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发热患者进行T-SPOT.T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以年龄≥60岁的119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没有明确发热原因,因不排除结核菌感染,进行T-SPOT.TB检测。对T-SPOT.TB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中,50例(42.02%)T-SPOT.TB检测阳性,64例(53.78%)T-SPOT.TB检测阴性,5例(4.02%)可疑阳性。T-SPOT.TB检测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在性别、年龄、既往有无结核病史、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影像学有无结核病灶方面T-SPOT.TB检测阳性组较阴性组有更高的阳性率(20.45%vs 10.17%),T-SPOT.TB检测阴性组较阳性组更多地表现为影像学正常(45.76%vs 34.09%);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在T-SPOT.TB检测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39),在最终临床诊断为结核病方面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发热患者中,T-SPOT.TB检测结果与既往是否存在活动性结核病无关,但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相关,在排除其他感染的同时如炎症反应相关实验室检查升高,结合T-SPOT.TB检测阳性,要警惕结核病的可能,尤其是潜伏性结核菌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菌量负荷、疾病活动性、影像学累及范围、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因素对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肺结核患者106例(包括4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47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和15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组35名,所有患者(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血并以肝素抗凝分别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分泌抗原靶-6(ESAT-6)、ESAT-6/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融合抗原、PPD共同孵育,并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IFN-γ的含量,各组间差异的比较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菌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114.7 pg/ml vs 82 pg/ml, Z=-0.500, P>0.05), ESAT-6/CFP-10(3488 pg/ml vs 2350 pg/ml, Z=-0.949, P>0.05),PPD(4514 pg/ml vs 4326 pg/ml, Z=-0.822, P>0.05)];ESAT-6和ESAT-6/CFP-10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阴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AT-6(82 pg/ml vs 137 pg/ml, Z=-0.781, P>0.05), ESAT-6/CFP-10(2350 pg/ml vs 1784 pg/ml, Z=-1.685, P>0.05)],ESAT-6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7 pg/ml vs 137 pg/ml, Z=-0.757, P>0.05),但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菌阳组和陈旧性肺结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8 pg/ml vs 1784 pg/ml, Z=-0.242, P<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肺部病变累及少和肺部病变累及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117 pg/ml vs 42 pg/ml, Z=-2.341, P<0.05), ESAT-6/CFP-10(3055 pg/ml vs 1562.5 pg/ml, Z=-2.850, P<0.05)];ESAT-6、ESAT-6/CFP-10融合抗原、PPD抗原刺激后分泌IFN-γ量的中位数在外周血淋巴细胞≥1.0×109/L和<1.0×109/L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AT-6(97.5 pg/ml vs 48 pg/ml, Z=-2.745, P<0.05), ESAT-6/CFP-10(3082 pg/ml vs 1190 pg/ml, Z=-2.911, P<0.05),PPD(4322 pg/ml vs 3200 pg/ml,Z=-2.216, P<0.05)]。 结论 基于RD1区的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分泌IFN-γ的量不受菌量负荷的影响,但可能受到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病变累及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运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量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496名HUA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为(95. 79±9. 57)分,87. 36%患者处于中高水平;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37. 86±5. 18)分、复杂性维度得分(20. 56±1. 98)分、信息缺乏性维度得分(20. 96±2. 91)分、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16. 41±1. 94)分。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屈服、并发症、年龄、收入、饮酒是其疾病不确定感主要影响因素(P<0. 05)。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与不明确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维度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呈负相关(P<0. 05),屈服维度与疾病不确定感4个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P<0. 05)。结论 HUA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与社会支持和医学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医护人员应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肯定和注重客观支持作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9年6-12月就诊于西安市胸科医院的196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5例(74.0%),女51例(26.0%);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38(26,53)岁。按IGRA检测结果分为IGRA检测阳性组(106例)和假阴性组(90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资料,以及胸部CT表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RA检测痰涂阳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IGRA检测阳性106例,阳性率为54.1%。IGRA阳性组白细胞计数的M(Q1,Q3)为6.3(5.0,7.5)×109个/L,低于IGRA假阴性组的7.4(5.8,9.2)×109个/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4,P=0.001);血红细胞沉降率的M(Q1,Q3...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IGRA)在基层门诊肺结核筛查中的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合理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接诊的3073例疑似初诊肺结核患者,收集患者痰液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AFS)、BACTEC-MGIT 960液体培养法、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rossing-primer amplification,CPA)对抗结核治疗前痰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检测,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IGRA,以临床诊断作为确诊依据,评价IGRA与其他方法对结核感染的检测效能。结果 不同年龄患者IGRA阳性检出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30~40岁组阳性检出率最高,0~10岁组最低,且男性高于女性(P <0.01)。痰培养和CPA的总体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62%和66.88%,明显优于IGRA。IG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9%和40.96%,总体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RNA(TB-RNA),结核杆菌DNA (TB-DNA)及r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联合检测对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或门诊期间疑诊为肺结核的212例患者,根据痰涂片或痰培养结果分为初治菌阴性肺结核组(n =94)和初治菌阳性肺结核组(n=72)及非结核疾病组(n=46),分别行TB-RNA、TB-DNA、IGRA检测,对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行TB-RNA、TB-DNA、IGRA联合检测结果与单用检测对比分析.结果 ①单项检测中TB-RNA、TB-DNA、IGRA对初治菌阳对照组的敏感度分别为56.9%,65.3%,81.9%;特异度分别为97.8%,95.8%,97.8%;②单项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相应为:50.0%,54.3%,77.7%;③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为88%,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TB-RNA、TB-DNA、IGRA联合检测提高了菌阴肺结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尽快明确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确证实验"不确定"样本的结果,以便相关检测目的人员尽早知晓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07-2013年确证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与初筛实验的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两种快诊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并对确证实验条带本身作分析总结。结果 78例"不确定-阴性"样本,经两种ELISA及两种快诊初筛实验,至少一种实验为阴性;38例"不确定-阳性"样本,经两种ELISA和两种快诊均为阳性。确证时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或以上条带,"不确定"结果经随访最终均转为"阳性";出现gp160/gp160和p24条带,"不确定"结果经随访最终转归具不确定性;出现除gp160条带的其余单独条带或组合条带的"不确定"结果,经随访最终均转为"阴性"。结论两种ELISA和两种快诊初筛均为阳性的样本,确证实验"不确定"结果的"阳性"转归率为100%;但只要其中一种实验结果为阴性,"阳性"转归率均为0。建议对于一些确证条带疑似"阳性"的样本,如同时出现gp160和gp120两条以上带型者,应结合初筛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的影响。方法将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常规治疗组和43例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入院、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缬沙坦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缬沙坦治疗组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的水平,从而达到稳定斑块,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IFN-γ和IL-2的影响.方法 将9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7例常规治疗组和48例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IL-4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UAP再次入院、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血浆中IFN-γ和IL-2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缬沙坦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血浆中IL-4的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缬沙坦治疗组6个月内的MACE显著减少(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UAP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2的水平,抑制Th1细胞的过度激活,从而达到稳定斑块,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T help,Th)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8例UA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20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在人群中发病情况,探讨本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为防治流行性出血热提供依据。方法人间疫情监测对白城市各监测点的月报及年报报表中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宿主动物监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动物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1年度本市流行性出血热共发病59例,发病率2.90/10万,其中监测点洮南市25例,发病率25.60/10万;34例为本市责任报告单位报告,另外25例为外地报告本地病例,监测点洮南市在春季、秋季监测鼠密度各1次,秋季居民区的鼠密度有所上升;而野外鼠密度呈下降。结论白城市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较2010年呈显著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洮南市、洮北区,褐家鼠、长爪沙鼠是出血热的宿主和主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 diagnosis of latent tuberculous infection (LTI) by IGRA continues to generate debate. Experience in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2 IGRA tests is sca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2 versions of 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Plus) with those of T-SPOT.TB, and to analys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dual strategy (T-SPOT.TB + QTF) for the diagnosis of LTI in an immunosuppressed population.MethodsWe conducted a prospective study (May 2015–June 2017) that included 2999 immunosuppressed patients and/or candidates for biologics, in whom 2 simultaneous IGRA tests were performed: Group 1 (1535 patients): T-SPOT.TB + QuantiFERON-TB Gold-In-Tube (QTF-GIT); Group 2 (1464 patients): T-SPOT.TB + QuantiFERON-TB Gold Plus (QTF-Plus.ResultsThe concordance between QTF-GIT and T-SPOT.TB was 83.19% (κ = 0.532).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negative, and indeterminate results were, respectively: 14.33% vs. 17.06%; 82.41% vs. 74.46%; and 3.25% vs. 8.46%. The concordance between QTF-Plus and T-SPOT.TB was 87.56% (κ = 0.609). The percentage of positive, negative, and indeterminate results were, respectively: 15.02% vs. 15.36%; 82.92% vs. 79.37%; and 2.04% vs. 5.25%. Discrepancies between T-SPOT.TB and QTF-Plus were 12.43%, suggesting that 103 patients were positive and another 79 were negative due exclusively to 1 of the 2 IGRAs.ConclusionsGreater concordance was found between QTF-Plus and T-SPOT.TB than between QTF-GIT and T-SPOT.TB. However, we believ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iscrepancies between T-SPOT.TB and QTF-Plus is sufficiently important from a clinical point of view to justify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2 IGRA in this specific patient group.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了解发热患者院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教育,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2月28日至4月15日所有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院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检查外周血常规。结果797例患者中229例(28.7%)院前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较多。其中47例(20.5%)患者在不知道所服何药的情况下服用了抗菌药物。随着病程的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增加。院前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都低于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院前用过抗菌药物患者确实需要抗菌药物的比例为30.1%,并不高于院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5.7%),P>0.05。结论发热患者院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严重,需采取加强教育及其他相应措施加以杜绝。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建立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免疫 -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清中抗核衣壳蛋白抗体。方法 用汉坦病毒 ( 76 - 118株 )重组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微滴度板 ,与经ELISA法和临床均已确诊为HFRS患者的血清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 ,以链霉亲和素为桥梁将生物素标记的抗体与生物素标记的DNA指示分子相连 ,PCR扩增DNA指示分子 ,通过检测指示分子DNA来反映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中抗核衣壳蛋白抗体的水平 ,并与传统的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 -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中抗核衣壳蛋白抗体的敏感性是ELISA法的 2 5 0 0 0倍 ;30例HFRS阳性患者血清免疫 -PCR检测均为阳性 ,2 0例甲型肝炎阳性血清和 2 0例正常人血清免疫 -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 -PCR方法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有可能作为一种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用于HFRS的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试剂盒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0月间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并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细菌学、病理、诊断性治疗等手段单独或联合确诊的128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7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造成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7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QFT-GIT结果显示假阴性188例(17.5%),真阳性884例(82.5%)。QFT-GIT真阳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2.1%(284/884)和23.0%(203/884),复治患者占18.3%(162/884),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11.0%(97/884),培养阴性患者占72.5%(641/884)、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9.6%(85/884)、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1.8%(16/884);QFT-GIT假阴性结果中40~岁与60~92岁年龄组的患者分别占36.7%(69/188)和38.8%(73/188)、复治患者占31.4%(59/188)、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的患者占20.7%(39/188)、培养阴性的患者占86.2%(162/188)、白蛋白<35g/L的患者占19.1%(36/188)、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的患者占7.4%(14/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31.819、16.085、13.574、16.651、14.072、18.10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年龄组(OR=1.972,95%CI=1.306~2.976,P=0.001)、60~92岁年龄组(OR=2.782,95%CI=1.832~4.224,P<0.001)、复治(OR=1.741,95%CI=1.174~2.581,P=0.006)、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OR=2.043,95%CI=1.314~3.176,P=0.002)、痰培养阴性(OR=3.354,95%CI=2.066~5.446,P<0.001)、白蛋白<35g/L(OR=2.777,95%CI=1.721~4.481,P<0.001)、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OR=3.662,95%CI=1.679~7.987,P=0.001)为QFT-GIT假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岁年龄组、复治、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培养阴性、白蛋白<35g/L和淋巴细胞计数<0.6×10 9/L是造成QFT-GIT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苏省启动消除疟疾行动后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及其成效,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阶段的疟疾诊断和监测方法。方法 收集2010-2016年江苏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2 367例;共血检发热病人3 691 188人·次,检出阳性2 252例,阳性率0.06%。江苏省发热病人血检数由2010年的74.29万人·次下降到2016年的27.70万人·次,血检率呈明显下降态势;血检阳性率由2010年的0.04%上升至2016年的0.11%,呈明显上升趋势,2016年江苏省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2010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χ2] = 161.61,P < 0.01)。2010-2016年江苏省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3 d内完成血片复核,因血片复核结果为阴性删除病例共计273例。2010年江苏省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血片复核阴性删除61例,2016年因血片复核阴性删除14例,2010年血片复核阴性占比率明显高于2016年血片复核阴性占比率([χ2] = 22.99,P < 0.01)。结论 江苏省开展了大量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符合WHO提出的“强有力的监测体系”消除疟疾工作要求,同时也为江苏省从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