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经疝囊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经疝囊内高位结扎术治疗,不需要横断、分离及切除疝囊。结果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2.5min,平均住院时间4.5d,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随访,尚未见复发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疝囊内高位疝囊结扎法,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在门诊手术室基础静脉麻醉下,对9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相当于内环下方下腹部皮肤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皮下组织缝合1针,皮肤用纸质胶带拉拢,在门诊观察室观察4~6 h后便可回家,3~4 d后返院复查及更换敷料,不需要住院。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25 min,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1~8 a尚未见复发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门诊手术室基础静脉麻醉下,采取相当于内环下方下腹部皮肤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小、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可靠,便于被广大农村地区患儿家长接受,有利于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0余例,对24例年龄在1~3岁者行改良的经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4例均为男性,年龄1~3岁,平均2.2岁,左侧9例,右侧15例。2治疗方法手术器械:经皮胆囊取石镜、自制缝针。手术方法:氯胺酮麻醉,头低足高患侧高位,脐  相似文献   

4.
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改变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切口与人路,减少小儿斜疝术后并发症。方法:取腹股沟中点内上方1cm腹股沟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沿皮纹做长约1~1.5 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后,显露内环口外的精索及疝囊,打开疝囊,将其从精索上稍加游离后,横断,近端缝扎,远端不予处理。结果:36例无阴囊血肿,睾丸水肿,精索损伤发生,随访1~4年,无一例复发及睾丸及萎缩。结论: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切口瘢痕小、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且容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作者自 1985年起采用疝囊旷置术治疗 1.2~ 8岁小儿腹股沟斜疝 2 3 2例 ,方法简便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手术方法及结果采用氯胺酮全麻 ,5mg/Kg ,一次性肌肉注射。切口采用经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 ,长约 3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 ,横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分开腹横肌 ,显露腹膜 ,横行切开腹膜 ,提取腹膜切口下缘 ,并向下牵拉即可显露疝囊内口。如有疝囊内容物 ,可牵出复位 ,而后用数把蚊式钳轻轻提起疝囊内口后唇 ,使精索血管与被提起的疝囊内口的后唇边缘分离。将疝囊内口后唇与腹膜切口的上缘用 4号丝线间断缝合关闭腹腔 ,使疝…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并总结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共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232例,其中右侧129例,左侧91例,双侧12例。巨大疝72例,滑动疝12例,Richter疝8例。嵌顿疝52例,其中手法复位28例,急诊手术24例,手术复位后行疝带压迫或其他治疗,随访26例,最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行疝高位结扎146例,疝囊高位结扎+修补76例,经腹腔修补10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随访,疝复发2例,切口感染3例,阴囊积血,积液8例,神经损伤1例,无输精管损伤及死亡等。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率高,由于小儿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宜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不同处理方法手法轻柔细致,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腹腔镜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50例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股沟斜疝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6~12个月,治疗组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术对患有腹股沟斜疝患儿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01—2016-04接受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的5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下腹横形小切口施术。术前于门诊完成常规检查并给予准入评估。术后当日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进行出院评估。术后第1~5天电话随访,了解患儿恢复情况。结果本组5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日间手术,手术时间15~25 min。麻醉清醒后可开始进食。均于24 h内出院,未发生阴囊肿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 a,无复发病例。结论日间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经济,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应对患儿进行准入评估和出院评估,并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9.
比较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1~3分患者比例更高,7~10分患者比例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对5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静脉全麻下,沿患侧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切皮至找到疝囊时间1.5~4.0 min,手术时间8.5~15.4 min。手术均成功完成,住院1~2 d全部顺利康复出院。术后对51例患儿行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医源性隐睾及术后复发病例。几乎看不到隐蔽在腹横纹内的细小切口瘢痕。结论在氯胺酮静脉全麻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取患侧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切口处无明显瘢痕,疗效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静脉麻醉下实施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找到疝囊时间3.0~5.0 min,手术时间10.0~15 min。术后未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于术后2~3 d出院。对全部患儿行1~2 a随访,切口瘢痕小而隐蔽在腹横纹内。未出现医源性隐睾和复发病例。结论经皮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腹壁无明显切口瘢痕,效果满意。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孔与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38例)与二孔组(88例),比较2组患儿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生阴囊水肿及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阴囊水肿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二孔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科使用微型腹腔镜及改进的疝带线针及针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8例。结果 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5min,术后6h进食,术后24~48h出院,无并发症,随访1个月~1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卫生院近4年收治的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阴囊水肿、伤口疼痛、住院日数、复发的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经脐置入5inm30。腹腔镜,明确患侧内环口及腹横筋膜悬韧带后脚(posterior crus,PC),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3mm分离钳。于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用普通针持夹持3-0 prolene带线圆针刺入腹腔,穿过PC,分离钳夹住圆针反向经腹横肌弓状缘从内环口顶部穿出腹腔。剪掉圆针,Endoclose针夹带prolene线由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先内后外,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后打结。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0min,平均32.9min。术后住院1—2d,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4d,平均1.4d。术后无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并发症。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具有解剖学基础的新术式,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斜疝的治疗方式和体会,并总结经验教训。32例的治疗和手术情况。结果小切口治疗斜疝取得了良好效果。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斜疝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5例 ,男 4例 ,女 1例 ,6 ~11岁 ,单侧疝 3例 ,双侧疝 2例。手术方法是在气管插管全麻后 ,制造气腹 ,压力 <1 33kPa。患儿取头低脚高位 ,在患儿腹部切两个 5 ~10mm的小切口 ,引入腹腔镜 ,找到疝囊口 ,在电视腹腔镜的直接观察下 ,用特制缝针和线 ,缝合疝囊颈部。本组 5例全部治愈 ,3~4d出院 ,无手术并发症 ,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讨 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成因与成人不同 ,成人斜疝主要是腹股沟区的肌肉薄 ,筋膜缺损 ,手术原则是修补缺损。小儿斜疝则是发育过程中遗留的疝囊 ,哭闹时腹压增高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氯胺酮、利多卡因麻醉下,取患侧下腹腹横纹小切口(1~1.5 cm),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15min。术后住院观察并静滴抗菌素1 d出院,术后第3天来院更换切口敷料,第5天除去拉拢切口的创可贴。未发生阴囊水肿、积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部患儿均定期到门诊复查,时间3~12个月,未见复发,睾丸发育良好。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儿,经下腹腹横纹小切口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不拆线、瘢痕不明显、疗效可靠、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复发原因和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外科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 结果 78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均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均获成功. 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很少能自愈,诊断明确者均施行手术治疗.对内环口>0.8cm或复发疝行内环口紧缩术,可有效地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腹内环移位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常见多发病 ,本术式不解剖腹股沟管经腹横纹小切口入腹腔 ,将腹内环转移腹膜外。根据小儿斜疝并非腹壁薄弱的解剖特点 ,改变腹股沟管在小儿近似垂直状态 ,减轻腹腔脏器对腹股沟管压力 ,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 ,避免了解剖腹股沟管手术的并发症。 1993~2 0 0 1年治疗 185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85例 ,男性 16 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6个月至 12岁 ,平均 4岁。左侧 89例 ,右侧 6 7例 ,双侧 2 9例。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禁食水 ,排尿 ,氯胺酮分离麻醉。取患侧腹横纹下腹正中线至患侧髂前上棘连线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