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临床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证候规范化及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CAS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共纳入患者298例,分别统计主要证候类型的出现频率、伴随症状分布特点.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主要证候为痰浊阻遏证、兼气滞血郁、肝肾阴虚三型共占39.3%;症状分布50.0%以上的分别为头晕(64.1%)、胸闷(60.1%)、口干(63.8%)、健忘(58.7%)、失眠(50.0%).结论 CAS临床多以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肝肾阴虚三证合并出现;眩晕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66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主要中医证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高血压级别及病程的主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①常见中医证候有35种,其中排前10位的证候依次为:头晕、脉弦、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舌红少苔、困倦乏力、脉弦滑、舌淡苔腻、脉弦细数、心烦胸闷;②主要中医证型中虚实夹杂>虚证>实证;③实证患者年龄多≤40岁,虚证患者多>40岁,虚实夹杂患者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④实证患者主要分布在正常高值者、Ⅰ级高血压及单纯收缩期患者中,虚证患者主要分布在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虚实夹杂患者主要分布在Ⅰ级、Ⅱ级及Ⅲ级高血压患者中;⑤实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反比,虚证患者分布与患者病程成正比,虚实夹杂患者病程多>6年。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及病程有一定关联性,掌握其分布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3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中医量表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综合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4类主要的证型为:肾虚精亏证,痰浊气滞证,阴虚内热证,阳虚血瘀证。结论:多元统计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参考国内近10年有关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文献,结合临床制定了《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在广西对112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查.结果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爪甲色淡,倦怠乏力,心悸,自汗,易于感冒,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或白,脉象细或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精血亏虚、肝肾阴虚证.此外,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切脾与否、不同诊断类型对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为地中海贫血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孔立  李文强  何荣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22-1923
目的总结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证型分布及动态演变规律。方法参照脓毒症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虚实、病性诊断标准,以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山东省中医院ICU及急诊科收治脓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总结其证侯分型。结果脓毒症原发病中肺部感染引发脓毒症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3.75%,其次为恶性肿瘤,约占28.75%。肺部感染所致的脓毒症患者,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而恶性肿瘤患者,其脓毒症中医证型以虚证为主。结论脓毒症发病初起,中医证型易虚易实,中期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主要中医证型流病学分布规律,为其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内科就诊且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299例。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79.679,P=0.000)。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在性别(P=0.217)、病程(P=0.804)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P=0.012)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方面:年龄4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依次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40~6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年龄60岁的患者,证型分布为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结论: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证型为寒湿痹阻证,其次为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痰瘀互结证相对较少。年龄可能是影响湖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冠脉CT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17例、单支病变组48例及多支病变组38例,分析三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的关系。结果:与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多支病变组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患者较多(P〈0.05),单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比例较高(P〈0.05);多支病变组的心血瘀阻证及心气亏虚证较冠状动脉狭窄组明显上升(P〈0.05);痰浊痹阻证IMT值与斑块积分大于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P〈0.05),心气亏虚证斑块积分大于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两组(P〈0.05),显著小于心血瘀阻证(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颈动脉超声结果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各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数据规范化、提取证素并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证型、证素统计描述。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25.25%)、肝阳上亢(15.66%)、痰湿壅盛(8.59%)、肝火亢盛、肝肾阴虚、血瘀证;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阳亢、阴虚、血瘀、痰、热、气虚、湿、阳虚;证素组合以二、四证素组合为多。结论:阴虚阳亢为高血压病常见证型,肝、肾、阳亢、阴虚为常见证素,血瘀、痰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与脑卒中的关系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和变化,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对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调查,2015年对相同人群进行第二次调查,共收集有效资料542例,按有无缺血性卒中分为2组,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有无、特征、部位、中医证候要素差异,分析3年随访中新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变化。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既往脑卒中患者比例高于无斑块组,以颈动脉窦部为斑块好发部位、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斑块为多,2组患者单一中医证候要素无显著差异,气虚+痰、痰+火在2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颈动脉狭窄较单侧狭窄及无狭窄组既往卒中患者比例高;3年中新发卒中10例,中医证候要素均发生变化且多与火证相关。结论:颈动脉斑块及双侧狭窄与脑卒中发生相关,证候要素以气虚+痰、痰+火为其特征;在脑卒中病情变化中火、血瘀、痰等证候要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有关辨证分型近10年的文献进行研究,了解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获得目标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9篇,涉及证型39种,总病例数5197例,经归纳后得出证型27种,分布较多的是气阴两虚证(29.36%),血瘀证(13.10%),脾肾气(阳)虚(11.14%),阴阳两虚(7.43%)。结论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基本代表了糖尿病肾病本虚的主要临床特征,血瘀证是诸多标实证候中最重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型颈动脉超声的表现,寻找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化辨证的客观指标。方法:收集近3年来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检测颈动脉超声,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频数优势法等对中医症候进行辨证分型,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比较不同证型间颈动脉超声表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各证型间软斑分布具有组间差异性(P0.05),IMT、硬斑、混合斑、斑块部位无组间差异性(P0.05)。其中,软斑在肾虚痰浊型中最多见,其次为肾虚气滞型。结论:颈动脉超声中软斑的分布情况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从而为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2002年1月至2012年7月具有明确关于癫痫证候分型的现代文献,人工进行评价和筛选,对入选文献中的证候名称进行规范,提取相应的证素,录入计算机,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描述分析。结果收集到合格文献63篇。癫痫常见证型为血瘀证、风痰证、痰热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共提取证素20个,其中病性证素12个,排在前5位的为痰、风、血瘀、气虚、火(热),病位证素8个,排在前4位的是肝、肾、脾、脑。结论癫痫的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比较分散,而证候要素的分布相对简洁、集中,因此有必要从证候要素人手进行癫痫常见证候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5例,填写病例调查表,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证候判断,研究证候与调查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205例银屑病患者主要证候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血瘀证、血热血燥证及血瘀血燥证。这6个主要证候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期和不同现病程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进行期以血热证为主,常兼血瘀、血燥;静止期最多见的是血热血瘀证;消退期以血燥证多见,故不能简单地以西医分期代替中医辨证分型来论治银屑病。  相似文献   

16.
汪铁铮  王少杰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94-897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临床水平.方法 对19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依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比较2组之间证候分布、证候构成比和相对危险度.结果 2组阴虚证、实热证和血瘀证构成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候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及其与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制定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表,采集病史及中医四诊资料,同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采用因子分析、SOM神经网络、CMH-2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类方法及其与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6大基本证型.②随年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有上升趋势.③单一家族史中以高血压病最多见,合并家族史中以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意外最多见.单一基础疾病中以高血压病最多见,合并基础疾病中以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最多见.④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斑块面积、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等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①颈动脉粥样硬化6大基本证型是肾精亏虚、心气(阳)虚兼精血亏虚、精亏痰浊兼脾气虚、肾精亏虚兼心气血虚、肾精亏虚兼阴血亏虚、精亏痰浊兼心脾两虚.其中,肾精亏虚是基本证型,以虚实夹杂为多见.②增龄、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③在本研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斑块面积、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以此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20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各证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各证型颈动脉IMT比较,依次为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火亢盛型,其中痰湿壅盛型与其余3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痰湿壅盛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硬化程度不同,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从痰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近二十年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挖掘,揭示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检索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1998年-2018年公开发表的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542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型有40余种,分布呈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瘀、湿、热为主;糖尿病冠心病证素分布中,病位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肾(48.02%)、肝(22.33%)、心(17.98%)、脾(11.66%),病性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阴虚、瘀、痰、湿、阳虚、热;证候研究文献中包含舌脉信息的文献较少,仅为3篇,出现2种舌形,9种舌色,7种舌苔,9种脉象。结论:肝在糖尿病冠心病发病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越来越突出,位于脏腑病位的第二位,高于心和脾;除传统的气虚、阴虚、痰、瘀外,湿、热证素在疾病病机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诊治要标本兼顾,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尤其要注重调肝和清利湿热,综合治疗,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风先兆常见中医证型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表》,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防控脑中风协作网各协作单位开展了缺血性脑中风筛查工作,共计680例。结果:从证型分布来看,中风先兆以实证为主,虚实间夹。其中医证候排序来看,排名靠前的证候为:肝热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探索了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统一和规范中风先兆的中医辨证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明确中风先兆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先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