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型白血病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C、D组均进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B组采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C组采用灭活的FBL-3瘤苗治疗,D组采取灭活的FBL-3细胞+ISCOM瘤苗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巨噬细胞(M(Ψ))杀伤活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 治疗后,C组M(Ψ)杀伤活性、B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低于A组(P<0.01),C组M(Ψ)杀伤活性、D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小鼠未见明显脱毛,进食较正常,瘤体小于B组;C组和D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1),D组具有最高的M(Ψ)杀伤活性和CTL杀伤活性.结论 ISCOM型白血病瘤苗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M(Ψ)活性和CTL活性达到改善荷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exudative macrophage,PEMψ)在榄香烯复合瘤苗免疫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用血红蛋白释放法,硝酸还原法,MTT法等检测榄香烯及榄香烯复合瘤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一氧化氮的产生,杀瘤以及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粗提淋巴因子刺激的反应等功能的影响。结果;低浓度(5,0.5μg/ml)的榄香烯和榄香烯复合瘤苗在体外可以增强PEMψ的活性,但瘤苗及其HSP70-肿瘤肽免疫后其PEMψ的上述功能未见变化。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的免疫保护效应并非通过PEMψ而实现,而短小棒状杆菌作为榄香烯复合瘤苗的佐剂,则可以明显增强PEMψ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Mψ)在榄香烯复合瘤苗(EC-TCV0对小鼠肝癌HCa-F的免疫保护效应中的应用。方法:榄香烯复合瘤苗主动免疫3次,体内用多聚甲醛固定的HCa-F致敏后3d检测腹腔巨噬细胞(Mψ)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一氧化氮(NO),细胞增殖活性的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巨噬细胞(PEMψ)对HCa-F的细胞毒活性增强,而在NO产生和细胞增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榄香烯复合瘤苗腹腔免疫可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 )型白血病肿瘤疫苗(简称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皂苷溶液中加入脂肪酶蛋白(1 mg/mL )7℃反应12 h ,加入80μL 脂类混合物溶液和5 mL 皂苷溶液(1 mg/mL )制备ISCOM 型白血病瘤苗。 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1-甲基色氨酸组和联用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1-甲基色氨酸),小鼠注射 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接受对应药物治疗4周后,记录体质量,NK 细胞、Mφ细胞和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TL)细胞杀伤活性、血清 IL-10和 IL-12表达水平。结果联用组瘤质量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 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0.64±0.26)g vs .(2.49±0.91)g ,P<0.01;(0.64±0.26)g vs .(1.28±0.73) g ,P<0.05)];联用组 M φ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55.69±13.69)% vs .(69.47±14.79)%,P<0.01)];联用组NK 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38.41±8.27)% vs .(67.22±12.74)%,P<0.01];联用组 CTL 细胞杀伤活性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 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43.77±8.89)% vs .(69.68±11.44)%,P <0.01;(58.87±9.45)% vs .(69.68±11.44)%,P<0.05)];联用组 IL-10均显著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76.2±6.82)pg/L vs .(98.3±13.4) pg/L ,P<0.01;(76.2±6.82)pg/L vs .(202.3±44.5)pg/L ,P<0.01)];联用组 IL-12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381.2±47.3)pg/L vs .(332.1±30.2)pg/L ,P <0.05;(381.2±47.3)pg/L vs .(291.2±17.3)pg /L ,P<0.01)。结论ISCOM 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具有较佳的抗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 IL-10和 IL-12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抗肝癌抗巨噬细胞双功能抗体对荷人小鼠的抑瘤作用王茜王文亮陈志南刘智广刘成刚米力徐力青肝癌对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均不敏感。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肝癌导向治疗的研究。双功能抗体(BsAb)能同时识别两种抗原,将药物、毒素或细胞毒性细胞直接射向瘤细胞,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免疫缺陷小鼠研究转输正常脾细胞诱导受体鼠产生免疫预防效应的部分机理和瘤苗自动免疫的免疫细胞基础。结果表明:转输脾细胞诱导受体鼠产生免疫预防效应的有效脾细胞成分是T和/或NK细胞,似只有在受体鼠体内有T细胞的条件下才可使其产生免疫预防效应。还表明:MMC-L_(615)瘤苗诱导受体鼠产生的自动免疫保护效应,是通过体内T细胞介导实现的,T细胞可能是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比观察了PA—MSHA、BCG分别联合S—180瘤苗对荷瘤Balb/c小鼠(接种1×107S—180活瘤细胞)的主动免疫治疗效果及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MSHA单独治疗、与瘤苗联合治疗及BCG与瘤苗联合治疗均抑制局部移植瘤的生长(P<0.01),并可降低附近淋巴结转移率。免疫细胞活性测定表明:PA—MSHA联合瘤苗应用可显著增强小鼠腹腔MΦ细胞对S—180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并提高脾细胞自然增殖能力(P<0.01);BCG联合瘤苗则增强MΦ的抑制作用(P<0.01),但未见提高脾细胞的自然增殖能力(P>0.05)。由此可见,PA—MSHA较BCG更能有效地协同瘤苗,提高肿瘤的ASI效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冷冻瘤苗对小鼠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增殖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TIL,一组常规培养,另一组加冷冻瘤苗进行培养,检测TIL的增殖活性。荷瘤小鼠分3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治疗,实验1组用常规培养TIL治疗,实验2组用冷冻瘤苗刺激培养TIL治疗,切除肿瘤送病理。结果:常规培养组TIL增殖慢,存活时间短,冷冻瘤苗刺激组TIL增殖快,存活时间长。对照组肿瘤生长迅速,无或仅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1组肿瘤稳定,少至中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2组部分小鼠肿瘤缩小,中至大量淋巴细胞浸润,3组间肿瘤大小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冷冻瘤苗可维持TIL增殖及增强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发生严重感染并致死。本文使用具有广谱抗感染及免疫调节效应的新型"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作为免疫治疗药物,观察了19例白血病患者用菌苗前后免疫应答及感染情况,发现经菌苗自动免疫后,随着广谱抗体效价升高,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感染次数减少且易于控制,获得较好的抗感染效果。同时发现用菌苗后,广谱抗体效价未明显升高者,临床病情较重,感染时间长,均在较短时间内死亡,提示抗体效价高低与病情轻重有关,对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及转归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低剂量辐射对白血病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白血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615小鼠和L615K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建立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给予75 mGy的低剂量辐射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小鼠的生存时间及脾脏指数.结果:接受75 mGy的低剂量辐射后,荷瘤小鼠白血病细胞生长受抑,生存期延长.结论:低剂量辐射具有抗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B1(PB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处理)、LPS组(细胞给予2 mg·L-1LPS)、PB1组(细胞给予10 μmol·L-1 PB1)和PB1+LPS组(细胞给予2 mg·L-1LPS+10 μmol·L-1 PB1)。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皱缩变圆,但PB1组和PB1+LPS组细胞形态表现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B1+LPS组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LPS通过诱导细胞中ROS水平升高引起细胞损伤,PB1通过降低ROS水平,下调细胞表面膜分子CD16/32、CD40、CD86和TLR4表达对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纤状蛇纹石石棉对兔肺泡巨噬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纤状蛇纹石石棉致肺泡巨噬细胞受损的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兔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来表示不同剂量、不同培养时间的纤状蛇纹石石棉对巨噬细胞的毒性。结果 纤状蛇纹石石棉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125ug/ml培养18h后/,细胞死亡率及LDH增加,500ug/ml培养5h后,细胞死亡率、LDH、MDA均明显增加,而SOD活力明显降低。随粉尘剂量的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毒性也增加。结论 纤状蛇纹石石棉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可能与其表面活性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肺泡与间质巨噬细胞形态结构差异以及内毒素攻击对它们的不同影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肺组织机械处理结合酶消化法(DNA酶、胶原酶)分离间质巨噬细胞;电镜下比较两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并以无色孔雀绿显色法比较两种细胞吞噬功能以及LPS攻击对它们的不同影响.结果肺内两个巨噬细胞亚群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不同;在功能上,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强于间质巨噬细胞,体外复合LPS攻击能明显增强间质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肺泡巨噬细胞未受影响.结论肺内两个巨噬细胞亚群间存在异质性,肺间质巨噬细胞不应被单纯看作是肺泡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药露蜂房纯化蛋白(nidus vespae protein-Ⅱ,NVP-Ⅱ) 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NVP-Ⅱ在体外作用于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MTT比色法检测NVP-Ⅱ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变化,并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和TdT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0.019 19 mg/L、0.191 9 mg/L NVP-Ⅱ组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使白血病细胞在透射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而且TUNEL检测见凋亡细胞核深染,NVP-Ⅱ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 NVP-Ⅱ体外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7.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 X 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Annexin-V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变化。结果:2 Gy X 射线全身照射与假照射组比较,小鼠脾细胞
凋亡百分率在照射后24 h明显升高(P< 0.05),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从照射后4 h开
始明显升高(P< 0.05,P< 0.01),持续到48 h(P< 0.001);0.075 Gy X 射
线全身照射与假照射组比较,小鼠脾细胞凋亡百分率在照射后24 h明显降低(P< 0.05),
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百分率从照射后2 h开始至照射后16 h均有显著降低(P< 0.05)。
结论:较高剂量辐射促进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凋亡,而低剂量辐射对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
胞凋亡没有促进作用,并且能降低免疫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