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辛伐他汀影响内皮祖细胞数量、黏附及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细胞水平观察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EPCs。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分别为0.0001、0.001、0.01、0.1、1.0umol/L)和EPCs培养。分别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碘化丙啶(PI)标记观察辛伐他汀对EPCs黏附与凋亡的影响。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提高了外周血EPCs的数量、黏附能力,并能抑制其凋亡。辛伐他汀浓度在0.01umol/L时对EPCs的数量、黏附功能和抗凋亡能力影响达到最大。随着药物浓度的继续增大,EPCs的上述功能反呈下降趋势,但0.1umoL/L组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增加EPCs数量、黏附能力并能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细胞水平观察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EPCs.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分别为0.0001、0.0010、0.0100、0.1000、1.0000 μmol/L)或PI3K阻断剂(LY294002) 0.01μmol/L辛伐他汀和EPCs培养.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碘化丙啶(PI)标记观察辛伐他汀对EPCs的增殖、迁移和凋亡影响.结果:辛伐他汀显著提高了外周血 EPCs的迁移能力、增殖能力与抗凋亡能力(P<0.05).辛伐他汀浓度在0.01 μmol/L时对EPCs功能影响达到最大.随着药物浓度的继续增大,EPCs的上述功能反呈下降趋势,但0.1μmol/L组仍高于对照组.辛伐他汀对EPCs的功能影响能被LY294002阻断.结论:辛伐他汀能增加EPCs的增殖、迁移、抗凋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对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独Ros(1μmol/L、5μmol/L及10μmol/L)组、H2O2(500μmol/L)氧化应激模型组、Ros(1μmol/L、5μmol/L及10μmol/L)和H2O2共同干预组,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34、CD133、VEGFR-2、VE-Cadherin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吞噬DiI-ac-LDL和FITC-UEA-1来鉴定EPCs。分别用CCK-8、普通光学倒置显微镜、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Ros干预组呈浓度依赖性促进脐血来源的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均P〈0.05),但是Ros5μmol/L和10μmol/L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H2O2氧化应激损伤组相比,Ros能呈浓度依赖性改善H2O2对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功能的抑制(均P〈0.05),Ros5μmol/L和10μmol/L干预保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噻唑烷二酮(TZDs)类药物Ros除具有激动PPAR-γ受体降糖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Ros能促进EPCs功能,改善H2O2致EPCs功能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人早期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早期EPCs并进行鉴定;将含不同浓度(1×10-3~20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24 h,检测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应用含浓度为20×10-3mmol.L-1氯吡格雷的培养液与EPCs共培养0.5~72.0 h,检测EPCs上述功能。结果培养EPCs第4天,早期EPCs呈典型长梭形;培养EPCs第7天数目增多,可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以及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氯吡格雷可使细胞明显增多;不同浓度的氯吡格雷可改善其黏附(F=56.54,P=0.00)、迁移(F=60.23,P=0.00)和增殖(F=1.45,P=0.16)功能;氯吡格雷浓度为20×10-3mmol.L-1时,保护作用最强;当共培养不同时间后,其仍可改善EPCs黏附(F=127.03,P=0.00)、迁移(F=96.03,P=0.00)和增殖(F=10.46,P=0.00)功能;保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但于24 h后达到平台期。结论氯吡格雷可改善人外周血早期EP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功能,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在C反应蛋白作用后功能的改变,探讨C反应蛋白影响EPCs修复损伤血管内膜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I(FITC-UEA-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加入不同浓度C反应蛋白,测定C反应蛋白作用后不同时间EPCs迁移、黏附、增殖能力.结果 C反应蛋白作用后骨髓EPCs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明显减退.结论 C反应蛋白可使骨髓EPCs迁移、黏附、增殖功能受损,且这种变化与C反应蛋白浓度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下鉴定EPCs;与不同浓度Hcy(0、50、100、500 μmol/L)共孵育12、24、48 h,或分别经氧自由基清除剂NAC(1 mmol/L)、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10 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0 μmol/L)预孵育30 min后,再与500 μmol/L Hcy共孵育24 h;Annexin-V/ PI双染色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H2DCF-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Hcy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活性氧产生及NADPH氧化酶激活,并减少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P<0.05或P<0.01);NAC、DPI、SB203580预处理能拮抗Hcy诱导的上述改变(P<0.05或P<0.01)。结论 Hcy可能通过激活NADPH氧化酶、诱导EPCs活性氧的产生、降低NO水平及激活p38MAPK途径,导致EPCs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 后,收集贴壁细胞。贴壁细胞用不含FBS的M199培养液培养24 h后,分成4组:对照组和GLP-1各浓度组(1,10,20 nmol/L GLP-1共3组),分别用含0.2%BSA,1,10,20 nmol/L GLP-1的M199培养液培养72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EPCs生长情况,MTT法检测EPCs的增殖能力;RT-PCR技术检测EPCs中KDR, Flt-1, VE-cadherin,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SP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同时用100 ng/mL VEGF mAb对10 nmol/L GLP-1培养的EPCs进行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LP-1各浓度组EPCs增殖明显(P<0.05或P<0.01),EPCs中KDR, Flt-1, VE-cadherin, eNOS mRNA表达增强, 细胞上清液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细胞VEGF蛋白表达增强(P<0.05 或 P<0.01)。VEGF mAb(100 ng/mL)下调GLP-1培养的EPCs增殖能力,细胞KDR, Flt-1, VE-cadherin, eNOS mRNA表达下降。结论:GLP-1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EP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调VEGF自分泌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影响和损伤保护作用,探讨它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法、matrigel试剂鉴定EPCs。收集贴壁细胞并分组为正常对照组,TMP(5mg/L、25mg/L100mg/L、200mg/L)干预组,H2O2(500μmol/L)氧化应激模型组,TMP(5mg/L、25mg/L、100mg/L、200mg/L)和H2O2共同干预组,培养24h。分别观察EPCs增殖、粘附能力及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mg/L、25mg/L、100mg/L)TMP干预组对脐血来源的EPCs增殖、粘附功能无显著影响,(200mg/L)TMP干预组显著抑制脐血来源的EPCs增殖、粘附;与H202氧化应激损伤组相比,(5mg/L、25mg/L、100mg/L)TMP能显著降低H2O2对EPCs增殖、粘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结论]低浓度TMP能保护EPCs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增殖、粘附能力,减少细胞凋亡,但对正常培养的EPCs增殖和粘粘功能无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的氧化应激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荧光显微镜下鉴定EPCs;与不同浓度Hcy(0、50、100、500 μmol/L)共孵育12、24、48 h,或分别经氧自由基清除剂NAC(1 mmol/L)、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10 μmol/L)、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0 μmol/L)预孵育30 min后,再与500 μmol/L Hcy共孵育24 h;Annexin-V/ PI双染色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探针H2DCF-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Hcy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诱导EPCs凋亡、活性氧产生及NADPH氧化酶激活,并减少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P<0.05或P<0.01);NAC、DPI、SB203580预处理能拮抗Hcy诱导的上述改变(P<0.05或P<0.01).结论 Hcy可能通过激活NADPH氧化酶、诱导EPCs活性氧的产生、降低NO水平及激活p38MAPK途径,导致EPCs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小管形成等功能。方法:体外培养分离COPD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采用MTT测定细胞不同时间段的OD值,观察EPCs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测定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迁移能力。通过对细胞HUVEC的黏附及late-EPCs小管形成实验判断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对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并用NOS/SCID下肢股动脉内皮损伤模型观察患者EPCs修复功能。结果:COPD患者的EPCs和对照组单个集落细胞数量分别是22.0±7.0、62.0±12.9(100倍,10个随机视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细胞迁移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对SDF-1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迁移的细胞数量分别是0.425×104、0.775×104(P=0.039),通过流式分析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表达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数量较对照组少,两者分别是(55.1±9.9)%、(91.5±6.7)%。Late-EPCs对HUVECs形成小管黏附实验中,两者有明显差异(P〈0.001),分别是26.4±8.1、35.2±7.3/×10(10随机视野)。小管成形实验中,COPD患者的late-EPCs不能形成完整的小管;动物在体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late-EPCs在受损血管处黏附较对照组少。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降低,血管形成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培养7 d后鉴定EPCs,MTT检测APS对T2DM患者EPCs增殖的影响.结果:T2DM外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差速贴壁法培养8d,由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双染鉴定为EPC后,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OPN在EPC的表达。加入不同浓度人重组OPN和PI3K抑制剂LY294002和Akt抑制剂作用于EPC,采用CCK-8法观测EPC的增殖能力。结果人重组OPN促进EPC的增殖功能,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阻断OPN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结论人重组OPN在体外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人骨髓源性EPC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稳定的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及应用纳米磁探针体外标记EPCs的方法,磁共振(MR)进行标记细胞成像.方法 抽取SD大鼠外周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同时应用VEGF和bFGF 诱导,使之向内皮细胞分化,以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贴壁细胞的内皮标志.制备Fe2O3-arginine复合物,对EPCs进行磁探针标记,应用MR进行细胞群成像.结果 经VEGF和bFGF诱导后的EPCs的内皮标志CD31、CD34、Flk21和vWF在不同时段呈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可见铁颗粒位于细胞质内,标记率接近100%;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标记的细胞群信号强度的变化较未标记细胞群信号降低.结论 大鼠外周血中含有EPCs,在体外特殊诱导环境下,可定向分化为内皮样细胞.Fe2O3-arginine可以有效标记EPCs构建纳米生物探针,临床应用型1.5T MR可在体外进行标记细胞群成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小型猪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并进行相关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分别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及Matrigel实验和DiI-acLDL摄取实验,对其细胞表型及功能进行相关鉴定。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梭形贴壁和铺路石样形态;培养第14天,约80%的细胞DiI-acLDL吞噬实验阳性,且CD133、CD34、flk-1、CD31、CD14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达到25.1%、55.9%、97.7%、82.0%和95.4%;细胞培养于凝固的Matrigel表面7 d后,形成特征性的网格状结构。结论该实验成功从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出EPCs,在其体外扩增诱导的过程中,表达EPCs和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 EP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EPCs. 将沉默型pEGFP-shRNA-wnt3a重组质粒转染EPCs; Western blot法分析wnt3a 在 EPCs 中的表达变化;MTT 分析 wnt3a 沉默对EPCs增殖的影响. 结果 鉴定培养的细胞为EPCs;Western blot法结果提示pEGFP-shRNA-wnt3a转染EPCs后明显抑制了 wnt3a 蛋白的表达. MTT 提示沉默型 pEGFP-shRNA-wnt3a转染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结论 成功分离、培养出EPCs,wnt3a有效沉默明显抑制EPCs的增殖,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并结合差时贴壁法,收集24h后未贴壁细胞,然后用添加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内皮细胞基础培养基(endothelial basal medium,EBM-2)诱导培养获取EPCs。通过形态学观察、CD133和VEGFR-2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并结合FITC-UEA-1和Dil—ae—LDL的摄取功能来对EPCs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通过体外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对EPCs进行功能性评价。结果在EBM-2培养基中诱导培养7d后,出现类似于血岛样的细胞集落,集落中央的细胞呈圆形,周边的细胞呈放射状;80%以上的细胞都是CD133+/VEGFR+2+细胞,并且这些细胞同时能够摄取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EPCs在基质胶表面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差时贴壁法从骨髓中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然后经EBM-2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可获得较高纯度的EPCs。  相似文献   

18.
脐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生物学特性,评价其长期体外培养后的安全性.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采用MCDB1 31.培养基联合VEGF等生长因子进行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测定其生长动力学,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表型,应用细胞荧光化学法分析EPCs对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ac-LDL)的摄取功能,Matrigel上培养并检测其形成血管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其遗传稳定性,裸鼠实验、软琼脂实验观察致瘤性.结果: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体外进行长期传代培养,群体倍增水平可达42代,有内皮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具有内吞ac-LDL的功能和结合UEA-1的特性及体外形成血管的能力,分离培养的EPCs不同代次的内皮细胞均具有正常核型,并未见致瘤性.结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具有较高的增值潜能,在体外传代可以大量扩增,长期传代时核型稳定,无致瘤性,是作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研究人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优质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液中,对其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培养,以免疫组化、细胞荧光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检测法鉴定贴壁细胞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经体外培养,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VWF、CD31和CD34,并显示出能内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结合UE小1等内皮细胞特性,提示这些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表面蛋白特性和具有内皮细胞功能。结论人外周血中存在具有分化增殖能力的EPCs,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分离、培养以及诱导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后定向诱导培养2周。以CD34、CD133、VEGFR-2、vWF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法以及Dil-acLDL结合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鉴定EPCs。结果:贴壁细胞经培养诱导后3d开始伸展,4~7 d形成细胞集落,10~21 d增殖加速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并出现条索状结构且呈"微血管样"排列生长。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D34、CD133、VEGFR-2、vWF阳性,Dil-acLDL联合FITC-UEA-1双染阳性。结论: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可以表现出部分内皮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