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超声声像图特征:二维条件下甲状腺大小、实质回声;彩色多普勒条件下腺体血流分布情况;频谱多普勒条件下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PSV).结果甲状腺明显增大,峡部明显增厚者87.5%(35/40);实质回声弥漫性减低者80%(32/40),局限性减低者20%(8/40);实质回声呈网格状改变者90%(36/40),伴单发或多发结节者10%(4/40);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37.5%(15/40),血流信号稍增多50%(20/40),血流信号不明显或仅浅表1/3范围内有血流信号分布12.5%(5/40);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PSV)显著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超声诊断符合率95%.结论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HT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冲  邹大中  薛勤  颜丹萍 《吉林医学》2012,33(31):6762-6763
目的: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确诊为HT并伴发结节的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甲状腺及其伴发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甲状腺体积呈不同程度增大,8例甲状腺体积未见增大;35例甲状腺内部弥漫性回声减低,7例回声改变不明显,或内部回声基本正常,6例局部回声增粗减低;单个结节15例,10例为HT结节,3例为乳头状癌,2例为滤泡性腺瘤。多个结节33例,其中4例合并乳头状癌,4例合并滤泡性腺瘤,5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内血流丰富者5例,血流稀少者5例,余病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HT合并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证实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表现特征,包括结节内部构成、边缘、边界、声晕、回声水平、微钙化、血流模式及纵横比。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与HT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差异,并且应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法筛选出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特征。结果 102例HT患者107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证实为33个甲状腺乳头状癌(PTC),54个桥本结节,15个HT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5个HT合并甲状腺腺瘤。33个甲状腺恶性结节均表现为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内部构成,微钙化,纵横比,边界及晕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14.960,P=0.000;χ2=28.474,P=0.004;χ2=5.336,P=0.021;P=0.006;);其中微钙化及晕环征是预测HT合并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P=0.031)。回声质地、实质回声、边缘血流模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超声对于合并HT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桥本甲状腺炎(HT)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析,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102例HT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病史或手术病理证实,应用二维超声观察甲状腺及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CDFI观察腺体内及病灶区的血流分布.结果超声显示102例桥本甲状腺炎均有甲状腺弥漫性非均匀性肿大,回声不均,48例检出有结节,且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多为均匀低回声,CDFI显示腺体内血流无明显改变,结节周边血流低或无.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异性,利用高频探头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可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杨爱红  陈运洪 《广东医学》2012,33(24):3745-3747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26例(90%)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病灶二维超声均表现为形态欠规则、边界不清晰、实性低回声结节;3例(10%)表现为形态尚规则,边界清,实质呈等回声结节;18例(62%)结节伴微小钙化灶。所有病例病灶周边均无包膜及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部血流较丰富28例,且阻力指数均大于0.7,血流稀少者1例。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对比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全部50例患者中,4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0.0%(45/50)。超声诊断的影像学特点表现为:30例患者甲状腺表现为弥漫性肿大,实质回声增粗、弥漫性减低,峡部增厚;11例患者实质内存在条索状高回声,表现为网格状;7例患者合并结节;2例患者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显示,37例患者存在丰富的血供。结论临床中采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进行诊断,具有比较高的诊断正确率,能对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变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白雪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19-1020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根据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分为弥散肿大型、结节肿大型及局限型桥本病三型。结果 18例桥本甲状腺炎中弥散肿大型10例,结节肿大型6例,这16例双侧甲状腺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内部回声减低,部分呈网络样改变,病变部位血流信号丰富;局限型桥本病2例,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丰富,肿大不明显。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桥本甲状腺炎正确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6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根据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分为弥漫肿大型、结节肿大型及局限性桥本病三型。结果26例桥本甲状腺炎中弥漫肿大型16例,结节肿大型7例,这23例双侧甲状腺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内部回声减低,部分呈网络样改变,病变部位血流信号丰富。局限性桥本病3例,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丰富,肿大不明显。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桥本甲状腺炎正确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我院40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HT合并甲状腺癌病人(病例组)及40例HT合并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对照组)的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组37例病人共56个癌结节中,超声检出率76.8%(43/56),漏误诊率23.2%(13/56);余3例声像图仅表现为散在或弥漫分布的微钙化,未探及具体结节。56个癌结节中,形态不规则者占54%(30/56),边界不清者占64%(36/56),内部低回声者占68%(38/56),伴有微钙化者占71%(40/56)。两组结节形态、边界、回声、微钙化、内部血流及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9~19.611,P<0.05)。结论 HT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可疑结节,应先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减少漏误诊。  相似文献   

10.
孔丽娜 《四川医学》2014,(9):1237-1238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门诊的100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的二维及彩色多谱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5例(95%)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89例(89%)的甲状腺回声降低,15例(15%)内部可见结节。结论 对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图像具有特征性声像表现,CDFI能显示病灶内丰富的彩色血流,同时结合特异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可作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病理结果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3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患者术前进行超声诊断,结合相应的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比较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与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良性结节超声图像特性的差别。结果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患者的结节在超声图像上有如下特征:结节形状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结节内部呈低回声且内部回声不均匀;结节中多见钙化灶。与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超声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乳头状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存在一些特性,如发现桥本氏病合并低回声结节、结节内部存在钙化时,应高度怀疑恶性结节的存在,必要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以取得术前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3例PTC合并HT病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仅诊断为PTC病人4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压迫症状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增多(P<0.01);2组病人甲状腺肿块、颈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年龄≤44岁病人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癌肿类型、癌灶数、预后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单纯PTC相比,PTC合并HT以颈部肿大或颈部压迫症状较多见,中青年及女性病人发病率高,淋巴结转移少,临床分期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0aashimoto’s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疑似恶性结节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良、恶性结节的不同特点,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HT合并甲状腺疑似恶性结节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恶性结节及良性结节在性别构成、年龄、结节数目、有无钙化、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抗体水平上的差异。[结果]HT合并恶性结节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HT合并良性结节组(P〈0.05),结节钙化比例明显高于HT合并良性结节组(P〈0.05),术前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明显高于HT合并良性结节组(P〈O.05)。两组之间在术前FT3、FT4、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水平上、性别比例、及病灶数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诊断需重视年轻患者及结节有钙化者,其恶性的可能性较大。血清TSH及Anti—TG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结节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弹性成像及CT检查对甲状腺肿物性质判断与甲状腺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并行术后病理学检查的62例患者共75枚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数据,分别对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CT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根据超声弹性分级及CT结果初步判断甲状腺肿物的性质,并与术中对结节性状的观察及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5枚甲状腺结节中,良性30枚,恶性45枚,超声弹性成像判断良性结节误诊率为36.67%,判断恶性结节误诊率15.56%,总误诊率24.0%。 CT检查中有12枚结节判断错误,误诊率为57.14%,对于微小乳头状癌判断误诊率大于5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恶性肿瘤的判断,特别是对甲状腺微小癌判断的准确率要明显高于CT检查,甲状腺肿物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甲状腺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排除小于1 cm的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声像图资料。以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29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纳入本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共74例,根据超声声像图不同滤泡亚型分为类经典型亚组55例(74.3%),类腺瘤样亚组19例(25.7%)。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淋巴结转移率较甲状腺滤泡状癌常见,但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少见(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和4.8%。两亚组肿瘤大小、多灶癌的概率、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拥有超声恶性征象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比无恶性征象的更具侵袭性,超声可以帮助预测其临床生物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的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FNAC)效果及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癌患者FNAC诊断结果、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超声图像显示,结节区域多显示为不均匀低回声,其中33例患者超声图像显示结节边缘呈不规则粗糙毛刺状,多数患者结节内可发现沙砾样钙化灶;FNAC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节边缘表现与术前超声图像基本相符。结论:超声定位对提高FNAC诊断准确率和小结节穿刺成功率具有显著效果,结合术前超声图像能够提高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的致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8(interleukin 18,IL 18)在桥本病 (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甲状腺组织中是否表达及其细胞定位。方法 :6例HT和 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 (subacutethyroiditis,ST)患者以自动活检枪穿刺获得病理诊断并留取甲状腺组织 ,对照甲状腺组织获自 6例喉癌全喉切除术患者。IL 18表达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IL 18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未见表达。IL 18在HT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T组 ,前者IL 18表达主要定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 ,而后者则主要定位于肉芽肿内单核 巨噬细胞。结论 :首次报道了IL 18在HT的甲状腺细胞中表达。IL 18可能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因、病理相关性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H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彩超均发现甲状腺低回声团块,发现伴钙化灶7例,提示恶性者2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7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4例,两者均升高3例。1例行细针穿刺活检(FNA)确诊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HT与PTC病因、病理上呈明显的相关性,术前结合TG-Ab、TPO-Ab、超声检查、FNA综合分析有助于HT合并PTC的诊断,手术治疗是针对HT合并PTC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应打破传统HT内科治疗,高度警惕HT合并PTC。  相似文献   

19.
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臣  冯波 《华中医学杂志》2001,25(3):123-124,147
目的 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癌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16例桥本氏甲状腺合并甲状腺癌和12例单纯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形态和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桥本氏甲状腺合并甲状腺主要为乳头状癌。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增生病变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中度表达p53、Ki67、bcl-2和c-erbB-2,与癌组织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极显著高于非甲状腺炎的癌旁组织(P<0.01)。结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可能是在多基因协同作用下,残存的滤泡上皮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而癌变。  相似文献   

20.
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在桥本甲状腺炎(HT)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TUNEL法检测HT及非毒性甲状腺肿(NTG)患者各17例甲状腺标本中的细胞凋亡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Bcl-2和Bax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HT组细胞凋亡百分率(32.5%±12.3%)比NTG组(1.3%±0.7%)显著增高(P<0.01),其甲状腺细胞Fas、FasL、Bcl-2和Bax染色阳性率(88%~94%),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5%~47%,P<0.01)。HT中凋亡细胞及Fas、FasL和Bax染色强阳性甲状腺细胞多分布于浸润淋巴滤泡附近,Bcl-2染色强阳性细胞则多分布于远离浸润淋巴滤泡的区域。浸润淋巴细胞中Fas,FasL,Bcl-2和Bax染色均较弱。结论 HT中有较高水平的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Bcl-2和Bax在甲状腺细胞中呈特征性分布的高表达,而在浸润淋巴细胞中表达较少,这些改变与甲状腺滤泡萎缩、破坏及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