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我院自1982年5月以来,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移植1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皮瓣最大20×24cm~2,最小2×3.5cm~2。(见附表)。典型病例例5:右小腿上1/3被汽车压伤离断,清创缝合残端皮肤坏死,形成溃疡,经换药无效。伤后切除溃疡,留下18×22cm~2创面,取腹部20×24cm~2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二周皮瓣成活,于二皮瓣缝合之间1.5×4cm表皮坏死,点状植皮伤合愈合。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2年5月以来,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瓣移植1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保留皮下血管网全皮游离移植修复颌面部创面43例,共56个部位的治疗结果。成功40例,部分失败3例。移植的皮色均无明显改变,且有弹性。认为此法有成活率高,植移的皮色无明显改变,外观丰满,皮肤伸缩性好等优点。结合文献复习对被移植皮片的生长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1939年派克切皮机问世以来,中厚植皮已在外科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评价。但目前游离植皮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术后皮色明显改变,有碍外观,无法掌握;二是术后皮片有收缩,影响功能。1979年日本塚田贞夫曾报告,应用真皮下血管网全皮移植修  相似文献   

5.
卢志亮  张从军 《河北医药》1994,16(4):213-213
带真皮下血管网植皮的临床应用071000保定地区医院普通外科卢志亮保定地区医院整形科张从军保定地区医院麻醉科张巧英我们自1983年以来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植皮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7例。大部分坏死2例,小部分成活不良2例,其余全部成活。随访1~3年疗效...  相似文献   

6.
传统皮瓣较厚,甚至臃肿,且有些部位影响外观。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都在寻求具有良好皮肤功能,而且又薄的皮瓣。在临床大量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中,皮片能在3~5天与受区建立血运的基础上,为克服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后有一缺血期,皮片成活效果不稳定这一缺点,发展成为带蒂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我科应用此种皮瓣修复38例创面,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17~36岁。  相似文献   

7.
张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6):658-658
目的 :观察采用自体带真皮下血管网包皮移植修复小创面的疗效。方法 :22例男性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面积1 %以下的小创面 ,采用环行切下包皮 ,将包皮展开 ,常规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22例受术者植皮全部成活 ,耐磨 ,无收缩。结论 :自体带真皮下血管网包皮移植修复小创面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5例患者保留真皮下血管网游离皮片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结果进行了分析。15例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9例。面部8例,颈部4例,项部1例,硬腭2例。其中6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肿瘤部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移植后皮片坏死1例(7.7%);部分成活2例(13.3%);全部成活12例(80.0%)。术后经3个月~1年的随访,皮片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色素沉着、无明显挛缩。是修复头颈部中、小面积浅表缺损的较理想的修复方法。本文还对手术操作步骤,愈合过程的观察进行了叙述,并对皮片成活的要点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自力  汪镇章 《贵州医药》1992,16(4):242-243,245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游离移植术是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植皮法,首先由日本冢田贞夫应用于临床。由于移植的皮肤未损伤真皮并且真皮下保留了一层完整的血管网,移植的皮肤易成活且成活后的皮肤具有不皱缩、感觉好、有弹性和耐磨等优点。我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此法共为35名患者实行49例次手术,获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名患者中男性23人,女性12人;年龄最大58岁,最小10个月。我们应用此法修复不同部位的创面49例次,植皮最大面积约240cm~2,最小约2cm~2。一、植皮部位:头面部14例次,颈部3例  相似文献   

10.
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快速断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业江  张凤起 《天津医药》1989,17(12):746-747
传统皮瓣移植后,多需3~4周才能断蒂,固定时间长,不利于肢体功能恢复。近10年来,开展的带真皮下血管网(以下简称血管网)皮片游离移植,效果不稳定,有时出现花斑,紫绀、水泡、浅层坏死,表浅疤痕形成。为缩短皮瓣断蒂时间和克  相似文献   

11.
12.
保留皮下血管网的全皮游离移植(以下简称“网皮”),是在不经血管吻合的情况下,依靠移植的全皮以及所保留的一薄层脂肪组织和皮下血管网,使之具有良好血运和一定厚度,从而提高全皮游离移植质量的一种新方法。1979年日本塚田贞夫首先报告,1982年2至5月,我们采用“网皮”移植,一次整复面颌部先天性巨型黑毛痣切除后的组织缺损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手术方法 (一)切除病变:无论全麻与否,最好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月~1999年7月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颜面和上、下肢肉芽创面共1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13岁~48岁。肉芽创面形成时间21天~18年。创面面积4cm×4mm~12cm×9cm。创面分布颜面部2例,上肢12例,下肢3例,皮瓣大小:6cm×6cm~15cm×10cm。1.2 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做创面分泌物培养加药敏,3  相似文献   

14.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近年来国内整形,创伤外科临床最新开展并广泛应用的皮瓣之一,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皮瓣具有设计随意,手术简单,厚薄适宜,断蒂时间短的特点,较适宜于修复面颈部及手部创面。皮瓣的血运重建规律,面积长宽比及断蒂最佳时间等尚有诸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上述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游离移植术的临床应用(附5例报告)晋中地区第一人民医院(030600)阎国富,周毅民,刘明远晋华纺织厂职工医院赵晋萍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肤游离移植术是一种新的植皮方法。由于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使移植皮肤易成活,且有着良好的质地和功能。我们用该法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5~47岁。手背撕脱伤、跟后压迫性溃疡、小腿外侧肌间隔切开减压术后、晚期前臂爆炸伤、手指烧伤疤痕挛缩畸形各1例。皮瓣面积最小1.5×2cm,最大15×6cm。供皮区均选在侧腹部,供区直接缝合。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外,余全部成活。手术方法一、受区准备:急诊创面要彻底清创、仔细止血;肉芽创面应在控制感染且经过一至二次扩创后进行。酌情用1%新洁尔灭液湿敷创面5~10分钟。二、皮瓣的切取:皮瓣供区均选在侧腹部,切取大小、形状根据受区创面决定,并略放大。切取深度应包括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切下皮瓣后要进行修剪,即将切取的皮瓣脂肪面朝上平铺在木板上并尽量撑开,四周用大头针固定,在肉眼或手术显微镜下,用锐利的小剪刀,仔细地锐性修剪皮下脂肪组织。标准  相似文献   

16.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是我国整形外科在临床实践中创造出的新型皮瓣形成方法.他既不属于轴型皮瓣,又与传统随意皮瓣有所不同,有其独自的特点.我院近年应用该技术进行手外伤创面的修复,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谭谦  马文熙 《江苏医药》1996,22(1):21-22
14例不同功能部位肉芽创面应用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进行移植,效果良好。移植后皮片柔软,无收缩,疤痕小,并保留了部分皮肤功能,对关节功能影响小。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是控制感染和改善移植床血供,对移植后皮片加压固定和术后观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手指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多不理想,尤其是手指脱套伤创面的修复至今仍是个难题。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手指脱套伤36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带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移植的皮片包括表皮、真皮和真皮下血管网,其厚度为1~6.5mm。手术步骤与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基本相同,不进行血管吻合。在某些情况下,本法可用作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而避免外形臃肿。移植皮片的颜色、弹性、柔软度和感觉恢复等方面,均较中厚或全厚皮片为优越。本文报告并分析28例病人临床应用的结果。皮片最大复盖面积为234cm~2。26例的皮片100%成活,2例96%成活。对用本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6例34指手外伤病人,采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与传统带蒂皮瓣相比较,具有断蒂时间短,外形美观皮肤弹性色泽好,功能恢复完善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