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翔燕 《中外医疗》2013,32(7):106-107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08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4),前者接受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者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皮肤瘙痒转阴率、肝消肿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胺酰转肽酶(GG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ALP、GGT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因此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后鼻胆管冲洗对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98例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分为两组,鼻胆管冲洗组术后进行鼻胆管冲洗,常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随访2年.比较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和复发后2次ERCP取石成功率。结果鼻胆管冲洗组14例结石复发,复发率(14.1%)低于常规对照组(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冲洗组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后2次ERCP取石成功率(100.0%)高于常规对照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行鼻胆管冲洗是必要的,有助于防止结石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术后常规抑酶、抑酸、抗感染;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右上腹部疼痛、发热和黄疸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KP)、血淀粉酶(AMY)、血清胆石形成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鼻胆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2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能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和提高胆汁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利胆冲剂联合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术后胆总管炎症、促进肝功能早日恢复、降低术后淀粉酶和增加胆汁引流量,防治术后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4.
范俊维  刘芳 《农垦医学》2023,(2):133-136+147
目的:探讨益生菌干预对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为胆总管结石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60例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行ERCP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3次/d),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菌群失调率、肝功、血胆汁酸、血脂、血清CXCL-16及CCK-1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菌群失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LT、AST、TBiL、TBA水平均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无变化(P>0.05);观察组血清CXCL-16、CCK-1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CXCL-16、CCK-18水平无改变(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以改善胆总管结石ERCP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  相似文献   

5.
洪帅 《黑龙江医学》2019,43(1):49-50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分别采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RCP组(n=48)和CBDE组(n=42),分别采用ERCP下取石术与CBDE取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情况、取石成功率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与CBDE组比较,ERC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CP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CBD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GGT以及AL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GGT以及AL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应用CBDE术与ERCP下取石均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与CBDE比较,ERCP下取石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受ERCP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后通过胆总管造影确认结石取尽,随后随访6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胆总管结石复发。分为:研究组(复发组)和对照组(未复发)。收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胆总管直径、乳头切口、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为造成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相关因素与合并壶腹部周围憩室、胆总管直径、乳头切口、胆总管结石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0-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康复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进行研究,其中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5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两组的血清GGT及AL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22%,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相对减少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内镜术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性,分析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行内镜取石术的8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2例、未复发组5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GGT、TBil、TG水平。分析血清各指标水平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并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比较术后6个月血清各指标不同水平者复发风险。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GGT、TBil、TG水平低于术前,且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P<0.05);GGT、TBil、TG与生化指标密切相关(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GGT、TBil、TG高水平者术后复发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1.685倍、1.743倍、1.608倍(P<0.05)。结论血清GGT、TBil、TG与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内镜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疏肝法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口服加减柴胡疏肝散。干预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炎症指标、肝功能水平,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结石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 hs-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AST、GGT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118,P=0.013)。结论 术后应用疏肝中药能够促进机体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肝功能及降低结石再生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利胆消石合剂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两组分别脱落3例和7例,最终中药组完成治疗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ERCP术后予常规对症治疗,中药组在该基础上予利胆消石合剂口服5 d。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3、5日于鼻胆管取胆汁检测总胆汁酸、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总胆固醇、钙离子、β-葡萄糖苷酶(β-Gase)及糖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5日,中药组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浓度和UCB%低于对照组,在复发患者中,中药组β-Gase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利胆消石合剂能够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胆汁的成石性。  相似文献   

11.
窒息新生儿血清肝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血清肝功能和心功能的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窒息新生儿重要脏器损害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指导临床积极治疗。方法检测60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48例、重度窒息12例)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设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窒息后新生儿Tbil出现下降(P<0.05),并随着窒息程度加重下降愈明显(P<0.05);ALT、TBA、CK-MB出现升高(P<0.05),并随着窒息程度加重升高愈明显(P<0.05)。结论Tbil、ALT、TBA和CK-MB的变化反映肝功能和心功能损害情况,窒息时新生儿肝功能和心功能应予以保护,以减轻窒息对于新生儿重要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吗叮啉10mg tid,耐信肠溶片20mg qd,疗程14d。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上腹部疼痛的频率、时间,伴随症状及复查胃镜的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与开腹肝硬化脾切除肝功能和白细胞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open splenectomy,OS)术前后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76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而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S 27例、OS 49例。收集和分析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血白细胞(WBC)。结果(1)两组术后第1天Tbil、Dbi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3天WB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天AS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L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较术前升高,但仅AS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ALT、AST、Tbil、Dbil术后均比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行LS和OS都会导致肝功能和血白细胞的变化,但OS变化更大,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LS对肝功能影响和对机体的创伤比OS小。  相似文献   

14.
<正>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急腹症,病情凶险,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可高达30%[1]。SAP时由于微循环障碍、低血容量、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破坏,肠道菌群移位,肠源性炎症介质及内毒素吸收,引起败血症、胰腺坏死感染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2]。因此,早期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可以阻止SAP发展,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芍薏苡仁汤配合经皮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n=60)给予柴芍薏苡仁汤口服并配合中药经皮给药治疗;对照Ⅰ组(n=30)给予单纯口服中药柴芍薏苡仁汤治疗;对照Ⅱ组(n=30)给予口服中成药坤复康胶囊治疗。3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愈率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情评分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芍薏苡仁汤配合经皮给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宇 《吉林医学》2014,(25):5594-5595
目的:观察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儿童肝损害多项指标及病程的影响。方法:应用阿拓莫兰治疗儿童肝损害89例,对照组83例。观察其对肝损害多项指标及病程的影响。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和胆红素(T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乏力的改变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食欲不振、腹胀、肝区叩击痛的改善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食欲不振、腹胀、肝区叩击痛及肝压痛的总改善率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拓莫兰对儿童肝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好,疗程短,速度快,同时对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作为一种常规儿童肝损害药物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治疗Ⅱ型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Ⅱ型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以芍药甘草汤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腹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分级评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相似文献   

18.
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柴芍六君子汤[药物组成:柴胡6 g,白芍12 g,白术12 g,茯苓12 g,陈皮6 g,姜半夏12g,木香(后下)6g,砂仁(后下)6 g,党参18 g,甘草6 g]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兰索拉唑肠溶胶囊30 mg,每日1次;莫沙必利片5 mg,每日3次;阿莫西林片0.5g,每日3次.观察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 a复发率分别为26.7%和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具有调整机体和胃黏膜局部屏障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的临床治疗特点和结石复发情况,评价2种术式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4例临床资料完整,按术式分为2组:A组为ERCP组,94例;B组为LCBDE组,90例,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胆总管最大直径、结石最大直径、结石数目、结石复发(研究患者胆总管结石首次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结石最大直径、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胆总管最大直径、结石数目、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胆总管结石首次复发人数为9例,复发率为9.57%,B组患者首次复发人数为10例,复发率为11.11%,A组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术式均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高龄患者(>75岁)倾向于选择ERCP,结石直径较大的患者(≥1.5 cm)倾向于选择行LCBDE;ERCP组住院时间更短,结石复发率低于LCBD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术式结石复发率高峰期集中在术后1年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分,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纳入60例惊恐障碍患者,平均分入两组进行4个疗程(1疗程为7 d)的治疗,中药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20 mg/d,通过HAMA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HAMA评分显示中药组、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50%、46.67%,总有效率皆为93.33%,中医症状评分显示中药组、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43.33%、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6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抑郁心境、心血管系统症状,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中医症状中不寐、脘腹胀满、纳呆便溏,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惊恐、心悸、抑郁寡欢症状,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惊恐障碍安全有效,在改善失眠、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以及中医症状中的不寐、脘腹胀满、纳呆便溏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