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五常法"加强人和物品规范管理,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培训护士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理念融人到护士日常行为之中,并将"五常法"列入护理单元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指标。结果护士自觉参与执行"五常法"管理,改善了护理单元工作环境,提升了护士素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五常法是一种简单、高效、易行的全员管理方法,实施"五常法"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雪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70-371
目的探讨应用"五常法"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物品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母婴同室护士物品准备和放置标准进行规范改进,并定期组织考核小组进行检查、考核。结果增加空间的可用性;物品定位开放式摆放;各种标识清楚;养成工作认真规范的习惯。结论 "五常法"管理能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物品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物品存放区的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166-167
目的探讨应用"五常法"(Seiri,Seilon,Seiso,Seikelsu and Shilsue,5S)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骨科专科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统一标准,形成专科护理准则(标准),并设立五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五常法应用效果。结果五常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五常法能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五常法"规范急诊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抢救质量,我科将五常法应用与护理工作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全方位的护理,所谓“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现将五常法运用在急诊室、急诊清创室、治疗室、护士办公室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运用"五常法"对本科生护士进行管理,加强本科生护士科研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从而带动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其参与撰写论文和科研的能力,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科研水平。"五常法"起源于日本,是企业用来提供单位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提升企业形象及效力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1],即采用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5个方面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张世琼  夏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89-1589
五常法起源于日本,是在各种机构中用来提高安全,改善品质环境,提高效率,减少故障,提高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技术。即常组织(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胸心外科是一个手术创伤大、危重患者多、护理任务繁重的科室.为了加强对胸心外科新护士的管理,2006年7月,我科运用“五常法”制订了一系列胸心外科新聘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五常法”的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从组织、培训、实施、制定明确要求和措施,成立质控小组,加强检查督导,定时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不断改进.结果 实施“五常法”后,手术室物品准备完好率从86.00%提高至98.62%,仪器设备完好率从87.33%提高至97.93%,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1.60%提高至97.1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0.73%提高至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总体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一种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五常法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五常法应用于可是护理工作的日常管理中,按照五常法原理对科室的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设计了各项流程图,从形式化—行事化向习惯化。建立了五常法审核的评价体系,科内成立审核评定小组,统一制定审核评价标准,扣分细则,通过制定五常法审核表,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不断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五常法一年来全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各种仪器、设备、物品完好率,精密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各种监测合格率,临床满意率都明显提高。结论把五常法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中,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老年病科日常工作的方法。方法找出老年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照“五常法”标准,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结果营造了整洁、有序、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塑造了良好的科室形象。结论“五常法”是维持整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滕海英  杨龙玉  蒙雪姣 《中国药房》2014,(37):3546-3548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肾脏病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肾脏病科成立管理小组和建立培训制度,按"五常法"要求对该科高危药品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管理活动,并评价活动前后的高危药品质量检查结果和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与结论:实施"五常法"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效果明显,高危药品放置不规范、药品基数不固定等不合格次数从活动前的25次减少为2次,知晓率从68.8%提高到100%(P=0.015)。"五常法"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其管理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利用五常法的基本原理,对手术室当中的人、物以及环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将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以及技术、手术物品的准备和放置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此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护理准则。为了进一步的对比五常法运用的效果,在分析中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对的研究方法。结果:利用五常法进行管理的观察组在手术资源利用率、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科室和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满意度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五常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对于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引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方法 全院通过动员、培训、示范、推广,以互助组互助形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落实"五常法"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并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结果 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助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6.9%上升至96.0%.结论 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真正实现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陶苏红 《哈尔滨医药》2011,31(4):278-279
"五常法"它是起源于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的5s管理活动,是用来维持环境品质的一种有效技术,它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1]。目前,在病区环境管理中存在着物品分类、定点放置不够规范,有些物品标识不清、不明显,护士对工作场所的安全重视不够等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进五常法,应用于病区环境管理,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耳鼻喉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在我院耳鼻喉病区临床护理工作中制定明确要求及相关措施,实施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2年后耳鼻喉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2年后,耳鼻喉病区仪器设备完好率及药品、过期无菌物品、护理缺陷数量,医护人员及患者对病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耳鼻喉病区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五常法",对于美化病区环境、规范物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及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蔡荟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91-392
目的探究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案,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水平。方法采用五常法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高危药品的管理中,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应用前后,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结果应用五常法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护士人员在30 s内可取出及放回药品的正确率、卫生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更高,药品随意放置率更低,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采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显著提高,使得医院的高危药品管规范化、制度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五常法"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五常法"在我市医院推广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本文首先探讨了某医院危重疾病病房概况,论述了五常法在危重疾病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作用与措施,然后提出了相关配套建议。  相似文献   

17.
蒋群燕  李琰 《哈尔滨医药》2014,34(2):148-148
目的 研究“五常法”在规范新手术室搬迁过程中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五常法”运用于新手术室人员、物品、环境的管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实施“五常法”后,提高了加快了物品取放的时间,提高了整个手术室人员的素质,促进护士对新环境的适应,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五常法”对手术室物品规范化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宋爱华  王桂芳  魏玉红  李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53-153,156
目的:探讨医院在整体搬迁过程中运用"五常法"对于保障护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医院在整体搬迁过程中运用"五常法"进行管理,制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相关措施。结果:五常法的实施,规范了病区安全管理,使物品管理达到定位管理的标准,且按设计规范从形式化到行事化再到习惯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五常法"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适应医学模式及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值得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亚可  李桂华  李晓娟  严琳 《中国药事》2018,32(9):1297-1300
目的:通过"五常法"提高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冷藏药品冷链管理的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运用"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加强冷藏药品在验收入库、储存、调剂、配送等环节的管理,并健全冷藏药品的冷链管理制度。结果:通过"五常法"医务人员意识到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了药品冷链管理规范,杜绝了冷藏药品"断链"现象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运用"五常法"增强了我院医务人员的冷链意识和冷链管理水平,药房内部冷链管理基本规范,但全院范围的冷链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黄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353-354
目的探讨运用"五常法"对临床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对临床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并对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五常法"能提高临床日常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五常法"是管理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