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发生率逐年上升,研究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措施是目前的关键问题。肠道菌群失调扮演了关键角色。肠道菌群失调导致了如硫酸对甲酚(pcresyl sulfate,PCS)和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等肠源性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以及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的减少。本文介绍CKD患者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慢性肾脏病5期(CKD5)患者与健康人体内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 方法 研究入组健康对照组69例、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CKD5-NHD)组24例、慢性肾脏病5期透析(CKD5-HD)组29例。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CDK5组(CKD5-NHD组和CKD5-HD组)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构成的差异,以LDA>2.0表示两组间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测序结果,应用宏基因组数据统计分析(STAMP)软件映射到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蛋白质直系同源簇(COG)数据库,研究CKD5患者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具有的功能。 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等占优势;在CKD-HD组中,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真细菌属(Eubacterium)、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等丰度较高;而在CKD-NHD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红蝽菌目(Coriobacteriales)等为主要优势菌群。通过肠道微生物群功能预测发现,CKD5患者肠道失调的微生物群在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方面有着更活跃的表现。 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CKD5患者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CKD5患者的紊乱肠道菌群能够影响机体物质代谢,并通过影响机体多种代谢及信号传导通路增加罹患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3.
微炎症是一种以持续、低至中等水平的循环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 (IL-6)、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纤维蛋白酶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低强度性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就近年来对CKD患者微炎症状态产生的相关因素、微炎...  相似文献   

4.
徐晴  郑蓉  朱戎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93-96
近年来,随着“肠-肾轴”理论提出,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紊乱的菌群通过蓄积内毒素、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及引发全身慢性炎症等途径加重肾脏损伤,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一条全新途径。中医理论认为脾肾相互为用,互为因果,“补脾益肾、通腑泄浊” 这一治则与 “肠-肾轴”学说不谋而合,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座新桥梁。  相似文献   

5.
微炎症是一种以持续、低至中等水平的循环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IL-6.Interleukin 6)、C反应蛋白(CRP.C Reactive Prote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和纤维蛋白酶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低强度性炎症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下降密切相关。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疾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就近年来对CKD患者微炎症状态产生的相关因素、微炎症状态对CKD患者的影响及微炎症状态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微炎症状态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多种致病因素可刺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慢性肾脏病炎症标志物的增加与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在慢性肾脏病中,药理学和非药理学干预已被证明可减轻炎症反应.尽管有证据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在采用各种策略治疗下系统性炎症标记物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应用固肾补血方的疗效及对肾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中医科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80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加用固肾补血方,对比2组疗效、肾纤维化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腹泻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常规治疗的固肾补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肾功能损伤,改善贫血状态,延缓肾纤维化,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肠-肾轴”理论主要是指肠肾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肠道通过一些代谢物质影响肾脏功能的调节,对慢性肾脏病的发展或并发症产生影响。现通过对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分析,旨在结合现代肠-肾轴理论探寻中药灌肠能有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莫贝贝  庄丽维 《医学综述》2021,(14):2761-2766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肠道菌群和机体相互作用的复杂生态系统,在肠道功能调节、营养吸收及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肝脏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其病理生理和防治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肠道和肝脏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相连,形成了肠-肝轴循环,故肠道微生态成为肝脏疾病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肠道微生态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骨化三醇对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巨发  朱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25-252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是否存在微炎症状态以及骨化三醇对其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门诊或住院的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治疗,0.5μ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另选择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3组受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离子、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营养学指标(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骨化三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明显降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的血肌酐、血红蛋白、PTH水平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骨化三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降低尿蛋白量。  相似文献   

11.
黄添翼  李晨嫣  刘大军 《当代医学》2021,27(29):119-120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表达水平对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103例CRF患者,检测血清LPa表达,评估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并根据肠道菌群微生态情况分为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组和肠道菌群微生态未失调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LPa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LPa表达水平对肠道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103例CRF患者中发生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13例;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组血清LPa水平高于肠道菌群微生态未失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LPa水平过表达为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CRF患者血清LPa水平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相关,血清LPa过表达可增加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目前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尚未确定确切的治疗方法。随着肠-肝轴理论的提出,本研究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宿主的代谢状况密切相关,除了肠道菌群本身,基于肠道菌群分泌、修饰和降解的代谢物也是宿主-菌群对话的重要媒介,同时也参与宿主代谢的调节,肠道菌群和相关代谢的失调可以被认为是NAFLD病理生理学的调节者,这也为“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肝脏病理生理改变”提供理论基础。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成为治疗NAFLD的一大热点,目前多个研究已经提出调节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的应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如何参与NAFLD发病过程及针对肠道菌群靶向治疗NAFLD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体的黏膜表面被不同的微生物密集寄居,微生物和其寄居的环境共同构成微生物生态系统,其中最大、最丰富的就是肠道微生态系统。既往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广泛参与宿主的新陈代谢、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多项生理及病理活动,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发育不良、肠道微生态的功能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本文将对肠道微生态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肠道菌群作为治疗高血压潜在新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现象。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是相互协调、互为依存的,强调统一性及完整性。而肠道微生态同样也是种类繁多的菌群与宿主、环境之间互相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一个动态的平衡。功能性便秘分为虚实两类,包括热秘、冷秘、气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等7个证型,临床治疗时分别给予泻热导滞、温里散寒、理气导滞、益气润肠、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温阳通便等疗法。但是,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具体调节机制及有效成分较少。在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及基础实验数据来证实、揭示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中医本质,以阐明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肠道微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并伴有腹胀、腹痛、恶心、纳差、肛门坠胀、心烦等亚健康症状。便秘的发生原因很多,不外乎有如下三点:(1)肠道病变:肛门直肠结肠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如结肠阻塞、出口梗阻、内脏神经、肌肉病变等;(2)肠道外病变:有神经性、精神性、内分泌与代谢性、医源性等;(3)饮食与习惯不良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的120例CKD 3-4期患者作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将奇数者纳入观察组,偶数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5例失访,最终分别纳入57例和55例;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RF)、二氧化碳结合力(CO2)、血浆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尿酸(UA)、甲状旁腺激素(PTH)、血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t=7.498,P<0.001),观察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10.176...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与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清中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功能不同阶段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84例,分别于入选初,6、12月后测定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丙二醛、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根据其血肌酐增长程度分为4组,并比较其微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田七注射液对2~4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2~4期CKD患者根据住院号按照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护肾、排毒、降压、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田七注射液(100 ml/d)。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C、TG、LDL、HDL、树突状细胞(DC)和CD4+/CD8+比值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血清IL-8、IL-6、TNF-α、TC、TG、LDL水平均降低,HDL升高,DC数量增加,CD4+/CD8+比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注射液能减轻CKD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