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肝炎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与肝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类型及分布部位与肝血管和肝窦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160例HBsAg,HBcAg免疫组化阳性的肝组织及31例CHB首、末2次随访的肝活检样品进行观察。结果 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有以下特点:①肝细胞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近血管区域,而强阳性者多分布于小血管、血管束及扩张的肝窦周围;②肝窦壁、肝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HBsAg阳性与纤维化及肝硬变有关;③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HBcAg一致者占74%,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转阴者末次肝活检肝血管病变改善。结论 循环中HBV以配体形式与肝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膜受体结合并在其中复制,引起炎症反应,进而破坏其结构,致一系列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病毒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以抗-CMV单克隆抗体对76例CHB患者肝组织进行检测,然后用抗-HBcAg多克隆抗体和抗-CMV单克隆抗体双标记技术在CHB患者同一张肝组织切片上显示两种病毒分布特点。结果轻度和重度慢性肝炎患者CM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444),而重度CHB患者中CMV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轻度患者(P=0.012)。双标记染色显示CMVAg和HBcAg多数表达于肝小叶内同一区域肝细胞甚至同一肝细胞内,也可见于肝小叶中不同部位。结论CHB患者更易重叠CMV感染,并且其感染程度与肝组织的活动性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分析8例临床早期诊断的妊娠急性脂肪肝(AFID)的肝穿病理与临床的关系。其肝组织活检标本经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7例肝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电镜超微结构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轻度4例,中度3例;1例为肝细胞胆汁淤积,临床上出现DIC。提出对临床早期诊断的AFLP患者,在产后病情缓解后2周内行肝穿活检,采用冰冻油红"O"染色仍可得到病理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病理取材组织经过正丁醇透明后在石蜡切片制作中的效果,为临床选择良好透明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新鲜组织标本经固定、脱水处理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用无水乙醇和二甲苯作透明处理,实验组用正丁醇进行透明处理。所有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比较两组石蜡切片的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标本组织干燥,很少发生收缩与变脆,易切出连续切片,展片平整,组织不碎散。染色后镜下组织结构新鲜清晰,透光度大,胞核形态明显等。结论正丁醇是病理组织切片过程中一种良好的透明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清HBeAg阴性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的HBsAg、HBcAg表达强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31 7例CHB患者肝穿刺标本分成血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两组,分析两组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及其与年龄、性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组患者的年龄、ALT、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大于HBeAg阳性组患者;但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组患者(均P<0.05).肝组织内HBsAg表达强度与年龄、ALT、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HBeAg转阴后,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降低(t=12 349.0,P=0.00);HBcAg与血清HBV DNA载量出现正相关关系(r=0.251,P=0.007);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负向相关性消失(P>0.05).结论 血清HBeAg转阴后HBV其他抗原成分仍能与肝组织维持足够活跃的免疫状态.血清HBeAg转阴后,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降低,与血清HBV DNA载量出现正相关关系,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负向相关性关系弱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以及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HBeAg阴性CHB406例肝穿病理标本,常规HE、Masson三重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并比较其ALT的关系。结果病理诊断轻度CHB292例(71.92%),中度96例(23.65%),重度18例(4.43%)。73.65%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2,64%的患者已出现肝纤维化。炎症活动度分级与AL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结论肝脏炎症损伤和(或)肝纤维化与ALT的增高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1 材料和方法 人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20例系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来自西京医院病理科。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HBxAg,S_1和 S_2抗原,用 PAP法检测 HBsAg和 HBcAg,以探讨 HBV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关系。2 结果 在癌组织内HBxAg阳性检出率为75%,pre-s_1;和pre-s_2均为40%,HBsAg为 10%,而 HBcAg未检出。癌旁肝组织的 HBxAg阳性检出率为 84.2%,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组织血管平滑肌纤维表达的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内血管平滑肌纤维表达变化的病理意义。方法:334例CHB肝标本及10例正常肝标本用α-SMA、ⅧR Ag及FN、LN、Co-Ⅳ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提示血管平滑肌纤维在CHB肝组织有灶性、带状、桥形、瘢痕形及窦壁形等表现,其表达变化与CHB的G及S密切相关(P<0.01)。结论:肝内血管平滑肌纤维在CHB的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及肝硬变生中担当一关键角色,FN、LN及Co-Ⅳ可能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采用组织切片染色和快速尿素酶相结合,从临床、细菌、病理等方面对幽门螺杆菌(Hp)进行研究,重点观察胃粘膜活检Hp阳性标本中病理形态学的改变。1 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1997年10月~1998年4月间来我院作胃镜检查并活检的259例主诉有上消化道临床症状的患者。男169例,女80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5.2岁。1.2 组织学及Hp细菌学检查全部病例行石蜡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查,Hp检查用胃粘膜细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两种方法进行检测。1.3 评判标准以组织切片石碳酸、碱性品红染色或快速尿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血清HBsAg阳性,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腊包埋的9例尸检肝组织及4例活检肝组织,用免疫荧光、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地依红染色法检查HBsAg的比较。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地依红染色13例皆阳性,免疫荧光染色12例阳性1例阴性。5例正常肝组织皆为阴性。结果表明,地依红染色,HBsAg的定位及形态与特异的免疫染色法所显示的相同,HBsAg均显示在肝细胞浆内。而地依红染色方法简便,可适用大规模研究。在研究乙型肝炎中应用保存数年的石腊切片检查HBsAg,以及进行乙肝感染的回顾性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病穿刺组织中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的肾病穿刺组织标本45例,包括IgA肾病20例、膜性肾病15例、膜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0例,将组织标本用10%(体积分数)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在不同的抗原修复条件和抗体结合时间下,分别标记IgG、IgA、HBsAg、HBcAg,观察染色结果,并与其新鲜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比较,评判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热诱导抗原修复法修复后一步法和二步法染色均为阴性;蛋白水解酶消化法中胰蛋白酶优于胃蛋白酶,并以胰蛋白酶消化30 min、IgG和IgA 37 ℃温箱孵育90 min、HBsAg和HBcAg二抗37 ℃温箱孵育150 min染色结果最佳,与新鲜组织标本染色强度接近或略弱一些,阳性表达的方式也与后者相同,符合率100%。结论:经胰蛋白酶消化的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肾病穿刺组织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VG染色对肝活检和尸检标本进行观察。探讨胶原纤维在慢性肝病组织内的分布及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方法应用VG染色对40例肝活检和尸检标本进行检测,HE染色确定病理诊断。光镜下观察,VG染色显示慢性肝病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结果 9例慢性肝炎中,轻型慢性肝炎2例,慢性中度肝炎4例,重度慢性肝炎3例;31例肝硬化中不完全分割性型3例,细结节型17例,粗结节型11例。经VG染色后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并形成间隔分割肝组织。结论胶原纤维可能起源于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VG染色对慢性肝病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肝内炎症及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肝内炎症及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2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标本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作苏木素-伊红染色,对其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并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 DNA.结果 2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乙肝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在各个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活检组织内HBV抗原表达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95例CHB患者的外周血肝功能生化指标及乙肝三系,并对肝活检组织进行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其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 DNA表达。结果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HBV DNA和乙肝e抗原(HBeAg)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的HBsAg和HBcAg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组织内HBcAg和HBsAg表达是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BAS免疫酶染色是一种较新的技术,本文采用LAB间接法检测肝癌患者肝组织内HBsAg,结果表明此法特异性高,HBsAg的检出率与PAP和DPAP法相同,阳性细胞形态特点基本一致。另外,此法背景较淡,第一抗体用量较省,实验周期较短,表明此法是一种较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本研究还发现,检测石蜡切片肝组织内抗原时,阻断内源性生物素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16.
吴国标 《黑龙江医学》2019,43(8):904-907
目的 Menghini针一秒钟抽吸法肝活检(Menghini针肝活检)简易、快速、安全、价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经皮穿刺肝活检方式。但Menghini针肝活检取出的标本部分可能呈碎片组织,严重影响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常常导致肝硬化的漏诊,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目的是研究Menghini针肝活检碎片标本CHB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Menghini针肝活检碎片标本的CHB全部采用通过皮肤上同一针孔不改变穿刺方向的连续两次以上肝穿刺肝活检"一孔多次抽吸法"肝活检。对其中组织学仍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于一周内再采用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两个以上不同部位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统计分析碎片标本CHB的临床、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和组织学等相关资料。结果 221例碎片标本CHB被划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占184例(83.26%),非肝硬化组占37例(16.74%)。非肝硬化组再通过"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又检出肝硬化35例(94.6%)。碎片标本肝硬化是成熟型肝硬化。两组病情多隐匿,病程非肝硬化组较肝硬化组长,高峰年龄段都集中在20~39岁。两组血清ALT、AST和GGT均值都在正常值上限(ULN)的2~4倍,ALT大于2ULN的肝硬化组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01),ALT低于ULN的两组均常见,非肝硬化组较肝硬化组更多见(P<0.01)。病理学证实CHB肝硬化都伴有肝脏炎症活动,炎症活动性两组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1)。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的非肝硬化组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0)。两组均以HBV低水平复制的HBeAg-的CHB为主,非肝硬化组更明显(P<0.01)。结论 Menghini针肝活检碎片标本CHB是肝脏炎症活动的成熟型肝硬化;临床表现隐匿而组织学持续的炎症活动是肝硬化进展及失代偿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符合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的病例共48例,所有患者均行肝脏CT平扫和增强检查。肝穿刺标本行HE染色、Masson、网状纤维染色及HBsAg、HBcAg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评价肝组织的炎性反应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结果:48例患者平均年龄(44.2±3.7)岁,界面性肝炎和肝纤维间隔形成出现率分别为79.2%和66.7%,大多数伴有小叶内肝细胞不同程度损伤、坏死。采用趋势χ2检验,发现CT异常检出率有随HBeAg阴性CHB分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P<0.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复杂,病理诊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PAP法观察50例早、中期肝细胞癌(HCC)癌组织,癌外肝组织和40例慢性肝病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检出率与表达方式。HCC癌外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检出率分别为76%和30%,癌组织内相应的检出率为14%和6%;癌外肝组织HBAg的检出率、表达方式与慢性肝病患者基本相同,提示乙肝病毒(HBV)感染与HCC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还观察了HCC患者HBV感染的类型、癌外肝组织内HBAg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76例晚血患者血清HBsAg、抗-HBc、抗-HBs3项乙肝标志与肝活组织地依红HBsAg染色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血清乙肝标志1项以上阳性51例,标志模式多样化,以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最多共29例,单项抗-HBc阳性者次之为11例,2例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3例HBsAg、抗-HBc和抗-HBs同时阳性,表明存在着不同HBsAg亚型的双重感染或慢性持续性感染出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提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肝活组织地依红染色HBsAg阳性者共38例,其中25例具有1项以上血清乙肝标志,13例3项血清乙肝标志均阴性。26例具有1项以上血清乙肝标志者,肝活组织地依红染色HBsAg均为阴性,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了非洗脱法显示同一肝组织切片中HBsxg、HBcAg的双重兔疫染色方法,使两种抗原分别呈棕色和蓝色。双染色过程中,第一次反应选用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方法显示表达量少的抗原及DAB作为显色剂,效果良好。文中讨论了肝组织中HBsAg、HBcAg双重免疫染色的关键步骤及双染色技术在乙肝免疫病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