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加味桂枝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2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寒湿痹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可见于多种风湿类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等。吾师吴生元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指导老师之一,擅治痹证,在临床上常用加味桂校附子汤治疗。笔者自1997年4月~1999年4月,采用此方治疗220例寒湿痹证,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3.
附子在高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子乃温中回阳要药,大热大毒,走而不守,效专力宏,有“乱世良将”之称。笔者在李传德主任中医师的指导下,辨治高黄疸时妙用附子,每获良效。特录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附子为辛甘大热、回阳救逆的纯阳之品,临床应用广泛,正如《得配本草》所言:“附子通行十二经络”。历代医家均精研其不同配伍,或抑其毒性,或增其效用,或引药归经。自医圣张仲景开附子治痹证配伍之先河以来,后来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临床应用效果颇佳。现就近年来有关附子配伍治疗痹证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痹证中的许多类型在临床治疗中十分棘手 ,这或许是有毒理作用的部分中草药常常被选用于痹证治疗中的原因之一。本文拟对近十年来这几种常见有毒中草药在痹证治疗中应用方式及疗效作简单介绍。1 雷公藤及其制剂 雷公藤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TripteryguimWilfordi;HooRf) ,含多种化学成分 ,有毒 ,传统不作内服用 ,因而绝大多数本草文献和各版药典中未予收载。对其有效成份认识不一 ,有文献报导为雷公藤内酯醇、内酯二醇、内酯酮等。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雷公藤内酯醇 (也称甲素 )是治疗RA的有效成份 ,也是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6.
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药源丰富 ,种类繁多 ,而虫类药在多种疾病中应用广泛 ,疗效显著 ,尤其在痹证之临床应用中疗效独特。因痹证多由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 ,病程长 ,中后期因痰浊瘀血阻闭脉络 ,停滞于骨骱而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 ,皮下结节 ,肢体僵硬 ,麻木不仁 ,其证多顽固难已。而虫类药具有钻透剔邪 ,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功能的特性 ,故被广泛用于治疗此类疾病。现就虫类药在痹证中的应用择其精要简述如下。虫类颇多 ,搜风剔络祛湿化痰为其要法应用虫类药治疗痹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后经历… 相似文献
7.
龚以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0):17-18
1 痹证和正虚 痹证,是以皮肤、肌肉、关节、血管损害为主的一类疾病。《素问·痹论》分为皮、肉、脉、筋、骨及五脏痹,而以风、寒、湿邪区分其致病因素。并指出:“诸痹不已,亦益内也”;“病久而不会者,内舍于其合”。阐明了肢体痹与脏腑痹之间的病机转归及预后。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正气不足、邪气侵袭的发病规律,并由于正虚而影响着痹证的病程和预后。宋·严用和《济生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清· 相似文献
8.
附子类配伍防己在痹证中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子类配伍防己在痹证中的应用与研究展望彭欣秦林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关键词附子类配伍防己/痹证/临床应用痹证是一种以肢体关节的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对此,中医治疗在针对病因辨证施治的同时,十分重视缓解和消除疼痛、肿胀等主... 相似文献
9.
麻黄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粱一成(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医院333000)关键词麻黄,临床应用,痹证,中医药治疗笔者以麻黄为主药,配伍其他药治疗各种痹证,获得满意疗效。兹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1痹痿刘某某,女,64岁,1986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3天前感周... 相似文献
10.
附子应用剂量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可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10):1299-1299
附子的用量.据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大辞典》所载.每剂用量为1~3钱(约合3~9克),《中国药典》规定附子的剂量3~15克。有的《中药》书上.则主张重症可用到16~31克。 相似文献
11.
邓素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9):61-61
痹证属中医病名,临床所指范围较广,就骨伤科而言,颈椎病、腰椎病、退行性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属于痹证范畴,痹证的发生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至,常见局部疼痛、酸困、麻木、关节功能障碍等。笔者临床上运用中药蒸敷疗法治疗痹证13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0例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46例;年龄14~83岁;病程1周~10年不等,其中颈椎病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肌劳损27例,退行性骨关节病28例,风湿寒性关节痛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 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附子在汉代的应用极为普通 ,经方用附子者达 3 3首。张仲景治疗痹证擅用附子 ,主取其回阳救逆 ,温中散寒、温阳利水、通痹止痛之功 ,颇具特色。现分析如下 :1 治疗胸痹证仲景使用附子治疗胸痹证的方剂有 2首。其一首是乌头赤石脂丸 ,用于“胸痛彻背 ,背痛彻心”之证。此证系阴寒痼结 ,阳气不致。乌头赤石脂丸用附子配合干姜、蜀椒、乌头一派大辛大热之药 ,逐寒止痛。为防止过辛散 ,又佐以赤石脂 ,温里固涩。本方药专力宏 ,对阴寒痼结之胸痹证 ,效如桴鼓。其二是薏苡附子散 ,它适用于“胸痹缓急者”。此胸痹系寒湿阻络而致。一般应兼见经脉… 相似文献
13.
汗法属中医治病八法中之一法 ,临床多用以治疗表证。痹证乃风、寒、湿邪侵袭肌肤经络 ,客阻于筋脉关节 ,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在痹证之初 ,邪气客表 ,往往多用汗法 ,使邪气随汗而解。但在久痹 ,邪气深入 ,痹着胶结多舍汗法而不用。笔者近年临床中发现 ,不论新痹久痹 ,均可应用汗法 ,但汗之之法 ,则应根据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试归纳如下。1 汗可祛邪以汗法祛邪 ,宜在痹证之初 ,方如麻杏薏甘汤、九味羌活汤。此为常法 ,不多赘述。2 汗可以鼓舞气血久痹之证 ,往往气血虚弱 ,邪气久羁 ,痹着胶结 ,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 ,舒筋活血 ,方如独… 相似文献
14.
导师金东明教授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疗效显著,尤其在乌头配伍禁忌的应用方面更具特色。现将金师伍用附子白及治疗顽固性痹症验案简介如下,以其对十八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甘草附子汤加味治疗痹证6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草附子汤 ,出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原文“风湿相搏 ,掣痛不得伸 ,近之则痛剧 ,汗出短气 ,小便不利 ,恶风不欲去衣 ,或身微肿者 ,此方主之。”笔者导师在临床实践中 ,应用此方随访治疗痹证 6 6例 ,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6例中 ,男 2 4例 ,女 4 2例 ;年龄 16~ 6 5岁 ;病程 12小时~ 7年。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 ,风盛 2 3例 ,湿盛 18例 ,寒盛 2 5例 ,其中久痹 4例 ,骨痹 13例 ,周痹 4例 ,鹳膝风 4例。现代医学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34例 ,坐骨神经痛 4例 ,腰脱 18例 ,骨质增生 13例。2 治疗方法甘草附子汤方由附… 相似文献
16.
调气血在痹证辨治中的应用黑龙江省武警总队医院徐荣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曲齐生段富津痹证的治疗学说颇多,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及临诊体验,实感诸多医家独重祛邪,而对调气血在痹证辨治中所占地位重视不够,本文从痹证的病因病机入手,通过古今治痹方药分析,着重阐述调气... 相似文献
17.
附子为有毒中药,其使用剂量理当严格限制.但自古以来,时有大剂量附子应用记载,也有医家因善用大剂量附子而扬名.因而,附子大剂量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就颇值得探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附子为有毒中药,其使用剂量理当严格限制。但自古以来,时有大剂量附子应用记载,也有医家因善用大剂量附子而扬名。因而,附子大剂量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就颇值得探讨。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大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文中明确指出其针对病机为寒,即寒实证,大黄附子的作用是温下。胡氏[1]认为,凡偏侧痛用该方加减治疗均有效。受此启发,笔者近年来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类痹证引起的偏侧关节肿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就一些典型案例及其病机方药作一介绍,以抛砖引玉。1方药介绍1.1方药组成及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于痹证的发生一般认为,外责之于风、寒、湿、热之邪,内责之于脏腑营卫气血虚弱。当正气不足,外邪侵袭后,致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肌肤、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僵直、畸形、活动障碍等症,均归属于痹证之范畴。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可将痹证分为行痹、痛痹、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