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慰萱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2089-2090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组慢性肺循环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肺动脉高压病因复杂,可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疾病等引起,其共同的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卫生保健问题[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64排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0例接受胸片检查:肺血管纹理改变7例,肺浸润灶4例,肺膨胀不全6例,纤维索条影3例.10例均可观察到有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增宽、右心室大.11例胸部CT平扫:肺周密度不均的浸润灶、纤维索条灶和肺不张6例.中央肺动脉扩张、右室肥大11例.胸腔积液和局限性胸膜肥厚3例,肺膨胀不全、叶间裂移位2例.26例行肺动脉CTA:肺动脉主干病变17例.分支肺动脉病变9例.右心房显著增大6例,右心室增大11例,主肺动脉增粗18例.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所致肺动脉高压影像学改变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是一组慢性肺循环疾病.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目前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有前列环素类似物、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6岁,间断胸闷2年余.听诊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胸片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心影增大,主动脉弓显示不清,肺动脉明显增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西地那非25 mg每日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服药12周后的6 min步行距离、右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等。结果治疗12周后,除病情恶化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与基线值比较,6 min步行距离(P〈0.01)增大,右心导管测定右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均有下降(P〈0.01)。结论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肯定的长期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肺循环高压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而使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一类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肺动脉血压增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者称为肺动脉高压(PAH)[1].PAH病理特征是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壁重塑和原位血栓形成,导致右心负荷增大或功能不全、肺血流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海潮 《中国医刊》2000,35(11):10-12
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是慢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功能性和(或)结构性肺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缺氧等病生理改变或直接损伤肺循环,造成肺循环的压力或阻力升高,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体循环分别给药在治疗体外循环后严重肺动脉高压伴低心排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21例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停体外循环时出现肺高压危象,经常规途径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在经肺动脉导管给予扩血管药物的同时,经主动脉根部置管输注去甲肾上腺素以对抗体循环低血压,以逐步脱机.结果 肺-体循环分别给药后,肺动脉压下降,桡动脉压逐渐上升,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桡动脉压比值以及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降低,3 min后各时间点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指数逐渐上升,5 min后各时间点与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一体循环分别输注酚妥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可避免扩血管药物的体循环副作用,有助于体外循环后肺高压危象患者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9.
张小青 《吉林医学》2013,34(17):3457-3458
<正>肺血栓栓塞症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扩大,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回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栓塞部位的肺血流量减少,肺泡死腔量增大、通气/血流失调、右心房压升高,产生心内右向左分流、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晕厥为主要表现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各种肝内外原因引起门静脉高压的基 础上,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血管压力、炎症等因素使肺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衡、全身高动力循环状态,长期作 用下将出现血管重构,最终引起肺动脉高压。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特点为平均肺动脉压力升高、肺毛细血管楔压正 常、肺血管阻力升高。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贫血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右室内径增大,左室内径无变化,但泵血能力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肺组织缺氧、肺动脉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内肺动脉压力下降,如果出生后这一生理性转变未能实现,即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当肺血管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时,造成部分血液经卵圆孔及(或)动脉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出现低氧血症.目的 浅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降低肺动脉压力,维持正常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心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平均压 >2 7kPa的患者 30例 ,卡托普利 0 4~ 0 6mg kg(不大于 12 5mg) ,每日 3次 ,服药前及 3~ 5d后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发现用药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肺 体循环总阻力比值 (TPR TSR)较低的A组用药后主动脉压及体循环总阻力下降 ,肺动脉压及肺总阻力不变 ,TPR TSR升高 ,肺 体循环血流量比值 (Qp Qs)减少 ,而TPR TSR较高的B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压均降低 ,体循环总阻力无明显变化 ,肺总阻力降低 ,TPR TSR下降 ,Qp Qs增高。临床上A组比B组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 :提示应将心内左向右分流量的变化列为用药后的观察指标 ,特别是对于大分流量有症状的患者 ,有必要结合临床对用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min后,与用药前比较,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用药后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明显增加(P<0.05),体循环阻力下降不明显(P>0.05),其中39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29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并非手术适应证而行保守和对症治疗。结论腺苷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是急性血管扩张试验中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肺、胸廓或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出现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发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为逐渐出现的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器官受累的征象,常表现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的交替出现.选取临床 2009年以来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采用酚妥拉明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患儿男 ,年龄 2个月。体重 4.5kg。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 ,本次住院合并心衰。体检 :发育及营养欠佳 ,口唇发绀 ,两肺散在细小湿罗音 ,心脏听诊心音低钝 ,HR16 0次 /min ,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Ⅳ ,肺动脉瓣P2 亢进。肝肋沿下 1.5cm。X线胸片提示 :心脏增大 ,左右心室增大和右心房扩大 ,心胸比为 0 .6 2。心电图提示 :左室负荷增大 ,双室肥厚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 :房间隔缺损 ,双动脉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70 %,有左室血向右室流动。房缺 1.0cm ,室缺 1.3cm。并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与右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心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平均压> 27 k Pa 的患者30 例,卡托普利04 ~06 mg/kg( ≯125 mg) ,每日3 次,服药前及3 ~5 d 后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发现用药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肺/ 体循环总阻力比值( T P R/ T S R) 较低的 A 组用药后主动脉压及体循环总阻力下降,肺动脉压及肺总阻力不变, T P R/ T S R 升高,肺/ 体循环血流量比值( Qp/ Qs) 减少;而 T P R/ T S R较高的 B 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压均降低,体循环总阻力无明显变化,肺总阻力降低, T P R/ T S R 下降, Qp/ Qs 增高。临床上 A 组比 B组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卡托普利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同时,有可能出现 Qp/ Qs 增加这一不利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应将 Qp/ Qs 列为常规观察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分流量有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高洪杰  王卫东 《中外医疗》2011,30(35):158-158
目的 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及护理方案.方法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结果 症状好转,病情有改善.结论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因肺、胸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增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64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系列胸片作回顾性观察,研究其动态。其中阻塞性肺炎26例,17例首次胸片可见肺门浓密或增大。抗炎治疗炎症吸收,但肺门仍保持浓密或增大;炎症进展,肺门改变亦可进展,甚至出现肿块。因此,肺门浓密增大可作为阻塞性肺炎的标志。孤立肺病灶36例,首次胸片病灶≤2cm者,空泡征出现率较高,可作为肺癌早期征象。>2cm者,毛刺征、分叶征及肿瘤至胸膜侧肺野内长线影及模糊影出现率增加,提示有肺癌的可能。>3cm者空泡征消失。胸膜凹陷征的出现与病灶大小不成比例。重点观察了<2cm的病灶,首次胸片以薄片影、小结节或网点影出现后的演变过程。讨论了胸片中如何才能早期发现<2cm肺癌的线索。另外还观察到肺腺癌的早期少见表现,呈大片间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是我国中老年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及逐渐出现心悸、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常规治疗是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