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治疗以及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其中Ⅰ组32例、Ⅱ组26例、Ⅲ组20例、Ⅳ组39例。Ⅰ组患者不进行康复训练,Ⅱ、Ⅲ、Ⅳ组分别进行1、2、3次或3次以上系统的呼吸康复训练。各组观察训练前及6个月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和生存质量评分(SGRQ评分)的变化。结果:经康复训练组患者的FEV1、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下降有明显的延缓,同时SGRQ分值有明显升高,Ⅱ、Ⅲ、Ⅳ组优于Ⅰ组(P<0.005),参加康复训练依从性好的Ⅲ、Ⅳ组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明显延缓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存质量,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59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A组)、丙酸氟替卡松加硫酸沙丁胺醇(B组)、丙酸氟替卡松(C组),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SGRQ调查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经3个月治疗,三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SGRQ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A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优于B组和C组(P<0.01);B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SGRQ评分优于C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对COPD的疗效明显优于丙酸氟替卡松加硫酸沙丁胺醇和丙酸氟替卡松,是目前临床治疗COPD的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适合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康复治疗方法,对其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4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2组均行抗感染、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行肺康复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康复)。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肺功能指标包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百分率、FEV1占预计值百分率及最大呼吸量(MVV);运动能力指标为6 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完成试验18例;对照组完成试验19例。2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6MWD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SGR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加重期COPD采用肺康复治疗可获得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采用BORG呼吸困难指数掌握运动强度的急性加重期COPD肺康复方案安全可行。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肺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9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家庭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家庭肺功能训练及超短波治疗,家庭训练组则同时给予家庭肺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各组患者肺功能及膈肌功能改善情况,同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各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3组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发现联合治疗组及家庭训练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SGRQ评分显著降低,并且以联合治疗组FEV1占预计值%及SGRQ评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家庭训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SGRQ评分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3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超短波联合家庭肺功能训练对治疗COPD具有协同功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疗养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32例住院疗养康复的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疗养康复治疗,比较疗养康复前后Bor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距离测定(6MWD)、ADL(Barthel指数)评定、肺功能检查参数的变化。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疗养康复后呼吸困难(Borg评分)、运动耐力(6MD)、ADL(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肺功能疗养康复前后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占预计值%未见明显改善(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疗养康复可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门诊肺康复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肺康复综合治疗对稳定期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医院收治的20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康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结合氧疗,观察组给予门诊综合康复训练(运动、呼吸肌、长期家庭氧疗、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心理与行为干预),训练前测定COPD生存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及St George呼吸问卷(SGRQ)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最大肺活量(FVC),计算FEV1/FVC,分别与训练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测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6个月、1年、2年后生存质量评分、SGRQ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6min步行距离、Borg评分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6个月、1年、2年患者FEV1/FVC与训练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行门诊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呈现一定时间累积效应,长期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康复训练辅助支气管舒张药物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中重度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6min步行距离(6MWD)、生活质量(SGRQ)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结果2组治疗后FVC、FEV1%、PaCO2、PaO2、6MWD、SGRQ评分、mMRC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康复训练辅助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中重度COP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予以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给予呼吸功能锻炼指导,让患者学会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出院后规律服药治疗并自行规范呼吸锻炼;每半个月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形式对实验组进行随访;3个月后复查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预计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FV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律的呼吸锻炼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合并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肺功能检测。15d为1个疗程,6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均有改善,2组间比较肺功能相关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了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吸入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2)对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n=22)为空白对照组,不吸入噻托溴铵.观察两组用药12周后肺功能的变化,St George'8呼吸问卷(SGRQ)等情况,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以及随访3~6个月急性加重的人次、住院人次.结果:用药12周后治疗组FEV1、FVC、最大肺活最(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6MWT)增加,随访3~6个月治疗组急性加重人次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可以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并且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社区肺康复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61例轻、中度COPD患者给予运动疗法、教育、心理社会与行为干预等肺康复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呼吸困难、体质指数、6min步行测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两个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1年后患者的呼吸困难、6min步行测验、ADL和LSIA有显著改善(P<0.01);肺功能、体质指数有改善(P<0.05).结论 社区肺康复可提高轻、中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ADL,改善生活质量等,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肺康复联合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91名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人)和试验组(48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肺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常规家庭肺康复训练和COPD管家应用程序进行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6 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家庭肺康复联合COPD管家应用程序有助于提高COPD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COPD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4年1月在深圳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5例,训练组除基本治疗外,每天需进行多项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及一般的肢体活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分别检查两组肺功能,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Casaburi R 《Respiratory care》2008,53(9):1185-1189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s widely accepted as effec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and somewhat subjective) history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and st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ercise component. Until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advised to avoid the dyspnea that activity brings. Barach can be credited with positing that patients with COPD should strive to be more active. In the 1960s Petty created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that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deliver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the 1980s doubts surfaced as to the ability of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to improve muscle function in COPD, but in the 1990s studies showed that well-designed exercise programs caused beneficial physiologic adaptations. The current decade has yielded studies that exploited those insights to design interventions that boost the effectiveness of rehabilitative exercise.  相似文献   

15.
计樱莹  郝建凤  苏敏 《中国康复》2019,34(3):150-154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辅助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COPD的患者共3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均予以正规内科治疗及康复专科护理,研究组予以音乐治疗辅助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肺康复训练干预,2组治疗时间每次45min,每日1次,5次/周,持续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况、睡眠质量。结果:干预12周后,2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无氧阈(AT)、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6min步行距离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2组改良气短(Borg)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音乐治疗辅助肺康复训练与常规肺康复训练相比,能更好地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按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选择60例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8周,每日3次,每次15 min.B组给予缩唇呼吸康复锻炼8周,每日3次,每次15 min.C组不给予呼吸康复锻炼.分别测定锻炼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评分(M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最大呼气口腔压(MEP)、最大吸气口腔压(MIP)及生存质量(QOL)评分.结果 A、B、C组在呼吸康复锻炼中分别有3、5、5例退出试验.A、B组呼吸康复锻炼后MRC评分较锻炼前有显著下降(P均<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呼吸康复锻炼后6MWD、ADL评分、MEP、MIP均较锻炼前显著增加,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A、B组呼吸康复锻炼后身体状况、呼吸短促、社会活动、家务工作以及A组不安评分均较锻炼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而锻炼前后心情、头痛和食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呼吸康复锻炼后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缩唇呼吸锻炼和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均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ADL和QOL评分,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而以呼吸生理为导向的呼吸康复锻炼效果显著,可认为是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进行呼吸康复锻炼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社区康复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预组患者家庭氧疗、运动训练、健康教育等社区康复疗法,之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问卷(SGRQ)评分等方面的变化来探讨社区康复疗法的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后干预组患者肺功能和SGRQ得分的对比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和SGRQ得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阻碍肺功能的恶化,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在充分氧合下的综合性肺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老年病科接诊的65岁及以上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充分氧合下的综合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肺呼吸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气、肺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显著提高,且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肺呼吸康复训练对于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体操方法治疗重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稳定期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呼吸体操组(A组)20例和无呼吸体操组(B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针对COPD呼气流速受限的呼吸体操8周,B组患者不给予呼吸体操锻炼,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8周前后MRC呼吸困难(MRC)评分、最大呼气压力(MEP)、最大吸气压力(MIP)及肺通气功能。【结果】A组呼吸康复后的MRC评分显著低于8周前(P〈0.01),MEP和MIP显著高于8周前(P〈0.01),A组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呼吸康复后最大通气量(MVV)显著高于8周前(P〈0.01),其他肺功能指标8周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MVV8周前后差值与B组8周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呼吸体操能明显改善重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增加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