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免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时照方法.在动物两侧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右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免牙槽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4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在早期的骨缺损修复中具有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材料(HA-BG)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机理.方法 兔下颌骨贯通性骨缺损,分别以HA-BG及羟基磷灰石HA修复,分批处死动物,进行X光密度、组织学及新骨面积百分比观察.结果 4周、8周、12周修复区密度逐渐减小;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新骨面积百分比逐渐增长,各期HA-BG组新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HA组.结论 HA-B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引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3.
汪皖 《安徽医药》2012,16(4):496-498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观察成骨效果和材料吸收速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复合材料;实验对照组(B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于兔双侧后肢胫骨制造约直径0.5 cm大小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的材料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6、10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各时间段CTS-nHA组新的骨基质生成量均明显高于n-HA组和空白组,其中n-HA组又高于空白组,只有在2周时n-HA组和空白组相似。同时复合材料在体内吸收速度比n-HA组快,复合材料的吸收与新骨生成速度协调性似乎欠佳。结论复合材料植入的缺损区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但在体内吸收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牙齿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牙槽骨缺损组织中的移动及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规律,探讨在nHA修复牙槽骨缺损后的组织中进行牙齿移动的可行性。方法;建立nHA修复兔牙槽骨缺损后的牙齿移动模型,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制作组织学切片,对破骨细胞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同时间点破骨细胞计数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牙槽骨修复区域移动牙齿,其牙周组织改建规律与正常牙槽骨基本一致,提示nHA修复后的牙槽骨组织可以进行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5.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慢性根尖周炎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慢性根尖周炎骨缺损情况.方法:建立慢性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实验组4只狗右侧各两个上前牙用(n-HA)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并超充.左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并超充.结果:经4w,10w,16w,20w观察表明: 实验组20w后骨密度平均值可达148.3±4.31,对照组为135.7±5.59,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很好的引导骨形成和修复骨缺损功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HA/SF)、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壳聚糖(n-HA/SF-CS),并植入实验兔股骨下端缺损处,通过种植体在不同时期的骨结合界面情况的研究,探讨复合体的生物学行为,为建立更为理想的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形成人工骨缺损,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及对照材料。进行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修复区密度,4、8、12、16周密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扫描电镜观察也证实了新生骨呈渐进性成熟过程。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优于各对照组材料。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自体骨的植入对大块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培养兔的自体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壳聚糖-明胶网络/羟基磷灰石多孔材料-重组人BMP2(CS-Gel/HA-rhBMP-2)复合材料。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CS-Gel/HA-rhBMP-2进行复合。截去兔桡骨中段7mm长度的骨组织,建立骨缺损动物实验模型。实验组(每只兔的右侧)植入CS-Gel/HA-rhBMP-2-种子细胞复合材料,对照组(每只兔的左侧)植入CS-Gel/HA材料,2组均不做内外固定,逐层缝合伤口。分别在术后第4、8和12周对缺损处进行X线评分和组织学评分。结果:术后第4周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周和12周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所用移植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可以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骨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下颌骨制备直径2c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植入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和自体骨,处死前3周及1周进行四环素标记,术后2,8,12.24,48周处死动物。标本制备成6μm厚的不脱钙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骨动力学基本参数测定,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四环素内外标记带之间平均距离宽度及矿化沉积速率差异显著;而平均类骨质宽度及矿化延迟时间无显著差异。胶原复合羟基磷灰石植入后4周即出现矿化高峰,其成骨活动早于自体骨。认为此材料具有良好成骨作用,可替代自体骨修复颌骨缺损,并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供骨的痛苦,是一种经济实用,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刘士有  王正坤 《天津医药》1997,25(7):443-444
羟基磷灰石是牙体硬组织和骨组织的主要成分。近10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证明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ydroxy Apatite,HA)是一种生物相容性极好的骨代用材料。而HA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A)不同于普通的非致密羟基磷灰石及其骨代用材料,它具有致密不吸收、无毒、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HA在口腔科的应用已有很多的报道。笔者应用HA修复乳、恒牙髓室底穿,并进行了1年的随访观察,与传统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进行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HBOT)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活性的影响。方法: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载体,将1mg的rhBMP-2植入Wistar鼠小腿的肌袋内,30只鼠被随机分成HBO组和对照组。在材料植入3,7,21d时对新骨形成分别进行X线、生化分析及组织学检查。结果:21d时两组中均有新骨形成,但HBO组新骨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7d时在HBO组植入材料的周边有软骨组织出现;同时,在7d和21d时HBO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钙(C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BO加快了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骨形成的活性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吴鸿  朱淑云 《青岛医药卫生》2005,37(6):405-408,414
目的 齿槽裂的骨修复是先天性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重要阶段,现多采用髂骨松质骨移植的方法。将膜引导组织再生术和人工合成材料应用于兔的人工齿槽裂模型,观察骨愈合的效果,以期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取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作为对照组,制作人工齿槽裂模型后直接缝合;B组在模型骨缺损的两端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覆盖;C组则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倍骼生植入骨缺损,e-PTFE膜覆盖。于21日分别处死动物。结果X线片示A组骨边缘清晰,无阻光阴影;B组有少量阻光阴影;C组有大片阻光阴影。组织切片示A组骨缺损区软组织生长,成骨细胞可见,有大量新生血管;B组成骨细胞数量较多,已有骨组织生成;C组有明显条纹状骨小梁生成,其间有倍骼生颗粒。经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三组两两比较后P值均〈0.001,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引导组织再生术和人工合成材料均能明显引起骨生成,两者结合应用时效果更好,为齿槽裂骨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瑞诺纤维组织补片对拔牙窝缺损修复的引导作用。方法 建立狗拔牙创的动物模型,一侧拔牙创为实验组.将脱细胞纤维组织补片植入实验组,另一侧同名牙位的拔牙创为对照组,拔牙后按常规处理缝合创面。分别于术后5天、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处死,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和螺旋CT观察拔牙创骨愈合。结果 骨密度观察:2周、1个月、2个月时实验组成骨明显快于对照组;螺旋CT三维重建:实验组牙槽嵴较为丰满,对照组的牙槽嵴有明显吸收。结论 脱细胞纤维组织补片对成骨具有较强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文成  陈涛  甘洪全  王志强  白俊清 《河北医药》2011,33(11):1612-1614
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试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试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试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试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试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2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试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2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与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纯自体骨同Bio-OSS骨粉联合修复牙周牙槽骨缺失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门诊接受治疗的牙槽骨缺失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自体骨组和Bio-OSS联合联合组。其中,单纯自体骨组中18例患者18颗牙槽骨缺失;Bio-OSS联合组17例患者18颗牙槽骨缺失。自体骨组患者中使用合适的钻针并使用自体骨碎屑注入牙槽骨缺失部位。Bio-OSS联合组患者在植入螺纹种植体后,并联合Bio-OSS人工骨,将二者混合植入牙槽骨缺失区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相对高度,并比较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实行植入手术后均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缺失牙槽骨均生长良好,但Bio-OSS联合组的新生骨量较单纯植入骨组多,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比例显著低于单纯自体骨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牙种植手术制备过程中收集到的自体骨碎屑可以作为填充牙周骨缺失部位的有用材料,减少了二次手术的概率,提高了手术一次成功性,避免自体骨再次使用。自体骨联合Bio-OSS混合植入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于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工牙种植中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总结32例多种原因、多种类型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应用植骨、植入Bio-Oss、骨引导膜等方法,创造条件进行人工牙种植。结果 32例病例、48个牙位,除1例植骨行即刻种植2枚种植体失败外,其余均取得满意的种植效果。结论 传统意义上认为不适合种植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和颌骨缺损病例,通过创造条件能够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内置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在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索利用钛镍记忆合金牵张成骨增高下颌牙槽嵴和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 0只成年杂种犬分为 5组 ,Ⅰ组和Ⅱ组进行牵引成骨增高下颌骨牙槽嵴 ,Ⅲ组和Ⅳ组进行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 ,Ⅴ组作为对照。牵引成骨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内置型钛镍合金牵张器 ,在牵张手术前及术后 1、5、13周拍X线片 ,分别在牵张完成后 1、3个月处死动物 ,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钛镍牵张器显示了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自动完成牵引骨形成 ,牵张器安置完成后骨块即开始移动 ,X线片可见牵张完成后 1个月牵张区骨密度增高 ,有新骨生成 ;3个月时新生骨密度与周围骨接近 ,有效地增加了牙槽嵴的高度和初步修复了下颌骨的节段性缺损。组织学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 内置自加载钛镍记忆合金牵张器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简便实用的牵引成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