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膝置换术后预防假体松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类 (阿仑膦酸钠 )对早期预防全膝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意义。 方法 :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首次膝关节骨密度采集为手术后的 2周。骨密度采集后开始口服阿仑膦酸钠 10mg/d ,连续服用 3个月后复查膝关节骨密度变化。 结果 :用药前、后各区骨矿化含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后各区骨矿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0 5 ) ,用药前、后各区骨矿化含量差量进行统计学交叉分析 ,各区差量统计学分析显示R1与R2、R1与R3、R1与R4、R2与R3及R3与R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5 )。 结论 :阿仑膦酸钠对预防全膝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合并糖尿病老年髋部骨折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35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髋部骨折,其中包括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27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对症治疗后均治愈。33例获得随访,随访期间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此类患者,患者可以早期下地,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完善术前准备及术中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并可从中受益的病人将越来越多。在TKA术后,由于假体旋转而引起的假体对位对线不良,从而造成的髌股关节运动不良等并发症是膝关节翻修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进一步的关注。膝关节假体旋转对位对线涉及到胫骨和股骨的正确定位、对线、截骨及假体的安放。在本文中,将对众多股骨及胫骨侧旋转对位对线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陶对陶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并探讨预防假体脱位的有效方法。方法笔者自2008-06—2011-06采用陶对陶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16例髋关节疾患,观察术后早期假体脱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6.4(1~38)个月。1例术后半年假体脱出,复位后1年假体再次脱出,脱位率0.46%,经闭合复位固定,末次随访未再脱出。结论术前评估患者有无神经、精神疾病及髋部肌力,术中充分考虑髋臼假体对股骨头假体覆盖情况,注意修复关节囊及髋周动力装置。脱位发生后,采用闭合复位固定可获得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对移动平台型全膝关节置换术(mobile-bearing TKA)与固定平台型全膝置换术(fixed-bearing TKA)术后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的文献近期未见有发表,本文即用Meta分析方法对使用两种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两年以上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检索关于移动平台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固定平台型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对照的相关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数据,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Jadad评分均在3~5分之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两组假体的临床疗效在KSS-膝关节评分[MD=0.76,95%CI(-0.07,1.69),P=0.07]、SF-12生命质量生理评分[MD=-0.16,95%CI(-2.15,1.83),P=0.88]和SF-12生命质量心理评分[MD=0.64,95%CI(-1.28,2.57),P=0.51]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在KSS-膝功能评分[MD=3.26,95%CI(1.39,5.13),P=0.0006]和关节活动度[MD=2.68,95%CI(1.73,3.61),P<0.00001]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Meta分析发现,使用移动平台型假体全膝置换术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KSS-膝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但并不能提高患者KSS-膝关节评分、SF-12生命质量生理和心理方面评分。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近年来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术前对病人做详细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假体;术中提高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术后避免容易导致脱位的活动范围可以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通过详细的术前、术中和术后处理可以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46例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折9例,3例为髋臼边缘骨折,未处理;髋臼后壁骨折4例,其中3例术中重建钢板固定+骨水泥杯,1例术后发现,二期骨水泥杯翻修+钛网+打压植骨+重建钢板固定;2例臼底内陷骨折,颗粒打压植骨+生物杯置入+螺钉辅助固定。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7例,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Mallory I型17例,16例采用单纯钢丝环扎,1例保守治疗;MalloryⅡ型20例,17例单纯钢缆捆扎固定,3例二期长柄股骨假体加线缆或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年(10个月~5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平均90.94分(65~94分),优3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5.65%。X线片检查示假体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3个月,其中1例术中臼底骨折,术后2年随访时臼杯松动。结论骨质疏松、高龄、肥胖、股骨解剖畸形、髋臼内陷、假体选择及操作失误等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其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骨折线的水平及假体稳定性,钢丝、线缆及钢板是主要固定手段,若假体出现松动迹象,可考虑选用长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假体。  相似文献   

9.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沈阳 《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0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 )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肩关节假体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 ,恢复其功能 ,稳定关节 [1]。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我科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对 1 7例病人施行肩关节假体置换术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7例 ,男 1 1例、女 6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 5 2 .5岁。根据 AO分型[2 ] :C型骨折伴脱位 1 3例 ,外伸骨折内固定术后坏死 2例 ,肱骨头肿瘤 2例。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自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8例国产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患者,男6例,女2例.断裂距初次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为36~98个月,平均72个月;体重60~88 kg,平均75 kg.均无明确外伤史.分析断裂前、后X线片,观察原假体安放位置、断裂部位、骨水泥固定情况及有无假体周围骨折;对术中假体表面骨水泥覆盖情况及断裂假体取出要点进行同顾性分析.5例行股骨假体翻修手术,采用生物碰股骨假体同定.3例转诊.翻修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定期复查,行X线及Harris评估.结果 4例初次置换假体内翻,1例外翻;5例假体偏小.断裂均位于假体中点至中、远1/3交界处,远端崮定牢固.4例断裂前X线片可见近端假体周围细透光线,1例假体周围骨折.近端假体取出容易,远端假体取出困难.4例行股骨开窗,1例行转子延展截骨.翻修病例随访12~80个月,平均48个月.开窗或截骨部化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感染.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5~97分,平均92分.结论 骨水泥股骨假体断裂可能与骨水泥假体近、远端固定质量不一致有关.对假体断裂者应及早行翻修术,术中股骨开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便规范手术操作,提高远期疗效。方法总结自1999~2010年,对78例80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分析翻修原因。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单极股骨头置换12例,双极股骨头置换26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内11髋,1~2年6髋,5~10年42髋,10~17年21髋。结果根据本组统计,翻修常见原因依次为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假体位置不良、术后感染、假肢周围骨折、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断裂,而且其中某些病例失败原因往往存在合并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赖于适当的假体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出现并发症后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第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hip reurfaeing arthroplasty,HRA)由于假体设计、材料特性及摩擦界面加工工艺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而导致了很高的早期失败率(12%~60%),因而几乎被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无血管损伤或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发生;术后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82~90(86.7±4.6)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15°~135°(121.1°±14.3°),伸直0°~5°(3.0°±2.7°);FJS评分55~66(60.7±14.5)分。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而且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9):1762-1766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假体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共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2±5.6)岁。统计术后假体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假体位置不良判断标准为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前缘位移>1.5mm,或假体上下X线片成角>1.5°。根据假体有无位置不良,将患者分为假体位置不良组和无假体位置不良组,并比较两组术前特征,分析何种特征影响术后假体位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3±5.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56例患者,共置入74个假体,其中单节段置入38例,双节段置入18例。术后假体位置不良7例(7个假体),发生率为9.5%(7/74)。按接收手术时间比较,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接受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共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2±5.6)岁。统计术后假体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假体位置不良判断标准为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上假体前缘位移>1.5mm,或假体上下X线片成角>1.5°。根据假体有无位置不良,将患者分为假体位置不良组和无假体位置不良组,并比较两组术前特征,分析何种特征影响术后假体位置。[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3±5.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56例患者,共置入74个假体,其中单节段置入38例,双节段置入18例。术后假体位置不良7例(7个假体),发生率为9.5%(7/74)。按接收手术时间比较,2009年3月2010年3月、2010年3月2010年3月、2010年3月2011年3月及2011年3月2011年3月及2011年3月2012年3月,假体位置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1.4%(3/14)、8.0%(2/25)、5.7%(2/35),说明开展此手术的早期假体位置不良发生率较高,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不良的患者较无假体位置不良患者,术前颈椎屈曲度变直或反曲的发生率明显增加(87.7%vs.38.8%,P=0.037),术前平均ROM明显增加(11.0°±3.8°vs.9.1°±2.5°,P=0.040),术前平均椎间盘-关节突角明显增加(127.9°±6.9°vs.121.1°±4.8°,P=0.000)。[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一个容量性手术,有一个学习曲线;术前颈椎屈曲度不佳、手术节段活动度过大及椎间盘-关节突角过大对术后假体位置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本院和外院收治的17例AHR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和假体脱位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个月~10年随访,17例患者中16例未发生再次脱位,1例于3个月内多次脱位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术者经验不足以及病人因素是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提高手术水平、采取规范的手术技术、实施术后功能康复和健康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保留假体清创治疗的指征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2009年收治的7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3例,膝4例),经术前诊断、评估,行清创加术后抗生素抗感染的保留假体治疗,分析成功、失败原因.结果 7例中5例保留了假体,随访5~72个月,平均24.8个月,感染均无复发.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56例(64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CR假体进行TKA。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56例TKA患者均恢复满意,且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无一例出现感染、松动及异响。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功能和活动度方面均有明显改善。HSS评分由术前的34~48(41.00±4.34)分提高到术后2年的68~97(86.50±7.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46膝,良16膝,可2膝,优良率96.9%。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34°~90°(61.93°±18.22°)提高到术后2年的117°~130°(122.17°±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假体TKA对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骨折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88髋关节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9例,发生率4.93%.采用Malory分型,其中Ⅰ型骨折22例,Ⅱ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1例.术中固定的28例骨折,除1例外其余27例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结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过分追求假体与股骨皮质紧密区的过分紧密配合、骨质疏松等是造成首次全髋置换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对于稳定的Ⅰ型骨折和Ⅱ型骨折行钢丝环扎术即可达到稳定假体和骨折的目的,对于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的骨折可行异体骨板支撑植骨术.  相似文献   

20.
<正>人工关节置换是作为一种重建关节功能有效的方法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随着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延长,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受限的最主要原因,并严重妨碍了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