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城区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为加强中小学生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检测中小学生12684名,HBsAg阳性792人,阳性率为6.24%。结论应对中小学生加强乙肝知识教育,广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新疆奇台县城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奇台县城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县城7所小学共9446名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7所小学9446名小学生HBsAg阳性率平均为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小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郊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小学生HBsAg阳性率无差异.结论 广泛宣传乙肝防治知识,加大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范围,保护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陈大容 《吉林医学》2010,31(12):1654-1655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及其病毒标记物的阳性状况。方法: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及ELISA竞争法对4707名在职铁路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了4707名在职铁路职工,其中阳性率最高者为HBsAb,阳性率高达68.71%,其他依次为HBcAb、HBeAb、小三阳、HBsAg、HBeAg、大三阳、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HBeAb+HBcAb、HBsAg+HBeAg+HBsAb+HBcAb。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405人,占8.6%。结论:男性和女性乙肝病毒携带和免疫性抗体(HBsAb)的阳性率分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和肝功能状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再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酶动力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结果 8047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3.39%;ALT异常率为2.32%;HBsAg阳性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HBsAg阳性率及ALT异常检出率性别比较,男女性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我校大学新生HBsAg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潘峰  杨巧萍  赵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58-2558
目的:了解运城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sAb,用赖氏法检测ALT.结果:两所学校共2 084名学生,检出HBsAg阳性105例,携带率为5.04 %.其中小学生携带率为3.20 %,初中生为4.43 %,高中生为6.64 %,各年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9.46,P<0.05),且随着年级增长有增高的趋势;男生携带率为5.61 %,女生为4.21 %,男生高于女生,但差异不显著(χ2=2.08,P>0.05);城镇学生携带率为3.56 %,农村学生为5.22 %,差异亦不显著.对部分学生进行了HBsAb检测,阳性率为39.96 %.结论:本市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比较严重,而人群免疫水平偏低.应当重视对感染者的监测管理,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五华县HBsAg阳性携带者转归及其家庭成员HBV感染情况。方法对在2006年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肝功能及HBV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分类诊断。结果60例HBsAg阳性携带者3年后分类诊断为HBsAg阴转5例(8.33%),HBV携带者47例(78.33%),慢性乙肝7例(11.67%),肝细胞癌1例(1.67%)。检测其家庭成员126人,检出HBsAg阳性25人,阳性率19.84%,分类诊断为HBV携带者21例(84.00%),慢性乙肝4例(16.00%)。结论HBsAg阳性携带者家庭成员HBsAg阳性率高于普通人员。  相似文献   

7.
刘磊  刘新启 《当代医学》2011,17(6):28-29
目的 了解人群中男性、女性的HBsAg携带率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方法 从健康体检人员30823人筛选出HBsAg携带者1913人,用ELISA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男女携带者根据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处理,对男性、女性HBsAg携带率进行x<'2>检验.结果 经x<'2>检验,男性HBsAg携带率(6.44%)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宁夏某四所大中专学校2008级新生HBVM,了解其HBV感染现状及免疫水平。方法对3117名体检新生用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者检测乙肝两对半;按被检人数20%比例随机抽取623份样本检测HBsAb。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3.18%,回族高于汉族(χ^2=5.06,P〈0.05),回族男生阳性率最高为6.21%;HBsAg阳性新生的感染模式以‘大三阳’为主,HBsAb检测总阳性率为29.86%。结论该人群HBsAg携带率已明显下降,而‘大三阳’占HBsAg携带者的比例较高,HBsAb阳性率低下,所以应重点对HBsAb阴性的易感者实施乙肝疫苗的补种或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采集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夏某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为6.39%,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χ2=6.56,P<0.005),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学生(χ2=21.46,P<0.005),年龄、性别、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对乙肝易感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健全乙肝及HBsAg携带者档案,加强观察和随访,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吉安市公务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1485名公务员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172例,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单项抗-HBs722例,阳性率为48.62%.结论 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高于全国人群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9.75%水平,单项抗-HBs阳性率为48.62%,高于全国抗-HBs阳性率27.4%水平,表明我市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要加强管理和乙肝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樟树市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和分布特点,评估相应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847名2007~2008年樟树市从业人员体检静脉血样,用ELISA法检测HBsAg携带情况。结果:经检测24847名从业人员中,HBsAg阳性1651人,阳性率为6.64%。其中男性阳性率为7.19%,女性阳性率为6.37%、感染以青年为主,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乙肝检出率最高。结论:樟树市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低于一些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茂名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我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探索我市中小学生乙肝预防措施 ,从而有效降低我市乙肝发病率。 方法 随机抽取一半市区及近郊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指端取血 ,ELISA法检测HBsAg。 结果 共查学生15 989人 ,HBsAg阳性 183 2人 ,阳性率 11.46%。男生HBsAg阳性率 (12 .88% )高于女生 (9.5 6% ) ,具有显著性差异 (x2=84.90 ,P <0 .0 0 5 )。HBsAg阳性率随学龄增加而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x2 =2 43 .60 ,P <0 .0 0 5 )。近郊学校学生HB sAg阳性率偏高。 结论 我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率较高 ,应加强预防乙肝宣传教育和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校园内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蚌埠医学院2009级3 120名新生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改良赖氏法、重氮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结果: 3 120名新生中,HBsAg阳性99名,阳性率为3.17%;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3.77%和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ALT异常率和TBIL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TBIL异常者中男女生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HBsAg携带率比社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低,对有HBsAg阳性的学生应加强管理,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防止乙肝在学校传播。  相似文献   

14.
对钟祥县官庄湖农场972名居民用RPHA法检查HBsAg,PHA法检查抗HBs,ELISA法检查抗HBc,ELISA抗体夹心法检查HBeAg和ELISA竞争法检查抗HBe.结果: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別为12.8%、13.4%、40.5%,HBsAg携带者中有63.6%HBeAg阳性,26.4%抗HBe阳性和81.4%抗HBc阳性。HBV总感染率51.3%。  相似文献   

15.
ELISA法检测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的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并与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作比较。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敏感性为92.3%(48/52),明显高于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敏感性为72.7%(48/66),特异性为96.0%(430/448),略低于采用胶体金标法检测的特异性99.1%(430/434)。采用ELISA法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的假阳性率为4.02%(18/448),假阴性率为7.69%(4/52),χ2=8.34,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易造成假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我校2007级入校新生进行HBsAg检测,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分析,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我校新生HBsAg阳性率9.加%,农村学生HB8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8Ag阳性率高于接种乙肝者,不同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学生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HBcAb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及管理,开展肝炎防治健康教育,控制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王惠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49-249
目的:调查郑州地区大学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感染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5468例大学新生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进行定性检测,并分析乙肝感染模式。结果:5468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212例,阳性率为3.87%。抗-HBs阳性学生2998例,阳性率为54.83%。乙肝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和HBcAb阳性”(32.55%)和“HBsAg、HBeAb和HBcAb阳性”(41.04%)为主。结论:郑州大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我国人群10%的携带率。应该继续在学生中实施乙肝疫苗计划。  相似文献   

18.
李春林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24-1525
目的了解三亚市城乡小学教师特殊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LISA检测方法,对乙肝HBsAg总体检查结果及按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特点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1561名小学教师中检出乙肝HBsAg携带者174人,乙肝HBsAg携带率为11.15%。其中乙肝HBsAg男性携带率14.75%,女性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乡镇小学教师乙肝HBsAg携带率12.80%,城区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4个年龄段分组统计,20~30岁组乙肝HBsAg携带率为8.75%,相对较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三亚市城乡小学教师乙肝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平均水平,低于海南省一般人群平均水平,其中男性及乡镇小学教师乙肝HBsAg携带率较高,应重点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保山市聋哑学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聋哑学校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校的90名师生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HBV5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90名调查对象中,聋哑学生68人,教师22人,均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全校HBsAb阳性率仅为23.3%。HBsAg阳性聋哑学生4人,阳性率为5.9%;HBsAg阳性教师1人,阳性率为4.5%。聋哑学生及本校教师分别有83.8%、31.8%为乙肝易感人群。聋哑学生与同年龄自然人群、本市正常学生HBsAg阳性率相近(P>0.05),HBsAb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低于本校教师及自然人群(P<0.05)。结论聋哑学生感染HBV机会较自然人群小,但是聋哑学生面临HBV感染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卫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型肝炎传播提供依据。方法1999~2003年对漯河市卫校10313名新生(14~1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S)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结果卫校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09%,男生HBsAg阳性率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χ2=34.75,P<0.01);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显著性(χ2=27.57,P<0.01)。HBsAg阳性以“大三阳”犤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犦和“小三阳”犤HBsAg阳性、乙肝病毒e抗体(HBeAb)阳性、HBcAb阳性犦2种感染模式为主。结论加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强化HBsAg携带者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以防止乙肝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