降、阴转情况及肝功能指标,随访结束时对比两组临床结局。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肝癌、肝移植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32、4.33、4.71,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t=20.60,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16.40,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累积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vs 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7、16.60、11.67,P值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Bil、ALT水平显著下降(观察组:t值分别为25.18、23.33,P值均0.001;对照组:t值分别为6.15、7.20,P值均0.001);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显著上升(t=10.08,P0.001);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7、2.24,P值均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t值分别为9.18、8.17,P值分别为0.001、0.03;对照组:t值分别为2.93、3.12,P值分别为0.01、0.04)。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提高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2例,按抽签法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干预,两组均在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同时比较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Ca~(2+)、Na~+、白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总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P0.01)。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同时还能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改善血清中相关蛋白及离子的水平,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与肝损伤程度、并发症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低钠血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5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首次确诊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218例,根据血钠浓度分为3组,血钠浓度≥130 mmol/L为Ⅰ组(n=51),120 mmol/L≤血钠浓度130 mmol/L为Ⅱ组(n=97),血钠浓度120 mmol/L为Ⅲ组(n=70)。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钠浓度、Child-Pugh分级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计算生存时间。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时间分析,回归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与Ⅰ、Ⅱ组比较,Ⅲ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比例最高;血钠浓度随着Child-Pugh评分增加而降低,Child-Pugh A、B、C级三者患者的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3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Ⅰ、Ⅱ组比较,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3组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718、6.277,P值均0.05);Ⅲ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Ⅰ组和Ⅱ组(P值均0.05)。结论随肝损伤程度加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明显增加,提示低钠血症可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HBV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庹必光,晏永慧,史济经,黄发林我们旨在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HBsAg转阴后肝硬化对其预后的影响。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1980年1月~1987年3月间到我院住院的21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男137例,女8...  相似文献   

15.
一、肝硬化的治疗肝硬化的治疗应包括休息、营养、药物,切勿盲目偏重保肝药物。肝功能失代偿时要卧床休息。营养疗法能保护正常肝细胞、修补已损伤的肝细胞及产生新的肝细胞。晚期(如肝功能严重障碍、肝昏迷前期及门腔静脉吻合后)应限制蛋白摄入。在  相似文献   

16.
17.
作者对15例肝硬化伴有非感染性腹水的患者作腹膜活检及腹腔镜检查,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均有饮酒史。9例腹水为漏出液,1例腹水中蛋白浓度为3.4g%。另5例曾经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硬化伴腹水,作经皮腹膜活检。10例腹腔镜检查呈现增厚不透明的壁层腹膜,伴有弥漫性片状充血和弥漫性增多的小血管充盈。光反射较正常情况下减弱。网膜皱缩。腹膜活检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呈立方形,间皮细胞增生。表层有纤维蛋白沉积及机化,深层为纤维组织所替代,浆膜下层有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浸润。作者认为,在肝硬化伴有非感染性腹水患者中产生壁层腹膜炎症的原因很可能是腹水内存在刺激物所致,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敏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4):276-276,23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0.1每日1次口服,治疗12月以上。结果 治疗组在服用拉米夫定1年后,HBVDNA阴转率为92.5%,HBeAg转阴率为18.75%,肝功能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积极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减轻或阻止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Child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自拟食疗方对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营养小组为其提供的自拟食疗方进行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硬化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握力、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腹水严重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者接受食疗两个月后,握力、ALB及PA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9、30.14和27.52,P均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握力、ALB及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9、1.50和2.19,P均0.001)。治疗后,试验组无腹水及轻度腹水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食疗方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