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肾素-血管紧张素(renin-angiotension-system,RAS)系统生物学作用主要是通过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TII)与其受体(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AT1和angiotensin type 2 receptor, AT2)结合来实现的,因此抑制 ATII的生成及阻断ATII与其受体的结合,会起到对RAS作用的抑制。现已证实,视网膜存在独立的RAS系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时,视网膜局部ATII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 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增高。抑制血管紧张素I(angiotensin I,AT I)转化 成ATⅡ的药物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和AT2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将为防治DR提供新思路。现就ATII、ACE、ACEI 、AT1受体拮 抗剂与DR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333-404)  相似文献   

2.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是维持体内外电解质平衡及血管抗性的主要因素 ,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较少 ,现就RAS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第 16内含子中有一个 2 87碱基对的插入 /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 ,缺失型纯合子 (deletion/dele-tion,DD) ACE活性水平增高 [1 ] ,导致局部血管紧张素 (angiotensin ,Ag )生成增加 ,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血管收缩 ,从而在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体中 Ag 主要通过 1型 Ag 受体 (type1receptor of angiotensin ,AT1R)发挥作用 [2 ] 。我们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和 PCR/d De1酶切技术 ,探讨了 AT1R基因A116 6 C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d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氧模型组,每组20只,高氧模型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Ang II和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高氧模型组(43.23±2.57)个较正常对照组(1.37±0.93)个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 II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65±0.004)较正常对照组(0.035±0.003)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72±0.004)较正常对照组(0.049±0.007)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ng II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与VEGF存在明确的联系,Ang II通过上调VEGF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服药前后血浆的血管紧张素 (Ang )水平 ,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r Dopplerflow im aging,CDFI)检测服药前后眼部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 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鼻侧和颞侧睫状后动脉 (posteriorcilliary arteries,PCAs)及眼动脉 (ophthalmic artery,OA)血流的收缩期峰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RI)。结果 服药前 DR组与正常组 Ang 含量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正常组服药前后 Ang 含量、OA、CRA及 PCAs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 DR组服药前后 Ang 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R组患者服药后 OA血流速度较服药前略有提高 ,达不到正常标准 ,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DR组 CRA及 PCAs血流速度服药后较服药前提高 ,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循环  相似文献   

6.
卢欣阳  陈晓隆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41-194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发达国家成人致盲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多,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严重的侵犯全身多个系统的代谢病,其所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成为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因此,研究DR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途径,是当前眼科领域攻关的重要课题。最新的研究表明,眼部组织具有独立合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能力,而且RAS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阻断RAS对于阻止和治疗DR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梁舒  卞春及  管怀进  陈辉 《眼科研究》2006,24(6):654-65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在反应体系中加入5%DMSO的改良法检测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有DR)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者(NC)的ACE基因I/D多态性。比较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与正常对照组间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R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24.39%:10.00%,P〈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升高(46.34%:30.56%,P〈0.01)。结论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是DR的遗传易感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天龄C57BL/6J新生小鼠36只,随机分为2组:高氧组和ACEI组,每组18只。ACEI组和高氧组小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出氧箱后每日分别ip卡托普利10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d。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ACEI组较高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减少,荧光渗漏减轻。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CEI组较高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II蛋白表达水平:ACEI组较高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ACEI组较高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早期应用ACEI可一定程度抑制RNV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及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收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90例正常对照组,用加入50g/LDMSO的改良PCR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比较各组ACE、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结果:①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NDR)组与正常对照(NC)组间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24.4%VS10.0%,P〈0.05),D等位基因频率也显著升高(46.3%VS30.6%,P〈0.01)。②NC组、NDR组及DR组3组间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ACE-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是DR的遗传易患因子之一;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发病无关,并且与是否并发DR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虽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调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血-视网膜屏障的渗透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推测其他因子,包括血管紧张素(如Ang-1、Ang-2)可能也发挥同样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DR动物模型中Ang-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定期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GB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NGB分布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结论 NGB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NGB可能在糖尿病状态下为视网膜神经细胞供氧,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缺氧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糖尿病小鼠未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视网膜组织AngII和VE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和半定量分析。结果:AngII和VEGF在两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为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组两者均为阴性表达。与糖尿病未治疗组相比,卡托普利治疗组的AngII和VEGF的平均灰度值明显增加,而面密度值明显降低,说明治疗组的免疫信号降低,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AngII和VEGF的阳性表达,推测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VEGF和PEDF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M0),用链脲佐菌素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大鼠随机平均分成1mo(M1),2mo(M2),3mo(M3)及5mo(M5)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PEDF在各组大鼠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结果:M1大鼠VEGF在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均与M0无明显差别;M2大鼠VEGF在脉络膜有阳性表达(33.3%),在视网膜的表达与M0无明显差别;M3大鼠VEGF在脉络膜有阳性表达(55.6%),在视网膜的表达与M0比较有明显差别(33.3%);M5大鼠VEGF在视网膜及脉络膜阳性表达(88.9%);M1和M2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与M0比较无明显差别,各组脉络膜均无PEDF表达;M3和M5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均较M0减弱,且随病程延长表达逐渐减弱(P<0.05),各组脉络膜均无PEDF表达;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VEGF/PEDF比值逐渐增大,与M0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VEGF在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均逐渐增强,而PEDF与之相反,在视网膜的表达逐渐减弱,且VEGF/PEDF比值逐渐增大,提示VEGF和PEDF均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HGF)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通过与受体结合转导生物学效应,发挥促细胞增生,促运动和促形态发生等作用。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不同时期视网膜前膜(epiretinal memebranes,ERM)中HGF受体的表达情况。方法:13例PDR患行玻璃体切除术剥离视网膜前膜,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HGFR在ERM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7例IV,V期ERM标本中,5例HGF受体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1.4%;6例PDR VI期增殖前膜标本中,有5例HGF受体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3.3%,HGF受体阳性表达率与PDR分期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HGF受体在PDR视网膜前增生膜中表达,提示HGF可能参与了PDR增生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安明  牛膺筠  邵乐平 《眼科新进展》2008,28(11):817-820
目的观察缬沙坦(Valsartan)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ERK1/ERK2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Valsartan治疗,分别于培养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K1/ERK2在各组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光镜下6个月糖尿病大鼠后极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30.42±1.09,68.47±2.69),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29.88±1.55)mm,(70.82±2.84)mm];正常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1个月大鼠视网膜中未见ERK1/ERK2的表达;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中3个月时可见轻度表达,6个月时表达强阳性;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3个月时可见微弱表达,6个月时轻度表达。糖尿病组同正常组比较,ERK1/ERK2的表达在3个月、6个月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同糖尿病组比较在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6个月时ERK1/ERK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网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过其效应分子血管紧张素Ⅱ激活ERK1和ERK2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Valsartan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ERK1/ERK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对DR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DR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葡萄糖毒性产物的形成及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导致血管性病变和神经性病变。研究表明,DR的发生可能与多元醇通路的活跃、氧化应激的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蛋白激酶C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增强等相关。db/db小鼠作为一种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其发病机制与人类常见的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在DR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db/db小鼠在DR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DR的发病机制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戚卉  吴雅臻  金燕  韩宁  范斌 《眼科研究》2011,29(4):332-335
背景研究表明氧化损伤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eroxiredoxin6(Prx6)是双功能的蛋白质,其清除磷脂氢过氧化物的活性非常重要,因为细胞质中普遍存在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l)无此功能。目的观察Prx6在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糖尿病组48只。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1、2、3个月组,每组16只。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Prx6在不同时间点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阳性反应强度,即平均吸光度(A)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外颗粒层及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均有Prx6蛋白的表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有少量Prx6蛋白的表达,表达于细胞质;糖尿病1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内外颗粒层棕黄色阳性染色细胞增多;2个月组、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各层Prx6蛋白的表达均为阴性,各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967.63,P〈0.05)。RT—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有Prx6mRNA的表达;糖尿病1个月组视网膜Prx6mRNA表达增高;2个月组Prx6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仅有少量表达;3个月组表达阴性,各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42.84,P〈0.05)。结论Prx6作为一种抗氧化蛋白存在于视网膜中,可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活性氧簇、氧自由基等的损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Prx6在视网膜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中的关键酶,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q23,第16号内含子中有一长为287碱基对(ba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的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直接证明视网膜血管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 ,并探讨bF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 ,取不同组、不同时期大鼠视网膜的血管进行铺片 ,并在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 ,检测铺片的血管上bFGF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 1)正常对照组 (M)、血糖恢复组及糖尿病 1个月组(M1 )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及周细胞数均无明显差异 ,bFGF蛋白质及mRNA均无阳性表达。 ( 2 )糖尿病 3个月组 (M3)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 ,细胞核可见bFGFmRNA表达 ( 78% ) ,血管壁可见bFGF蛋白表达阳性 ( 5 6% )。 ( 3 )糖尿病5个月组 (M5)血管周细胞数减少 (P <0 0 1)且可见闭塞毛细血管及血栓 ,细胞核bFGF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M3为 89% ,血管壁bFGF蛋白质表达也高于M3为 89%。结论 bFGF在STZ大鼠的视网膜血管中有表达 ,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表达加强。  相似文献   

20.
蔡立维  苏钰  陈长征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2012-2016

视网膜血管床面积(RVBA)是在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UWFA)图像中分割出的视网膜血管的面积总和,是一个以平方毫米为单位的绝对值,客观性较强。RVBA主要受视网膜血管直径和长度的影响,其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局部缺血和血管生成之间的“竞争”,可以提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上的细微改变。作为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新指标,与既往常用的缺血指数(ISI)、无灌注区面积(NPA)等相比,RVBA可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目前,RVBA主要被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程进展和疗效预后。与正常眼相比,DR眼的视网膜总RVBA更大; 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DR眼的视网膜总RVBA下降。这些发现为研究DR中的微血管病变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就RVBA在DR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VB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其它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