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高压(SPAP)、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右室舒张末径(RV)、右房内径(RA)和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SPAP、DTV、RV、RA值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SPAP、DTV、RV、R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尖瓣及三尖瓣成形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对三尖瓣反流患者术后生存率与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MVP组(46例)和MVP+TVP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改善情况和5年存活率。结果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MVP+TVP组三尖瓣反流程度(无反流8例、微量反流12例、轻度反流20例)显著优于MVP组(无反流3例、微量反流8例、轻度反流25例)(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且MVP+TVP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明显;MVP+TVP组远期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免除率较MVP组高[94.7%(36/38)比77.3%(34/44)](P<0.05);MVP组和MVP+TVP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42/44)和100.0%(3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轻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MVP同时应积极行TVP,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在成人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56例成人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成形术包括人工瓣环置入,瓣叶部分切除,腱索修复、转移,人工腱索置入,缘对缘缝合技术等。术中行左心室注水试验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效果。出院后门诊随访,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功能及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47例,Ⅱ级9例。术后随访52例,随访率为92.9%,随访时间18~36个月。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35.5±5.5)mm vs.(50.6±5.7)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9±6.4)mm vs.(66.5±6.4)mm]、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35.1±6.3)mm vs.(49.8±6.0)mm]与术前比较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61.0±7.0)%vs.(52.0±8.0)%]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结论成人二尖瓣反流采用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方法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45例和30例正常对照,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关闭时的形态变化。结果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时瓣叶关闭时呈帐篷样改变,二尖瓣关闭点心尖方向;后向位移增加和前叶受牵拉增强是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主要因素。结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二尖瓣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受限及瓣环直径增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在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78例二尖瓣反流患儿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0.5~73个月)。术后死亡3例,均为住院期间死亡。术后15例(19.2%)出现并发症。再次手术4例,其中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次成形术。1例因术后心力衰竭再次入院。随访期间二尖瓣反流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近期效果理想,能适应患儿的生长,可以有效地延迟或避免行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瓣环成形术修复的三尖瓣(TV)的耐久性有限。为改善TV修复的结果,有必要明确瓣环成形术后复发或残余TV反流(TR)的机制。本研究旨在查明TV瓣环成形术后中期结果的超声心动图决定因素。方法和结果:本项研究纳入39例功能性TR患者,分别在TV瓣环成形术前、术后早期(5±2d)和术后>1年(20±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心肌病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R)的评价指标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不全原发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55例)和扩张性心肌病(DCM)组(35例),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结果 ICM组患者反流指数、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反流血量、反流分数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大于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M组患者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球形指数以及二尖瓣瓣环方面均大于DCM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球形指数与EROA呈负相关(P<0.05),而二尖瓣环平面至瓣尖关闭点的距离与EROA呈正相关(P<0.05)。结论功能性MR的严重程度与ICM和DCM患者的心力衰竭和心室重构均具有一定关系,对预测ICM患者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的价值,并探索二尖瓣修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50例因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或关闭不全(aortic regurgitation,AR)行主动脉瓣置换,伴或不伴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检查,比较外科直视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值与3D-TEE测值的差异。对于中度以上FMR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基础上行二尖瓣修复,对比未修复患者心脏超声、围手术期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天数,以及术后反流纠正效果。结果:二尖瓣修复24例,未修复者26例,2组间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二维经胸超声及3D-TEE参数,修复组较未修复组反流程度重,瓣环面积扩大(P=0.009),对合缘高度减少(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外科直视测量与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对合缘高度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ICU停留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P=0.175)。二尖瓣修复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未修复组死亡1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1)。术后半年二尖瓣修复组2例二尖瓣轻度反流,无一例二尖瓣狭窄及反流加重发生;二尖瓣未修复组出现1例二尖瓣反流加重,1例轻度反流。此外,二尖瓣修复患者中,AS所致FMR二尖瓣环面积小于AR患者(P=0.028),瓣缘对合高度大于AR(P=0.017)。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修复安全可行。3D-TEE评估FMR反流机制具有重要价值,FMR往往伴随瓣环扩张,二尖瓣闭合障碍。AS及AR并发FMR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建议AS并发FMR修复时以瓣环扩大及瓣缘对合高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矫治经验.方法 回顾近13年该院收治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2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10例,中度25例,重度7例.二尖瓣脱垂8例,瓣叶裂33例,瓣叶发育不良2例,二尖瓣环扩大36例.手术包括瓣环成形36例,瓣叶修复33,腱索缩短5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2例),腱索移植3例.同时矫正合并心血管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第2天死于急性左心衰.其余心功能恢复1、2级.术后超声复查示二尖瓣残留少量反流15例(35.7%),中度反流2例(4.7%).术后随访0.5~12年,日常活动无碍.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裂修复、交界缝合、腱索缩短、双孔二尖瓣成形、人工瓣环植入。手术前、后应用食道内超声心动图判断二尖瓣反流的原因和部位及手术治疗效果,术中采用左室注水加压试验初步判断二尖瓣成形的效果。术后随访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脏彩超显示,15例(60.00%)无二尖瓣返流,9例(36.00%)为轻微~轻度返流,左房、左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针对不同瓣膜病变,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行二尖瓣外科修复疗效确切,术中左室注水试验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为二尖瓣成形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 例 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二尖瓣脱垂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均接受RT3D-TEE 检查。术前观察二尖瓣脱垂的三 维特征及小叶区域,与外科术中所见对照;术后即刻评估二尖瓣成形的手术效果,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的对合 高度、瓣环周长和反流面积。结果 RT3D-TEE 显示二尖瓣脱垂的三维图像与外科视野所见高度一致,术前诊 断脱垂小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00%、100.00%。18 例患者中有2 例转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余16 例 成功完成二尖瓣成形术。RT3D-TEE 观察术后二尖瓣叶及人工瓣环的形态良好,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改善。 二尖瓣的对合高度较术前增加,瓣环周长、反流面积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556,37.789 和 20.847,均P =0.000)。结论 RT3D-TEE 能清晰显示二尖瓣的三维形态,术前准确诊断脱垂小叶及术后即刻评 估手术效果,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反流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后,二尖瓣反流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11月于西京医院接受TAVI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反流患者16例,患者心脏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均在Ⅲ级以上,行TAVI治疗后,观察患者术后瓣膜位置、跨瓣压差、瓣口面积、二尖瓣反流量变化情况。结果 TAVI术后1月,二尖瓣反流量由术前的(11.8±3.4) ml减少到术后(3.0±1.2) ml。结论 TAVI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同时对二尖瓣反流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如并发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则其死亡率加倍。所以目前需要深入理解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瓣膜几何形态的改变。方法:本研究共入选29例受试者,其中包括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2例无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AD组),8例并有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AD+FMR组)。进行电影MRI获得心底至心尖的多重短轴位的电影图像。以中间及侧面乳头肌根部和二尖瓣前后环来确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面积及二尖瓣四面体顶点,这些数值均由收缩末期的重建图像决定。并测量二尖瓣前后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运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单纯累及二尖瓣的IE患者2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单纯累及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24.1%。切除瓣体及瓣缘赘生物后,行缘对缘缝合2例,穿孔缝合2例,前叶植入人工腱索5例,前叶三角形切除6例,后叶楔形切除16例,植入人工二尖瓣成形环28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示25例无反流,3例轻微反流。随访28例,随访时间15~111 (54.7±34.2)个月,无复发,无再次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时间1~87 (26.6±27.9)个月,无反流9例,轻微反流18例,轻中度反流1例。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IE具有满意的中长期疗效。对于二尖瓣结构未被严重破坏的IE患者,可尝试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15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135例,以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反流情况及手术前后二尖瓣不同组成结构的形态变化。结果手术方案包括瓣环成形55例,瓣叶修复34例,腱索成形36例(其中多根腱索缩短4例、腱索移植2例),使用以上≥2种技术同时治疗10例,手术中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血管畸形。全组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再次二尖瓣形成术2例,其余患儿反流程度均得到较好纠正;术后二尖瓣舒张期最大流速、二尖瓣口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左右径等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患儿心功能分级(NYH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任芳 《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125-1126
<正>人工二尖瓣瓣周反流是指收缩期人工瓣架与心肌之间出现的左心室到左心房之间异常反流,是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之一,中重度瓣周反流可导致心力衰竭、溶血性贫血等不良事件,需要紧急再次手术。早期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决策和早期干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人工瓣膜术后评价的首选方法,但由于二尖瓣人工瓣架声影及肺气等因素影响,使经TTE在人工二尖瓣瓣周反流的评价上存在一定困难,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因其特殊位置避开了二尖瓣人工瓣架声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瓣膜关闭不全的发病机制包括:①瓣环扩张;②瓣叶活动受限。为了改善受限,用一片自体心包膜来扩张二尖瓣前叶(AML)。方法: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274例风湿性二尖瓣膜病患者中的143例进行了修补术(52%),其中81%的患者为单纯性反流而无狭窄。所有患者均行瓣环成形术。连续观察两组患者,比较治疗限制性反流的两种技术:非AML扩张术(n=62)和AML扩张术(n=81)。患者平均年龄为42±3岁,除了行AML扩张术后再手术患者的发病率不同之外,所有术前因素均相当。结果:住院死亡率为0.7%(AML扩张术n=1),并有1例因心包垫片裂开而再次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复杂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复杂性MI患者按常规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综合应用多项MVP技术进行二尖瓣修复,包括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术中采用注水实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结果全组病例围术期无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9±21)min。术后1周心脏彩超复查:二尖瓣无任何反流或微量反流18例,轻度反流5例。出院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NYHAⅠ级14例,Ⅱ级9例。随访中1例缺血性病变患者术后9个月二尖瓣由微量反流增加至中度反流,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异常出血、血栓栓塞、心内膜炎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杂性MI患者,根据二尖瓣病因与病变部位,合理选择MVP多技术复合应用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器质性二尖瓣反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国产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行介入治疗的12例重度器质性二尖瓣反流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3个月时随访收集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 全组共12例患者,其中女6例,男6例,年龄(69.2±5.76)岁,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4+患者11例,3+患者1例。全组共1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且术后即刻反流程度≤1+。2例手术失败,术后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3+;术后即刻左房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较前好转。术后3个月时10例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均≤2+,左房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较前好转(P<0.05)。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前向峰值流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结论 新一代国产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严重的器质性二尖瓣反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8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18例实施二尖瓣成形术,年龄6~62岁(平均43岁);女性3例,男性15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其中,后叶矩形切除3例,"双孔法"4例,后叶矩形切除 "双孔法"4例,后叶矩形切除 放人工瓣环3例,前、后交界环缩 放人工瓣环4例)。结果:术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或微量反流16例,少量反流2例,18例术后早期超声复查,二尖瓣舒张期流速0~2.0 m/s,平均(1.31±0.36)m/s,跨瓣压差0~16.4 mmHg,平均(7.32±3.52)mmHg。18例随访3~55个月,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2例。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