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华  陈闻月 《浙江医学》2018,(7):745-746,755
目的探讨阴道菌群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癌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体检发现的不同宫颈病变的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VDN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HPV阳性组120例和HPV阴性组33例两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DNA,悬滴湿片法检测滴虫,革兰染色检测念珠菌、淋球菌、乳酸杆菌,采用培养法进行支原体属及衣原体属鉴定,并分析阴道菌群与CIN、宫颈癌伴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HPV阳性组乳酸杆菌阴性率、念珠菌及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HPV阴性组(均P<0.05)。HPV单一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而多重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均P<0.05)。同时,HPV感染亚型中以HPV16型占比最高,且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感染率呈上升趋势(P<0.05)。HPV阳性组乳酸杆菌阴性率、衣原体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HPV感染可导致阴道局部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局部菌群结构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菌以及阴道滴虫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CIN患者323例,其中CINⅠ患者134例,CINⅡ患者102例,CINⅢ患者87例,同时选取187例正常宫颈上皮女性作为对照,检测各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菌性阴道病(BV)、沙眼衣原体(Ct)、阴道滴虫感染情况。结果 CIN组患者HPV、BV、Ct、滴虫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NⅢ组HPV、BV感染率分别为86.21%和45.98%,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CINⅠ、CINⅡ和CINⅢ组Ct、滴虫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HPV合并Ct、HPV合并BV、HPV合并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53%、20.12%和18.2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PV感染与Ct、BV和滴虫感染呈一定的相关性(rs=0.198、0.111、0.158,P0.05)。结论 HPV感染与CIN病变密切相关,而细菌性阴道病、沙眼衣原体、阴道滴虫感染可能会增加HPV感染,在CIN病变中可能起着HPV感染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宫颈病变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妇科宫颈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致癌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筛查各种宫颈标本,对可疑宫颈病变者(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再采用基因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结果 TCT共筛查出各种宫颈病变标本460例,包括慢性宫颈炎3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2例(其中CINⅠ30例,CINⅡ45例,CINⅢ47例)和宫颈癌35例。460例受检者治疗前宫颈HPV感染者211例,感染率为45.87%。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7.06%、77.87%和97.14%,慢性宫颈炎和CIN、宫颈癌标本中的HP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6,P〈0.01);而CINⅠ、Ⅱ、Ⅲ组间HP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宫颈病变标本中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16、52、58、68、18、39等。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HPV-DNA含量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显著性(t=5.581、7.653,P〈0.05);宫颈癌的HPV-DNA含量也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t=6.624,P〈0.05);CINⅠ~Ⅲ的HPV-DNA含量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r=0.991,P〉0.05)。结论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对经阴道细胞学筛查异常和高危妇女进一步检测HPV-DNA,对早期发现CIN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及全身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271例,进行液基细胞学(TCT)、HPV-DNA和阴道镜下病理检查,同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及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HPV阳性率也明显升高(P<0.01)。CINⅠ、CINⅡ、CINⅢ及SCC组CD3+T细胞比例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T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且SCC组与宫颈炎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CD8+T细胞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CINⅡ、CINⅢ、SCC组与宫颈炎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SCC及CINⅠ、CINⅡ、CINⅢ组CD19+B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K细胞比例的差异与宫颈炎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进展逐渐递增。结论宫颈病变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亚群偏移,可能与HPV病毒逃避免疫监视有关,了解这一变化可为免疫治疗干预癌前病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CNA、Ki-6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意义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宫颈标本280例,其中,研究组中宫颈癌72例,CIN148例,对照组中慢性宫颈炎6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宫颈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采用PCR技术检测宫颈标本中HR-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CIN组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且宫颈癌组、CINⅡ~Ⅲ组PCNA阳性率高于CIN 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组Ki-6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且宫颈癌组、CINⅡ~Ⅲ组Ki-67阳性率高于CI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IN组、PCNA、Ki-67过表达情况明显高于宫颈炎组,且CINⅡ~Ⅲ组PCNA、Ki-67过表达率明显高于CIN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表达强度与HPV感染呈现正相关(r=0.706,P=0.011);Ki-67表达强度与HPV感染呈现正相关(r=0.695,P=0.021).结论:PCNA、Ki-67在早期宫颈癌及不同级别CIN中的表达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级别CIN中HPV感染率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联合检测HPV、PCNA、Ki-67等指标对早期宫颈癌、CIN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高危型乳头瘤病毒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就诊的185例CIN患者(CIN组)及正常妇女248例(对照组),分别统计各组病例中BV及HPV16/18感染的例数,分析BV的存在与CIN患者HPV16/18感染的关系.结果:185例CIN患者中,17例患者BV阳性,而248例正常人群中仅9例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106例HPV阳性,对照组仅12例阳性,两组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185例CIN患者中,BV及HPV均阳性者14例,HPV阳性BV阴性者95例,HPV阴性BV阳性者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结论:BV可能是CIN的高危因素,也可能是HPV感染致CIN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诊宫颈筛查及分泌物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宫颈癌被发现,此次研究阴道支原体、衣原体与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及转归的相关性。选择2008年02月-2018年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且病理学诊断为宫颈癌者2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就诊仅有宫颈黏膜慢性炎症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PV、HR-HPV感染率,研究宫颈癌患者 HR-HPV感染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探讨HR-HPV感染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 观察组HPV(+)感染率(99%)、HR-HPV(+)感染率(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 阴道支原体(36.14%)、衣原体(47.22%)感染阳性率在HR-HPV感染阳性患者中发病率均高于HPV(-)患者(P<0.05)。3. 女性生殖道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会增加HR-HPV感染患病率(P<0.05)。结论:宫颈癌HR-HPV阳性患者阴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阴道衣原体、支原体为HR-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人156例,另外选择14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滴虫、CT(衣原体)、HPV(人乳头瘤病毒)以及BV等病原体。均分析、总结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其中检出HPV感染情况的概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发现宫颈癌、CIN(宫颈癌前病变)的出现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BV、衣原体以及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滴虫性感染、BV感染以及衣原体感染和宫颈癌、CIN的出现也存在着某些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生殖道中多种病原体感染和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产生都有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成克铭  温若愚  杜仲  温先勇 《西部医学》2021,32(9):1393-1396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 HPV)基因型在泸州地区的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期间,在泸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并接受HPV基因分型检测、年龄在17~76岁的患者共计2778例,其中临床明确诊断患者1689例(炎症患者147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124例、宫颈癌患者92例)。根据临床诊断将炎症患者分为急性宫颈炎症组(271例)和慢性宫颈炎症组(1202例);根据宫颈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分为轻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组(58例)、中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组(37例)、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Ⅲ)组(29例);依据癌变细胞的来源,将宫颈癌患者分为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组(85例)和腺癌组(7例)。采用PCR+导流杂交法对我院妇科就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并探讨优势基因与宫颈炎症、上皮细胞瘤变、宫颈癌等疾病的关系。 结果 2778例就诊者共检出651例HR-HPV阳性患者,感染率为23.43%,其中单一感染436例,占66.97%(436/651),多重感染215例(占33.03%,215/651);651例阳性患者共检出18种、885项HR-HPV单项阳性;阳性率居前三位的HR-HPV是52型、16型、58型,三者分别占总感染例数的22.03%(195/885)、16.05%(142/885)、10.06%(89/885);宫颈炎症HR-HPV感染率为25.39%(374/1473),急性宫颈炎组与慢性宫颈炎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内瘤样病变HR-HPV感染率为41.13%(51/124)。CIN Ⅲ组感染率>CIN Ⅱ组>CIN Ⅰ组,CIN Ⅲ组与CIN 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HR HPV感染率为84.78%(78/92),鳞癌组HR-HPV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癌组(P<0.05);宫颈病变患者HR-HPV感染率为炎症患者、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宫颈癌患者顺序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宫颈病变患者HR-HPV感染的前三位均为52型、16型和58型。 结论 与国内其它地区以16型18型感染为优势基因不同,52型、16型、58型在泸州地〖JP2〗区HR HPV感染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导致该地区女性宫颈炎症、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等宫颈病变的主要基因型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阴道乳酸杆菌变化及粘膜免疫状况的改变。方法收集2011年1月-9月在我院就诊的正常孕妇28例,胎膜早破30例,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及阴道其他菌群检测,并进行细胞因子IL-2浓度、IL-6浓度、TNF-α浓度的测定。结果胎膜早破组细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乳酸杆菌(13例,43.33%)、阴道加德纳氏菌(10例,33.33%)、粪肠道球菌(8例,26.67%)、溶血葡萄球菌(7例,23.33%)、粪链球菌(4例,13.33%)。胎膜早破组阴道乳酸杆菌的检出率较正常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明显降低,阴道加德纳氏菌检出率明显增高;阴道分泌物中IL-6、TNF-α水平胎膜早破妇女较正常妊娠妇女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组阴道乳酸杆菌菌群分布较正常妊娠妇女组明显降低,推测乳酸杆菌失去优势后,其他细菌,包括需氧菌与厌氧菌过度生长,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增加,可能为胎膜早破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而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R-HPV感染相关。本文拟通过文献分析对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联做一全面的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 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利用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女性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联研究,收集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始文献,并根据文献中的原始资料评价HR-HPV感染与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感染率及乳酸杆菌异常率的关联,采用STATA14.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 Meta分析,利用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总计纳入文献 20篇,共20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女性中宫颈HR-HPV感染与BV、 VVC和乳酸杆菌异常关联,综合OR值分别为2.23(95%CI:0.99 ~ 2.13)、1.55(95%CI:1.12 ~ 2.12)和3.55(95%CI:2.21 ~ 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发表偏倚。HR-HPV感染与TV的关联尚待讨论,综合OR值为1.45(95%CI:0.99 ~ 2.13),但无统计学意义,且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存在密切关联,尤其是BV、VVC和乳酸杆菌异常是宫颈HR-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妇科阴道病的病原菌检出率、病原菌分布、阴道清洁度及乳酸杆菌情况.方法 将妇科门诊就诊的2634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采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联检试剂)对乳酸杆菌、白细胞、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和滴虫阴道炎进行诊断.结果 2634例中阴道清洁度为Ⅲ ~Ⅳ度占87.5%,阴道分泌物样本中乳酸杆菌少或无占...  相似文献   

14.
李青兰 《吉林医学》2012,33(23):4933-4935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LEEP术后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6例宫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患者于LEEP术后24 h放置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连续放置7 d;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平均8.1 d,阴道出血时间平均2.5 d,宫颈修复时间平均28.5 d,治愈47例,治愈率97.9%,有效1例(2.1%),有1例阴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对照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平均17.3 d,阴道出血时间平均6.9 d,宫颈修复时间平均42.6 d,治愈44例,治愈率91.7%,有效4例(8.3%),其中3例阴道出血量大于月经量,2例阴道感染。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宫颈修复时间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联合一次性阴道抑菌吸附器治疗宫颈病变阴道排液、出血少、疗程短、效果好、患者的依从性好,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陈汶  刘植华  王月云  龚林  吴波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099-1102
子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二大肿瘤,其相关病因学研究由来已久。其中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已被证实是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机体微生态环境与病毒感染息息相关。阴道作为子宫毗邻器官,其微生态环境状态可直接影响着女性的子宫颈健康。因此,本文即从阴道微生态环境出发,综述了由阴道微生态失衡所导致的常见阴道微生态异常与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而为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绝经后HPV感染的SIL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女性相关情况,HPV阳性伴或不伴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异常,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诊断为SIL的122例患者作为病变组,无SIL的129例患者作为正常组。比较2组阴道微生态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变组和正常组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检出率分别为32.79%和12.40%(P<0.00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分别为14.75%和10.85%(P>0.050);阴道清洁度III~IV度分别为68.03%和46.51%(P<0.050);乳酸杆菌少分别为13.93%和20.16%(P>0.050); WBC计数>10个/高倍镜下(highest possible frequency, HPF)分别为62.30%和40.31%(P<0.001);过氧化氢(H2O2)缺乏分别为15.57%和22.48%(P>0.050);白细胞酯酶阳性分别为36.07%和17.83%(P<0.050);唾液酸苷酶阳性分别为19.67%和6.20%(P<0.050)。结论 BV、阴道清洁度差、WBC多、白细胞酯酶及唾液酸苷酶阳性可能与绝经后HPV感染的SI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小梅  刘锁 《吉林医学》2012,33(23):4936-4938
目的:观察阴道镜下LEEP刀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切术后,局部应用甲硝唑粉配伍锡类散对阴道排液量、阴道出血和术后宫颈的创面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在门诊行LEEP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联合应用甲硝唑粉配伍锡类散局部喷涂,对照组不使用特殊处理,分别对其术后的创面愈合情况、阴道排液和阴道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量、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粉配伍锡类散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局部喷涂,更能有效地促进宫颈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金善姬  太升华  李点珠  杨柠  李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34-135,137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置阴无痛人流术的扩宫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1个月宫颈黏膜损伤情况。方法 将50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者随机分为两组:用药组250例术前2h米索0.2mg置阴;对照组250例只在快速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流。结果 两组之间宫颈扩张情况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时间比较也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P〈O.01),术后1个月宫颈黏膜观察比较,宫颈慢性炎症和宫颈糜烂有显著差异(P〈0.05),除此之外腺体囊肿和宫颈肥大也有加重和增多的趋势。结论 术前米索置阴结合无痛人流能使患者解除心理障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预防人流综合征、减少和避免宫颈黏膜的刺激和损伤,是对女性人流不良影响最小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未生育妇女人工流产术中宫颈扩张作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术中疼痛反应。方法将停经6~8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未生育妇女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米索前列醇)30例,B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30例,C组(对照组)30例。结果 A、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好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较A组更好(P〈0.05);手术时间A、B组较C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A、B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中中重度疼痛人数较C组明显减少(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口服或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均可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减轻受术者术中疼痛,而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效果更好,更适合未生育妇女术前宫颈准备。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四川医学》2018,39(4):441-443
目的探讨雌激素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0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A组和雌激素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B组,A组52例,B组53例。比较两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在临床症状和p H值改善方面,行雌激素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雌激素联合乳酸菌胶囊阴道内局部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