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经病椎椎弓根植骨及TSRH、CD、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对照组用TSRH、CD、AF内固定系统加单纯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根据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的丢失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初步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提高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植骨融合率,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经病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及后外侧植骨治疗。结果:术后1周X线片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20mm恢复至平均35mm,占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94.5%;后凸Cobb角(病椎术后上下终板连线的夹角)由术前的平均27°矫正至平均4.5°。23例术后6个月以上的患者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椎体植入骨碎块全部成活,有骨小梁形成。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术后1个月及12个月患者椎体前缘较术前明显增加、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脱断裂、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丢失等病例。根据Frankel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植骨融合良好,并发症少,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后凸Cobb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后凸Cobb角恢复满意。随访12-36个月(平均22.4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后凸Cobb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我科对4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20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后路脊柱内固定方法。自1994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应用Dick、Steffee、RF、沈氏钉-钩、AF、中华长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12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新鲜骨折,男79例,女41例;年龄20~56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砸伤35例,摔伤36例,撞伤41例,其他伤8例。不全瘫20例,全瘫12例,无明显神经症状88例。两个椎体骨折T11、12骨折3例、T12L1骨折7例、L1、2骨折5例,其余为单椎体骨折。后弓角0°~45°,平均26.5°,椎体骨块向后移位占据椎管因早期无CT…  相似文献   

7.
2016 年12 月 ~2019 年3 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病例资料 本组21 例,男15 例,女6例,年龄24 ~62 岁.损伤椎体:T127例,L18 例, L23 例, L42 例, L51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1 d.  相似文献   

8.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并经伤椎双侧椎弓根植入碎骨块X线片评价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后凸角按Frankel分级和腰背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行均获随访,时间6~38(10±2)个月内固定无失效,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痛均明显改善,腰椎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减少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研究组行伤椎椎弓根植骨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对照组A行传统跨伤椎椎弓根4钉复位内固定,对照组B行伤椎置钉6钉内固定,椎弓根不予植骨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伤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略有减少,Cobb角度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明显减少,低于研究组,Cobb角明显增加,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以腰痛为主,研究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脊柱稳定性好,利于伤椎早期愈合和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爆裂性骨折的Denis分类,对26例无瘫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NovaBone又名固骼生)进行治疗。26例患者均为单一节段椎体骨折,椎体的破坏程度采用McCormack的LSC评分。[结果]26例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平均改善11.5°)。经术后平均20.5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无Cobb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及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椎体压缩程度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2.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入螺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36%,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10例。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4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6%,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4例,C级4例,D级5例,E级2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和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治疗进行回顾,总共随访到96例病例。28例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68例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结合单侧伤椎螺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其中38例植骨材料为人工骨,30例为自体髂骨植骨。按照美国脊柱创伤研究组提出的胸腰椎损伤严重性评分标准(thoraco lumbar injury severityscore,TLISS)分别对各组病例进行评分,术前、术后以及随访期间正侧位X线片,测量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胸腰段后凸Cobb′s角,前后椎体高度比,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0个月),所有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比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组高度丢失多,术后Cobb′s角的矫正能力差,应用人工骨与自体骨植骨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固定加伤椎固定重建了椎体的高度,增加了脊柱前柱稳定性,可有效的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压缩性骨折7例,爆裂性骨折8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9.6个月。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无慢性腰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注入椎体内的人工骨均在3个月内吸收。合并有不全瘫痪12例,按Frankel分级:术前B级4例,C级6例,D级2例。术后C级3例,D级5例,E级4例,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00,P=0.000〈0.01)。[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及可注射人工骨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后能提供早期负重、维持良好椎体高度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植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1月,对25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并行伤椎植钉治疗。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8~63岁,平均46岁。损伤椎体:T10 1例,T11 2例,T12 8例,L1 6例,L2 6例,L3 1例,L4 1例。骨折根据Denis分类:爆裂型骨折14例,屈曲压缩型骨折11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8例,D级7例,E级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 h~7 d,平均4.6 d。手术前后摄X线片测量骨折椎体相对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通过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年CT及X线片示伤椎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骨折均愈合,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现象。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骨折椎体相对高度分别为56.8%±15.6%、91.2%±10.7%和89.6%±10.3%,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骨折椎体相对高度较术前恢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Cobb角分别为(18.2±2.6)、(7.5±1.4)、(8.7±1.1)°,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恢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16例有1~3级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植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满意,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具有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10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B组行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结果 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B组末次随访时腰背痛发病率以及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9月间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75例,30例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A组),45例行常规跨伤椎(B组)的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测量手术前后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相邻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测量手术前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和计算椎管侵占率;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用Denis疼痛分级评估术后腰痛。结果:伤椎前高压缩比A组术前为59.8%,术后为92.9%;B组术前为57.3%,术后为87.1%。相邻椎Cobb角A组术前为20.2°,术后为8.5°,末次随访时为10.3°;B组术前为22.7°,术后为12.3°,末次随访时为16.7°;椎管侵占率A组术前为37.1%,术后为21.9%;B组术前为34.8%,术后为18.3%;A组平均出血量256ml,手术时间107min,疼痛评估P1 25例,P2 5例,1例脑脊液漏;B组平均出血量236ml,手术时间87min,疼痛评估P1 35例,P2 8例,P3 2例,有1例断钉和2例内固定松动;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椎管侵占率、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以及疼痛评估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行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病程2h~7d,平均2d。骨折根据AO分型:A1型25例,A2型48例,B2型9例。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9例,D级17例,E级56例。术中将椎弓根螺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的上下椎体中,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而术后随访骨折椎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骨折椎的尾侧椎间盘高度(h/H)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结合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靠的方法,在骨折椎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椎体Cobb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0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6.0±12.1)%、(3.8±2.4)%、(3.8±3.0)%;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5.6±9.0)%、(10.9±3.7)%、(10.7±3.4)%;Cobb角分别为33.6°±8.7°、3.1°±2.0°、3.2°±2.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骨折椎椎体复位效果好,减少内固定失败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