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近年来足细胞自噬在足细胞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足细胞自噬中扮演的角色。足细胞自噬活性的改变与足细胞病的进程密切相关,mTOR 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途径是足细胞保持自身稳定的重要调节器,以调控足细胞自噬平衡体系为干预靶点可能成为足细胞病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臌胀病机,自古至今,仁智各见。本文首先提出脾气虚弱为臌胀之本始。认为各种原因造成脾气先虚,气血生化之源,气虚无力推动血运,血虚无以充盈脉道,可致瘀血内著肝脏,并引用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来论述了脾气虚与臌胀的关系。其次认为肝血瘀滞乃臌胀之枢纽(即中间环节)。本文对98例臌胀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后提出,肝血瘀滞是形成臌胀的前提,只有肝血瘀滞才能形成臌胀。肝血瘀滞,血络痹阻,水渗络外、腹水乃成。最后论述到腹水内蓄成臌胀之终结。认为本病肝血瘀滞源于脾气虚。此时、瘀血已成为病理产物,它不但影响脏腑正常的气血生化,还能成为继发病(腹水)的病因。结果陈者当去不去,新者当生不生,乃至血愈瘀则腹水愈甚,气血愈虚,腹水愈甚。气血愈虚则血愈瘀,互为因果、遂致本证正虚邪恋,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其通过利用自身溶酶体对受损蛋白,细胞器等进行降解,并为多种生化进程提供底物或原料,正常程度的细胞自噬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十分重要,不足或过度均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细胞自噬的机制与中医学中气的运化功能十分相似,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人体正气不足,则血液运行无力,易致血瘀,瘀血阻碍津液运行,滞而成痰。其次受损细胞器产生有害物质的过程在中医看来属于“内生痰浊”范畴,细胞自噬清除受损细胞器与中医祛痰的治法不谋而合。因此,从“气虚痰瘀”病机探讨细胞自噬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有助于开辟从微观角度防治冠心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细胞自噬可通过溶酶体吞噬降解自身结构,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自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细胞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双重调节作用,既可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又可促进其发生和发展,肿瘤细胞可释放特定的信号分子来诱导间质细胞自噬,而此过程中所产生的营养物质又为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转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气化理论是中医学用以说明人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物质代谢及能量转化过程的重要概念.气化以气机为基础,以阴阳交感为动力,以脏腑功能和谐为保障,推动着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自噬是机体降解受损细胞器、折叠蛋白质,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为人体提供代谢物质的生存机制,现代中医学家认为细胞自噬是气化在细胞层面进行新陈代谢的微观行为,自噬信号通路的有序传导需以气机为前提,自噬稳态需以阴阳为原动力.细胞自噬同时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医将特发性肺纤维化纳入"肺痿"范畴,气化失调以致肺失宣肃,日久则痰瘀互结于肺,肺肾失养,肺叶痿废不用.本文结合气化理论与IPF中自噬机制的关系,认为气化失常是IPF的主要病机,提出以增强防御、化痰祛瘀、补肺益肾为治则,调畅肺之气机,协调人体阴阳,以达到延缓IPF进程、改善IPF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期望能够对临床治疗IPF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8.
9.
抑郁症主要病机可归纳为肝郁脾虚—气机郁滞—湿浊痰瘀,肝郁脾虚在前,导致气机郁滞,产生湿浊痰瘀,内扰神明,发为精神障碍。氧化应激与抑郁症病因密切相关,海马是抑郁症的重要病变部位,线粒体自噬在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海马结构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线粒体自噬障碍也会诱发抑郁症,通过恢复线粒体自噬功能可以改善抑郁症状。中医学的气血与现代医学的ATP、血红素都是机体的能量源泉,因此,在能量生成方面,线粒体与脾具有相似性。脾调节气血水液功能与线粒体自噬功能具有相似性。肝脾功能失调往往伴有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同时引起线粒体自噬功能失调。通过疏肝健脾、调和肝脾等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线粒体形态结构,促进线粒体自噬。通过联系肝脾与线粒体自噬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药调控线粒体自噬水平防治抑郁症的新思路,可能为未来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理代谢途径,双层膜囊泡将其内容物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因此,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清除胞内病毒等病原体的一种手段。然而,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自噬的角色比较复杂,一些病毒已进化出逃逸自噬依赖性降解的方法,甚至利用自噬为自己的复制而服务。本文主要综述了自噬的基本机制和功能、自噬在病毒感染中的角色以及自噬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等反转录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疗胃痛脾胃气虚证 :①实由虚所致 ,勿妄投开破 ;②中虚不壅补 ,宜于补中行 ;③斡旋升与降 ,消痞以散结 ;④病久则入络 ,须佐活瘀药 ;⑤中虚肝易犯 ,治胃勿忘肝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的气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与反证了脾胃间存在着阴阳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的气化结构,揭示脾胃生理的内在机制,说明脾与胃密切的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情志与脾胃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理、病理、治疗三个方面,分析情志与脾胃的相关性,指出重视精神因素与脾胃病相互间的影响调理脾胃与养心安神兼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脾胃学说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从六经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探讨张仲景脾胃学说的内涵,认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多取决于脾胃的盛衰。治疗时立法、组方、用药、服法应处处顾护脾胃;诊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可测知疾病的传变及预后;药后饮热粥、禁生冷和久病的调、补、和、清之法均意在顾护和恢复胃气。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对中风的研究经历了2000多年,中风的论治一直以来都是详于肝肾而略于脾胃,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虚,其中痰、虚属脾胃。脾胃在中风的发病中于肝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人以脾中之气为本,胃气供给全身器官营养,而心肺肝肾之生理机能必赖脾精之输布,故脾胃是其他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它脏的生理活动是以脾胃为枢纽,所以脾胃一虚,五脏受病而产生阳气下陷,阴火上乘,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遂发本病。所以对于脾胃在中风中的治疗不可不详。  相似文献   

16.
对明代医家周慎斋辨治虚损的特色进行探析。周氏认为脾胃虚衰是虚损之关键,提出虚损“纵有变证,只从脾胃论治”;将创立的“二十六字元机”融入具体治法之中,以理、补为主,兼用固、从、责、清、兼等虚损治法;并以脾胃脉象预测虚损转归。   相似文献   

17.
初探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其创立的脾胃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内经》,而张仲景、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对李东垣影响也较深,尤以张元素的直接经验对李东垣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影响尤为深刻。李氏认为"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以胃气为本,人身机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依赖于脾运胃纳。文章从该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典籍和师承的启示及理论依据3方面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理论作以初探。  相似文献   

18.
从历代文献入手,结合临床,系统阐述对中医脾胃理论的认识,探讨脾胃与肝的关系,介绍脾胃理论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庞连晶 《中医学报》2016,(10):1500-1502
情志因素变化可引起五腑功能活动的异常,七情内伤,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使脏腑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然而根据五行的归类及生克制化乘侮关系,情志异常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导致脾胃相关疾病的产生。因此,治疗与情志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调理脾胃功能变化,以促进五脏病变的恢复,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出本病的发生与中医脾虚理论关系的甚为密切,认为脾虚致气血不足,脾虚致营卫不和,脾虚致肝肾失调,脾虚致阴阳失调,脾虚则生内痰均可导致痹病,因此,脾虚是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