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1988年11月至2000年6月共施行体外循环手术1700例,其中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占同期手术的1.4%。为了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种类、病死率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组平均年龄7.4岁,瓣膜病组平均年龄42.1岁。患先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13例,Marfan综合征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三尖瓣赘生物多发肺栓塞1例。均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60~431min,平均162min。阻断时间30~172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孕期处理、分娩时机的选择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妊娠期心脏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心衰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分娩方式与时机等资料。结果356例妊娠期心脏病中有136例(38.20%)发生心衰,其中中重度心衰76例(55.88%);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较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易发生心衰;孕前未行心脏手术治疗的风心病患者较先心病易发生心哀,孕前已行心脏手术治疗的风心病孕妇中重度心衰发生率明显较孕前未行手术治疗者下降(P〈0.05);孕期心衰控制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前者对妊娠、分娩的耐受性好,能顺利度过妊娠、分娩、产褥期。结论风心病和先心病是妊娠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孕前特别是风心病患者行心脏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期心功能,妊娠期密切监视心功能,妊娠晚期控制心衰后及时终止妊娠,有利于孕妇和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病(下称风心病)患者发生脑栓塞的机会不少,一些患者即使手术证实没有左心房附壁血栓的存在,也仍然出现脑栓塞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原因可能与血液高粘度有关。因此进一步探索风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对于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风心病患者84例,其中男34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不同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探讨七氟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2例。分别于转流前(T0)、转流30min(T1)、停机后1h(T2)、停机后6h(T3)、停机后24h(T4)取动脉血标本,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与转流前相比,两组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后不同时点血浆S100β蛋白浓度明显升高,于停机后1h达到高峰,之后较快下降,至停机后24h下降到正常高值。七氟醚预处理组进行体外循环后相应各时点血浆S100β蛋白平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降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世农  赵洪序  张秀和 《天津医药》2000,28(12):747-747
我科于1996年至今已完成近10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及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手术,获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选取10例房室间隔缺损病人、在右心室内膜下取心肌制作电镜标本,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线粒体的肿胀情况,以评价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为我科1997年8月~1998年5月住院病人。男4例,女6例,年龄5~18岁,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并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中的应用效果,在并行循环下对88例先心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腋下小切口行心内修复术74例,其他手术14例。结果表明除1例单心室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因心律失常死亡外,全组病人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较好,随访2~24月情况良好。结论: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脏手术。可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良好;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防止了低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腋下小切口达到了微创外科的要求,对重症病人亦有利于手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诊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患者在婴儿期即可行手术治疗。婴儿期施行先心病手术治疗,其风险大、难度高,除了手术技巧、麻醉、体外循环技术外,术后监护亦有其独特性。自2001- 04~2005-04我院连续为450例先心病婴儿实施手术。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50例。男292例。女158例。年龄11h 至11.8个月,平均(6.1±2.8)月。体重2.2~10.5kg,平均(6.3± 1.5)kg,其中<5kg 80例。353例合并2种以上病变,287例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15例常温下经左肩胛下切口结扎, 392例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手术治疗,43例行姑息手术。153例采用标准体外循环,227例用深低温低流量,55例用深低温停循环,术毕均行改良超滤。延迟关胸15例。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浆肌钙蛋白 ( c Tn- )值 ,评价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于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实验组 ,同期随机选择 2 0例施行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时相的血浆 c Tn- 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术前 c Tn- 值差异无显著性 ,转机后两组 c Tn - 值均升高 ,对照组比实验组增高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对心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于肾功能不全中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流程管理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老年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患者34例为对照组,分析并发症出现原因,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33例患者采取对应管理措施为管理组。分析手术结束后心脏自动复跳率、试停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时期血液中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管理组心脏自动复跳率、试停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肾功能不全中的老年患者,采取针对性体外循环管理,可降低术后尿素氮与肌酐,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  相似文献   

10.
王仲伦  郑捷  董维树  常诚 《天津医药》2004,32(9):562-563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往往在婴儿期即出现明显症状,使患儿生长发育受到干扰,严重的会导致重要器官产生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因此,早期手术治疗可使大部分先心病患儿收到较好的效果。我院1999年-2002年为123例1岁以内的先心病婴儿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前列腺素E_1(PGE_1)是一种作用类似前列环素的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PGE_1一般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需保持动脉导管开放待机手术的婴儿,以及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时保护血小板。我们就PGE_1对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降压作用进行了探讨。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8名患者均为心脏外科住院病人,男2人,女6人;年龄7~27岁,平均20岁;经手术证实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  相似文献   

1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胸骨正中切口,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手术不涉及主动脉瓣的患者,采取不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保持心肌有氧灌注,在并行循环或心室颤动下进行心内手术操作。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 ̄2007年10月,76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全组男48例,28女例,平均年龄(35.65±1.34)岁,平均体重(40.61±3.72)kg。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15例,房间隔缺损36例,法洛三联征2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全组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不阻断升主动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心脏病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有效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方法对52例先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和手术时间的长短,采用浅低温或者中低温体外循环,中度血液稀释,术中提供满意的灌注流量,重视心肌及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ECC时间44-15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10min,均顺利停机,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根据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适当的血液稀释和流量灌注,合理用药,做好心肌和各脏器的保护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心脏外科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完善,幼儿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的开展更加顺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幼儿发绀型先心病40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以往明显下降,现将此类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心脏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呼吸局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胸液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无并发症患者,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取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出血量,并且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婴幼儿心脏外科、体外循环(CBP)、麻醉和重症监护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手术患儿的年龄逐渐提早,手术适应证也逐渐拓宽。然而2007年9月,为体重不足5k,体重低于5kg婴儿行心脏直视手术仍是棘手的问题,麻醉处理也颇多困难。我院于2003年8月~g婴儿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52例,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 75例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1例,不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8例,二尖瓣置换术16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插供血管时间分别为(108.62±36.25)min、(42.55±21.16)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为(223.26±135.98)ml;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安全可行,通过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能够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4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2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标本。测定血浆TNF-α、IL-6、IL-8。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无显著差异。①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②常温体外循环下炎性因子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肺不张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发绀、躁动,甚至呼吸衰竭而至病死,从而降低心脏手术治愈率。我们现对19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术后并发肺不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折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0-01~2004-12在我院共行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肺不张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d至12个月,体重2.3~12kg。手术种类:房室缺心内修复+动脉导管结扎术5例,法乐四联症心内矫治术7例,右室双出口心内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