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带血运的组织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蒂的大网膜、椎旁肌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动物分为胚胎脊髓移植 大网膜组、胚胎脊髓移植 椎旁肌组、胚胎脊髓移植组、损伤对照组。移植后1、2、4、8、12周,进行HE、Nissl、嗜银染色、电镜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观察移植存活、分化及其宿主之间的关系。结果 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移植物膛逐渐增大,充满损伤的洞腔,并可在宿主脊髓内继续分化发育,与宿主脊髓形成部分纤维和血管联系。结论 带蒂的大网膜和胚胎脊髓组织联合移植能较好地修复损伤的脊髓。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在脊髓损伤动物实验基础上应用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截瘫30例的结果。对疗效进行了观察.详细地介绍了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法及术后观察的有关间题。  相似文献   

3.
同种胚胎脊髓移植治疗成年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所造成的截瘫 ,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采用同种胚胎脊髓移植治疗成年大鼠脊髓损伤 ,通过观察植入的胚胎脊髓在宿主脊髓内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对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机制和胚胎脊髓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有用的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分组  Wistar大鼠 96只 ,体重 (2 0 0± 2 0 )g ,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 :①胚胎脊髓移植组 :72只 ;②单纯脊髓损伤组 :2 4只。1.2 截瘫模型制备  采用大鼠胸腰段 (T11 L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1.3 胚胎脊髓移植 …  相似文献   

4.
雪旺细胞与脊髓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 (SpinalCord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 ,多发生于 16~ 30岁的青壮年。此类患者在美国每年每百万人口新发生 30~ 4 0例 ,有些地区甚至高达 6 0例 ,给受害者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脊髓损伤 ,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对策 ,但也不是毫无希望 ,至少在动物实验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有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在这些研究中 ,雪旺细胞 (SchwannCell ,SC)移植促进脊髓轴突再生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雪旺细胞与脊髓损伤后再生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1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9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Allen′s打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移植组和移植组,每组30只。于脊髓损伤后1周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组大鼠分别于损伤后第1 d、3 d、1周及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采用BBB评分法对行为学进行评价。并于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分批处死,切片观察Brdu标记的细胞能否迁移到损伤区。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 d,3组实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皆为0分;细胞移植1周后移植组动物BBB评分为5.6±0.6,对照组和假移植组动物BBB评分分别为5.3±0.4和5.2±0.6;细胞移植2周后移植组、假移植组和对照组BBB评分分别为11.3±0.9、6.4±0.5和6.5±0.8;4周后3组实验动物评分分别为13.4±0.9、8.3±0.6和8.5±0.7;在损伤部位出现了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结论:经静脉移植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到损伤区并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在肌源性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实验中的应用。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20)和对照组(n=20),均进行脊髓半切损伤。伤后9d,移植组于伤处移植体外转染GFP基因的大鼠MDSCs,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于移植后1、2、3、4周用BBB评分方法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同时进行损伤脊髓取材、快速冰冻切片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移植后1周两组动物运动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移植后2、3、4周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显著提高运动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的肌源性干细胞在损伤脊髓组织局部生长良好,并且有沿着脊髓神经束向头尾两侧迁移的趋势。结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细胞标记方法是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的生物示踪标记方法,可以用于标记细胞移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 1990~ 1994年 ,在动物试验基础上 ,采用带蒂骶棘肌脊髓移植治疗早期外伤性截瘫 36例 ,12例为完全性截瘫 ,2 4例为不完全性截瘫。手术后平均随访 1年 8个月 ,基本治愈 7例 ,显著恢复 14例 ,部分恢复 10例 ,无效 5例。证明此方法不但操作简单 ,而且能改善损伤脊髓的血液循环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胚胎脊髓及大网膜双重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胚胎脊髓及大网膜双重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胚胎脊髓及带蒂大网膜双重脊髓移植,并与单一胚胎脊髓移植的方法进行对照,用形态学技术观察两种移植方法中,移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及移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双重移植组移植物的神经细胞存活、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肢体功能恢复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网膜的吸收和供血功能有利于胚胎移植物的存活、生长,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大网膜是否对脊髓损伤有修复作用。方法采用SD雌性大白鼠20只,分实验、对照两组。在同等条件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监测下造成截瘫。实验组施行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照组致瘫后不作任何处理,动物饲养存活3~8周后进行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法研究。结果实验组红核内标记细胞总数为1846个,对照组为556个,P<0.05,揭示差别显著。结论脊髓损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红核脊髓束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从形态学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横断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脊髓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脊髓(胸10)横断损伤对照组(n=7)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7).术后10周,感觉运动区皮质注射10?A示踪剂.动物再存活两周后取出相应的脑和脊髓组织,冰冻切片后,采用自由漂浮法行BDA染色显影,光镜观察.两组实验动物均于脊髓横断术后采用BBB评分法定期评估运动功能.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所有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在横断损伤4周以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BDA神经束路示踪技术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治疗组7只中的6只大鼠在术后12周有部分BDA阳性标记的皮质脊髓束再生通过脊髓横断损伤部位,而对照组大鼠均未见再生的皮质脊髓束通过.结论在脊髓横断损伤后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损伤的运动功能.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促进了皮质脊髓束的再生并重新建立了部分神经纤维联系.BDA神经束路示踪技术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解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单纯脊髓切开减压之不足,改善损伤脊髓的血液供应,采用“带蒂肌瓣脊髓内移植”方法治疗不同部位、不同瘫级、不同手术时间外伤性截瘫患者28例。结果:完全性截瘫手术组有效率达40%,非手术对照组有效率仅20%,不完全截瘫手术组疗效也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提示:外伤性截瘫手术愈早,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胸降主动脉手术脊髓缺血动物模型,为脊髓保护策略和药物干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实验中采用6只北京农大小型猪。经左侧第五肋间开胸,常温条件下在锁骨下动脉以远阻断降主动脉,30m in后阻断开放。动物复苏后,对其下肢行为学临床评分每日进行观察。7日后处死动物取材,进行损伤区域脊髓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血气结果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复苏后1只动物术后每天肌力均为IV级,7天后处死时肌力IV~V级;其余5只动物术后下肢肌力0~I级。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脊髓较严重的损伤性改变。结论应用小型猪为动物模型,在常温条件下胸降主动脉阻断30m in,可以建立急性脊髓缺血术后截瘫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fetal spinal cord, FSC)移植联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应用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8~T1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移植供体为同种异体妊娠14 d的孕鼠,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A组为损伤+FSC移植组;B组为损伤+FSC移植+bFGF组;C组为单纯损伤组.术后1~8周每周行综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 CBS)评定大鼠功能,并取术后8周损伤区脊髓组织0.5 cm作嗜银染色及NF200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标记轴突和胶质细胞,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和外源性bFGF可以防止成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萎缩,图像分析发现其作用A、B组优于C组,可以较好的恢复神经元形态.CBS评分提示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同样趋势,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8周A、B组NF着色点较C组密集,且没有明显的胶质增生.结论: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移植和 bFGF可以防止神经元的萎缩,并且对神经纤维再生及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为治疗脊髓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脊髓再生研究的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髓损伤仍是目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之一,临床少有补救措施,但最近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本文着重讨论了应用神经营养因子、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神经膜细胞移植、嗅神经胶质细胞移植以及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医学研究》2002,11(4):384-384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提示 :把从肋骨上采取的细小神经移植到脊髓并加上生长因子 ,至少在大白鼠实验中可能帮助修复脊髓损伤 (JNeurotrauma 2 0 0 2 ,19:12 0 3 )。研究人员在大白鼠的脊髓上切开一个小间隙。其中一些动物没有接受进一步治疗 ;另一组则把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放入间隙中 ,或把从肋部采取到的神经移植到里面 ;第三组则既放入生长因子又移植神经。6个月后实验结果显示 :接受两种治疗的大白鼠能够移动后肢了 ,虽然仍不能走动 ,但其中 3 0 %的大白鼠得到了恢复。另外两组实验结果显示几乎没有任何改…  相似文献   

17.
用30只家兔作实验。左侧髋取带臀中肌蒂髂骨块,右侧髋取游离骨块,用医用硅胶膜包裹后固定于皮下。术后1、2、3周取材观察移植骨的变化。结果:1.游离移植骨组织成份广泛坏死,但仍有极少数细胞存活;2.带肌蒂移植骨可从肌蒂内的肌源动脉系统获得营养;3.带肌蒂移植骨可保持邻近肌蒂的骨组织存活,并产生骨膜下新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MT-3组;F组:损伤+移植+BDNM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晚期截瘫患者再次手术施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治疗后的结果。方法选择240例已经做过1次以上椎板减压术后没有或已经停止改善的晚期截瘫患者,通过CT或MRI、肌电图、临床表现等综合指标确定为手术适应症。再次行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术,参照最新的《ASIA神经功能分级》对手术前后脊髓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手术后脊髓的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76%。结论认为“带蒂大网膜脊髓移植”为晚期截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对直接威胁病人生存能力的排尿功能的恢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损伤后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移植后10周,对SCI区的脊髓切片组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9TUNEL)以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法)。结果 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率为A>B,BCL-2蛋白阳性表达A<B。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