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糖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前期的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罗格列酮、糖脉康颗粒,连续12周.干预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药物组干预后FBG、FINS、HOMA-IR明显下降,HOMA-β明显上升.干预后药物组FBG、FINS、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干预治疗,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并能增加正常糖耐量的逆转率,可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药物和敏感的监测方法。方法选择40~70岁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82例,分为罗格列酮钠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1例。均强化控制血糖治疗,随访1年。研究前及6个月、12个月检测体质量指数、血压、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每月访视1次,监测血压、血糖;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P1波振幅12个月时2组各环均明显改善,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罗格列酮钠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观察前后及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钠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对防治大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按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比较用药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65例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时无一例心衰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罗格列酮能显著改善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芪明颗粒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5月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眼科收治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治疗原则分为对照组52例及治疗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  相似文献   

5.
秦晓改  卢威  牛艳芬  杜一民  李玲 《医学综述》2011,17(21):3340-3341
目的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值、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机械性痛阈值等的影响。结果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饮食量、机械性痛阈值,并且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P<0.05)。两者联合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论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振青  李爱平 《河北医学》2014,(9):1537-153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就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组(治疗组)40例,瑞格列奈(对照组)40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并记录患者血糖值,结合临床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更好的降低餐后血糖值,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可更好的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用药安全、有效、适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红  毛艳红  陈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36-736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且已趋向年轻化。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及治疗引起医务界及广大患者的极大重视。目前,基于对糖尿病发病机制更深一步的研究及认识,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已经在临床中应用。近两年多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其结果令人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罗格列酮4mg/d口服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对比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结果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较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赵文杰 《中外医疗》2007,26(20):9-9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的降糖效果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性.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为期40周的罗格列酮治疗观察,单用二甲双胍组27例;合用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组33例.均接受罗格列酮4mg/片,晨服.结果 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胰岛素、胰岛抵抗指数(I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明显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一杰 《吉林医学》2010,31(6):794-79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磺脲类+双胍类药+罗格列酮)和对照组26例(磺脲类+双胍类药+安慰剂);结果:两组治疗后的SBP、DBP、FBG、2hPBG、HbA1c、FINS、TG、脂联素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糖代谢,降低血压,升高血清脂联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94-1695
目的:探讨532nm绿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532nm绿激光光凝治疗。结果:两期治疗后视力改善及光凝治疗后FFA结果变化情况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PDR疗效均明显优于PDR。结论:532nm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6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4例)和贝那普利单用组(30例)。贝那普刹单用组患者予以一般治疗、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组联用罗格列酮4mg/天,共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超敏C反应蛋白(us—CRP)、空腹血糖(FBG)、24h尿蛋白量(Upr)、尿β2-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SBP、DBP、TC、TG、LDLC、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P〈0.05);联合用药组;中Upr、us—CRP、Scr在治疗后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FBG、us—CRP、Scr、Upr、尿β2-MG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罗格列酮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提示两药联用在延缓DN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B组50例患者(7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并根据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 < 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多波段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6例113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57眼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对照组33例56眼采用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视力、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黄斑水肿的改善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再次激光治疗间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多波段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相似。治疗组的UAE、UAER、TG也下降,HDL-C升高(P〈0.05),TC、LDL-C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DN除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作用外,还可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轻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致盲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保留和改善糖尿病患的视力,能为临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参考国内外新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类、分期标准,就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分型、眼底病变分期、及空腹血糖值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分期及预后。结果:本组病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Ⅱ型糖尿病为主,随病程的延长及血糖值的增高其视网膜病变而发展加重,致盲率增高。因此防治糖尿病是预防糖尿病件视网膜病变致盲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内科、老年病科与眼科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内科早期防治糖尿病为本,采取早发现及时专科治疗为辅,眼科应从整体观点提供合理有效治疗的同时,应进一步探索研究,以期攻克难题,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卵磷脂络合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混浊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用的病例为2005年1~8月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就诊的37名(5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使用卵磷脂络合碘(1.5mg/)片)的片剂,3次/日,2片/次,对病情严重者行令视网膜光凝配合药物进行治疗.服用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2周.观察时间为2周~3个月.结果:治疗2周后视力提高2行及其以上者5眼,占9.8%(5/51);1月后玻璃体积血明显减少或眼底能见度明显提高数,并能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以及激光治疗的有27眼,占52 9%(27/51):2月后玻璃体积血明显减少或眼底能见度明显提高并能行FFA检查以及激光治疗的达到42眼,占82.3 %(42/51);51眼内玻璃体混浊等级下降1级以上45暇,总有效率为88.2%(45/51),无明显效果有6眼,占11.8%(6/51).结论:卵磷脂络合碘是一种有敛的治疗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积血、混浊的约物. 后视力提高2行及其以上者5眼,占9.8%(5/51);1月后玻璃体积血明显减少或眼底能见度明显提高数,并能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以及激光治 的有27眼,占52 9%(27/51):2月后玻璃体积血明显减少或眼底能见度明显提高并能行FFA检查以及激光治疗的达到42眼,占82.3 %(42/51);51眼内玻璃体混浊等级下降1级以上45暇,总有效率为88.2%(45/51),无明显效果有6眼,占11.8%(6/51).结论:卵磷脂络台碘是一种有敛的治疗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积血、混浊的约物. 后视力提高2行及其以上者5眼,占9.8%(5/51);1月后玻璃体积血明显减少或眼底能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微量白蛋自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用眼底荧光造影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析。结果:DF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NDF组(P<0. 05)。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264,P<0.05;DF组DR发生率显著高于NDF组(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462,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显著相关,微血管病变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