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和自我更新的机制,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祛腐生肌”理论常用于疮疡病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UC的自噬机制与中医“祛腐生肌”理论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自噬是机体对于“腐”“生”两者的调控机制,存在双向调节关系,即自噬通过对损伤细胞或组织起到清除(祛腐)的作用,从而对机体肠道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为“生肌”提供基础和条件。基于此现状,对UC、自噬、中医“祛腐生肌”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自噬是促进细胞存活和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机制,睾丸组织中的自噬活动非常活跃,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其中抑制自噬的有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的有AMPK、PRR、CAMP/PKA和ER stress信号通路;双向调节自噬的有MAPK、p53/mTOR信号通路。睾丸作为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又是精力发生的主要部位,其细胞自噬活动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现就睾丸细胞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男性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噬在细胞的生存生长过程中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维持细胞自我稳态,促进细胞生存的作用;同时,过度自噬反而会引起细胞的死亡.ROS在机体中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可以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对细胞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ROS与自噬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备受关注,本文对自噬的发生、信号调节通路及ROS在自噬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真核细胞利用溶酶体对细胞器及蛋白质进行降解的“自我吞噬”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自噬在调控血管钙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与血管钙化进程中细胞自噬相关的研究,讨论了电解质失衡、基质囊泡释放、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以及脂质代谢在自噬调节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对β-catenin/AMPK/CREB/Nrf2-ARE/Erα等信号转导通路在自噬诱导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再循环机制,负责降解细胞内不必要或功能失调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体内有多条通路可以调节自噬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信号通路。自噬在代谢应激期间尤其活跃,在癌细胞中具有抑制肿瘤和促进肿瘤的双重作用,功能性自噬有助于预防坏死和炎症,导致肿瘤遗传基因不稳定;另一方面,在不利的代谢环境中,通过循环机制提供能量,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治疗中关于诱导自噬还是抑制自噬对癌症治疗更有益处仍存在争论,针对自噬调节通路及过程研发的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骨改建的动态平衡是牙齿正常萌出的基础,调节骨代谢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多种细胞因子交互作用,进而精密调节这一复杂的级联过程。自噬是细胞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提示骨改建与细胞自噬间关系密切,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主要骨代谢信号通路与自噬在牙萌出通道形成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述评,旨在为牙萌出过程中分子调节机制和牙槽骨动态平衡生物学性能的研究提供更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金哲  杨建文  罗春山 《广西医学》2022,(7):775-778+787
自噬是真核细胞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将细胞内的物质进行降解并代谢的过程。自噬参与细胞内多种重要功能的调节,其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免疫反应的调节。细胞自噬在脊髓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减轻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机制的潜在治疗靶点,在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及相关自噬机制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自噬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近几年有学者发现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显著,多种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水平来促进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修复,从而保护受损脊髓。本文对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及相关自噬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的细胞质或细胞器的降解、回收以达到生理平衡的过程,而在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中自噬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mTOR、PI3K、MAPK、NF-κB等一系列自噬信号通路的改变调节肺血管细胞增殖及炎性介质释放等,最终调控肺血管重构的形成。肺血管重构是HPH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之一,其关键环节是肺血管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失衡。本文概述了自噬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是肺动脉内皮细胞、肺平滑肌细胞以及针对自噬信号通路的药物策略。  相似文献   

9.
胡泉  迟云飞 《中国医刊》2024,(3):261-264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继发休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成为早期损害的“激发器”,导致多脏器损害。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及回收利用大分子和细胞器的主要代谢通路,在清除蛋白聚集或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保持细胞健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应激、缺氧和炎症因子等均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而自噬可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凋亡过程。该文就严重烧伤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细胞对内外界环境压力变化的一种反应,是细胞内的物质成分被溶酶体降解的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自噬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胰岛13细胞的数量和胰岛素的分泌密切相关,是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自噬的激活与调节对于维持胰岛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必不可少。此外,研究发现一些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也参与了自噬途径的调节。因此,本文就自噬在维持胰岛13细胞结构和功能中重要作用,自噬通路的调节,以及自噬与2型糖尿病药物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质网应激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以维持内质网稳态或在内质网应激不缓解时介导凋亡。自噬可能作为对持续的内质网应激的一个代偿机制,对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文章综述了近5年中药单体、复方及其他中医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影响细胞凋亡和/或自噬,治疗疾病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药方法干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成效,其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保护神经、保护心肌、保护肝细胞、抗结核、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自噬作为机体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参与机体的多种应激反应如缺氧应激。在缺氧状态下,机体可通过多条通路调控自噬的发生,避免细胞的氧化损伤。在对自噬做简单的介绍后,本文将针对机体缺氧应激时多条信号通路对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做一综述,最后,以肠缺氧为例,说明自噬在机体缺氧应激损伤中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已成为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靶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元细胞自噬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节。文章从自噬的角度,以“lncRNA”、“神经元自噬”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为关键词,系统回顾了lncRNA介导的神经元细胞自噬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ncRNA可以在自噬的各个阶段(诱导、成核、延伸、成熟和自噬体裂解)调控重要分子靶点,从而调节细胞自噬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深入了解lncRN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的调节机制,有望为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肾功能在短期内快速下降的临床常见疾病,而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自噬是细胞受到外部损伤时为适应环境而进行自我降解的主动过程。已有众多研究报道了自噬在急性肾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自噬参与的多条信号通路,并提出了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靶点。其中大部分研究均认为自噬在急性肾损伤中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改善肾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保护作用,但也有研究认为过强的自噬导致了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本文对自噬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提供急性肾损伤研究和治疗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从玄府学说探讨缺血性中风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病机,认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脑之玄府闭塞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关键,治疗强调宣通玄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CIR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具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作用的药物大多不能通过BBB,而芳香开窍药能够双向调控BBB通透性,从而保护脑组织。通过对芳香开窍类中药宣通玄府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的分析,探索脑之玄府与BBB在分布、作用特点等方面的高度共性,认为芳香开窍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双向调控CIRI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调节相关蛋白,在中医则能开通玄府,二者在治疗机制上亦有高度共性,这丰富了玄府开阖理论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6.
血管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功能(表型转化、凋亡等)调节在颅内动脉瘤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噬可通过参与细胞功能调控进而参与血管功能的调节。在颅内动脉瘤起始阶段,自噬的激活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并抑制其凋亡;随着颅内动脉瘤的发展,自噬的激活与细胞凋亡由最先的对抗关系转化为协同或推动关系,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量凋亡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本文对自噬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以及破裂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为深入理解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寻找阻止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分子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噬是一种通过降解和循环细胞质成分来完成细胞再利用的过程,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的星形细胞肿瘤。自噬的调节由多条信号通路所调控,这些信号通路也同时调节着肿瘤的发生、发展。自噬在GBM细胞中具有双重功能。少量的自噬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从而使肿瘤得以存活。过量的自噬则可以通过自噬性死亡来杀伤肿瘤细胞。更全面地了解自噬在GBM中的作用机制,既有助于改善替莫唑胺(TMZ)的疗效,也有助于发现GBM的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噬作为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特殊机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细胞癌早期,通过适当提高自噬水平,可加速细胞“推陈出新”,有效延缓肝细胞癌进展;在肝细胞癌中晚期,过高水平自噬又促进肿瘤进展。因此,自噬水平对于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双向作用,这与中医“正邪理论”有相似之处。临床可通过调整正邪平衡、维持自噬水平的方法调控肝细胞癌进程。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细胞为应对内外环境压力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是细胞内物质成分被溶酶体降解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DN治疗的潜在靶点,与肾足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病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一种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调控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可影响DN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就DN的发病机制、自噬在肾固有细胞中的作用以及调控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中医病机及其细胞自噬的现代病理机制。肾精不足、痰瘀阻滞、脑神失养为AD的主要中医病机,而肝肾亏虚、脾肾亏虚和痰浊血瘀阻窍可影响AD的发病;细胞自噬是AD的重要病理机制。以自噬通路为靶点的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将为中医药治疗AD和寻找新的临床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