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腭部发生的良、恶性肿瘤与腭骨密切相关。单纯摘除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切除部分上颌骨造成牙、颌骨组织缺损畸形,导致生理功能障碍。作者对于未完全破坏腭骨或未侵犯上颌窦底壁的腭部肿瘤,采用保留鼻腔粘膜的肿瘤腭骨切除术的新方法,防止或减少肿瘤复发可能性,保证了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报告57例腭部的小唾液腺肿瘤,男25例,女32例,52例发生在后腭和软腭,针吸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单形体腺瘤,多形性腺瘤和癌。良性肿瘤在包膜外局部切除;局部浸润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但切缘要有足够的安全性,若深达骨面者可用骨钻去除骨皮质或腭板开窗;恶性肿瘤行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可提高病存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腭部黏液表皮样癌姑息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为小涎腺肿瘤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保守骨切除腭部低度恶性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骨质破坏行腭骨复合软组织切除,16例无骨侵犯行肿瘤周1.5 cm软组织切除术,深至硬腭骨膜。平均随访44个月(2个月~140个月),其中11例患者组织学检查手术边界无肿瘤细胞残留,5例显示肿瘤浸润接近手术边界或已侵犯深层组织。随访调查显示均无局部转移及复发。结论对软组织范围内的硬腭黏液表皮样癌仅切除软组织保留骨质的术式能起到彻底切除肿瘤的作用,复合切除术则多针对已有骨质浸润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1例碍部肿瘤中的38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单纯放疗、化疗。结果:41例腭部肿瘤中,良性23例手术治疗无复发,15例恶性肿瘤手术后有8例复发,2例恶性肉芽肿、1例淋巴瘤放疗后得到控制。结论:腭部肿瘤多好发于硬腭后部及软碍。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根治。恶性肿瘤宜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侵润程度决定手术切除范围。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范围要广,保证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腭部肌上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腭部肌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表现、组织学来源、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误诊原因等方面。结果 该组病例均发生在腭部,术前被作为第一诊断者仅2例,其余病例均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或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等,全部病例施行手术治疗,随访2-11年,16例无复发,1例术后9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 腭部肌上皮瘤临床表现不典型,镜下瘤细胞形态复杂多样,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孟雄  刘治强 《华夏医学》2007,20(2):345-346
腭裂手术修复的主要目的是修复腭部的解剖形态,改善腭部的生理功能,重建良好腭咽闭合,为正常吸吮、吞咽、语音、听力等生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腭裂的修复时间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随着术前正畸的应用及手术方式的变革,在国外手术时间年龄一提前再提前,如有学者提出6~9个月或9~12个月是实施腭裂手术最佳年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 ]探讨婴幼儿腭部损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 .[病例报告 ]婴幼儿腭部软组织损伤均采用局部麻醉下清创缝合 .结果 ,5 8例婴幼儿腭部软组织均一期愈合 .[讨论 ]婴幼儿腭部软组织损伤不同于其他软组织损伤 ,恢复腭部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杨治河  杨海 《河北医学》1997,3(6):53-54
腭垂偏曲的观察分析(239000)安徽省滁州卫校杨治河,杨海本文通过观察204人腭垂,发现腭垂偏曲率占30.88%,不同的年龄组及不同性别,腭垂偏曲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腭垂偏曲不影响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代表疾病状态。1观察对象、方法和...  相似文献   

9.
46例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间住院治疗的 4 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类型、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肿瘤发生在软腭者 19例 ,硬腭者 11例 ,软硬腭交界处者 16例 ;以良性肿瘤多见 ,为 3 5例 ( 76% ) ,尤其是多形性腺瘤最多 ,为 3 2例 ,恶性肿瘤为 11例 ( 2 4 % ) ;行手术切除治疗 4 1例 ,放射治疗 5例 ;随访 3 8例 ,复发 5例 ,复发率为 13 % .[结论 ]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应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选择362例患者的CT资料. 在其矢状向平面上选择距切牙孔后缘3、6、9、12 mm处作为测量点,分别测量其骨厚度及骨密度. 结果显示腭骨中缝区最大厚度出现在切牙孔后缘6 mm处;腭骨密度最大处出现在切牙孔后缘3 mm或9 mm处. 民族间及性别间个别位点存在差异. 腭部骨质可为种植体支抗提供稳定的支持,其植入位置以距切牙孔后缘6~9 mm处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以鼻腭血管为蒂的腭组织瓣修复舌尖缺损是近年来开展的新型手术方法。根据蝶腭动脉的分支穿过切牙孔后的鼻腭动脉与双侧腭大动脉的分支相吻合,构成中隔腭颌内动脉末梢支矢状血环的解剖特点,而采取鼻腭血管为蒂的腭组织瓣修复舌尖缺损。通过手术与护理的配合,腭瓣全部成活,恢复了舌尖的形态和生理功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1987年~2000年之间收治3例舌尖被他人咬伤致缺损的病人,男1例,女2例,年龄在20~27岁之间。缺损创缘呈凹陷的新月形创面有大量的分泌物、伪膜或血凝块,创口受到严重的污染。此3例患…  相似文献   

13.
本组50例腭部肿瘤,多见于20~50岁者。其中良性28例,恶性22例。良性肿瘤中以混合瘤为多,恶性肿瘤以鳞癌多见。良性肿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恶性肿瘤早期即有症状。混合瘤具有复发和恶变趋势,需作肿瘤扩大切除术,恶性肿瘤则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在腭部解剖及肿瘤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的解剖结构特点,提高对腭部肿瘤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本组腭部肿瘤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发病年龄7岁~79岁,平均年龄43.8岁,所有病例行MSCT检查。结果:腭部肿瘤好发于软硬腭交界部,有30例,4例发生硬腭,5例位于软腭;其中良性肿瘤27例,涎腺多形性腺瘤17例,乳头状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2例,黏液囊肿2例,肌上皮瘤1例;恶性肿瘤12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鳞癌3例,腺样囊性癌2例。9例腭大管扩大,其中7例为恶性肿瘤,2例见于潜在侵袭性的涎腺混合瘤。结论:MSCT能够立体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腭大孔改变在判断腭部肿瘤良、恶性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是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腭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21例。结果:随访0.5-1年,治愈33%,显效52%,复发15%,总有效率85%。结论:UPPP是治疗OSAS的主要方法,但该术式一般只能解决口咽狭窄,而部分患者同时伴有下咽部狭窄,使其疗效降低。对疗效不佳者可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腭部腺源性肿瘤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源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收集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98例腭部腺源性肿瘤,发病部位以软硬腭交界处最多(46.9%),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发病率分别居良、恶性肿瘤之首,良性肿瘤发病低于恶性肿瘤,嗜酸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结论:腭部腺源性肿瘤的病原学特征,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无水乙醇经供养动脉栓塞治疗腭部蔓状血管瘤(AVM)。方法:2例腭部AVM选择了直视下供养动脉栓塞。结果:栓塞治疗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无水乙醇栓塞是治疗蔓状血管瘤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腭部骨皮质密度,分析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107例20~40岁成人(男51例、女56例)的CBCT影像数据,测量腭部28个点位的骨皮质密度,以亨斯菲尔德单位(Hounsfield units,HU)表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部位间骨密度差异,t检验比较骨密度的性别差异。结果:腭部各测量点位中骨皮质密度最大值为(976.24±138.66) HU,最小值为(460.45±183.33) HU。除Y0X0、Y8X0、Y8X6、Y12X6、Y20X6、Y20X9、Y24X6和Y24X9外,其余20个测量点位的骨皮质密度值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部骨皮质密度有由前向后递减的趋势(P=0.000)。腭前部中缝旁3 mm区域的骨皮质密度高于腭前部中缝区(P<0.05)。结论:经CBCT获取了成人腭部骨皮质密度的分布规律,为腭部微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腭部肿瘤术后的腭部缺损,常用游离组织瓣行腭再造,因手术复杂,推广受到限制,本文寻找简单实用的修复方法。方法:腭部肿瘤切除后,用颏下岛状皮瓣即刻修复。结果:应共用颏下岛状皮瓣整复腭部缺损9例,全部成功,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长而可靠的血管蒂,操作简单,邻近腭部缺损,便于一个手术区操作,无需吻合血管,缩短了手术时间,供皮区缝合后切口隐蔽。  相似文献   

20.
腭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 ,我院自 1996年 5月~ 1998年 5月 ,共收治腭部肿瘤患者 5 3例 ,全部病例诊断均经病理学证实 ,本文对 5 3例腭部肿瘤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3例 ,男 2 7例 ,女 2 6例。发病年龄14~ 77岁 ,其中以 31~ 49岁最常见 ,共 2 6例 ,占 49.1%。本组 5 3例中 ,良性肿瘤 31例 ,占 5 8.5 % ;恶性肿瘤 2 2例 ,占41.5 %。良恶性之比为 1.41∶1。其中腺源性良性肿瘤 2 4例 ,占良性肿瘤 77.4%。腺源性恶性肿瘤 14例 ,占腭部恶性肿瘤的 6 3.6 % ,腺源性肿瘤良恶性之比为 1.71∶1。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