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涎腺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涎腺恶性肿瘤是一类较常见、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恶性肿瘤,且性别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涎腺恶性肿瘤多为涎腺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大涎腺如腮腺、领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发生于小涎腺如腭腺等,具有组织分型多、细胞成分复杂等特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涎腺恶性肿瘤在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涎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手段作一.  相似文献   

2.
腭部涎腺之恶性肿瘤,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好发于腭部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在腭部腺性上皮癌中居于第一或第二位。我们自1970年至1987年底以前,曾收治腭部涎腺之腺样囊性癌35例,其中资料较全并取得随访结果的有30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着重谈谈我们对这一肿瘤进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过去认为涎腺肿瘤属于放射线不敏感性的疾病,然而现在,临床放疗的成功经验和报告令人信服地证明,放射治疗在涎腺肿瘤的治疗上已占有重要地位。对涎腺恶性肿瘤,手术联合术后放疗比单用手术治疗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对不可切除的晚期肿瘤,放疗也可能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机会;对术后复发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联合术后放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放疗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现代近距离放疗、同步放化疗等)的应用与放射治疗效果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涎腺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分离被认为是导致恶性肿瘤浸润及转移过程的第一步。在细胞粘附分子中,有几个重要的分子已被证实,其中之一就是β-catenin(β-连环蛋白:β-Cat),它被认为具有介导细胞粘附及信号转导双重活性的多功能蛋白。由于近几年研究不  相似文献   

5.
周辉  唐欣轶  郭燕 《口腔医学》2016,(11):980-983
目的探讨β-防御素3(HBD-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及炎症中表达差异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涎腺良性肿瘤标本87例、恶性肿瘤标本35例、炎症标本46例和正常涎腺组织标本65例,利用SP免疫组化检测HBD-3蛋白在不同疾病类型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利用RT-PCR检测HBD-3 mRNA在不同疾病类型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BD-3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见于胞质和胞核,而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及炎症组织中呈高表达,均表达于胞质,HBD-3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涎腺组织,而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及炎症组织中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涎腺组织相比,HBD-3 mRNA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和炎症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D-3蛋白及基因在涎腺良性肿瘤组织及炎症组织中均呈高表达,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则均呈低表达,且出现了蛋白表达核转移,可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潜能。  相似文献   

6.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腺样囊性癌多发生于涎腺,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主要是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是该治疗方案对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控制效果尚不理想.本文主要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基因分子治疗等方面介绍涎腺腺样囊性癌治疗的新进展,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粘液表皮样瘤是由Stemarf氏在1945年做为涎腺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而提出的,早期将其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型,后来Foote及Frazell氏提出组织学上良性粘液表皮样瘤仍有转移的可能性,因此目前多数作者都将粘液表皮样瘤按恶性肿瘤治疗。发生在大诞腺的粘液表皮样瘤一般认为是起源于导管上皮细胞,发生在小涎腺者则起源于导管上皮细胞或者粘液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PYM)治疗粘液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PYM囊内注射治疗粘液腺囊肿27例。结果 经6个月~2年随访,治愈率达100%。结论 PYM治疗粘液腺囊肿是一种安全高效,快捷简便的治疗方法,尤其适于惧怕手术及拒绝手术治疗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04例涎腺恶性肿瘤术后采用化疗患者,分长期间断化疗(长期化疗)组和单纯手术切除或术后辅助化疗(传统治疗)组,进行3年~14年随访观察。结果发现3年生存率两组均较高(84.8%及82.8%),而5年生存率长期化疗组较传统治疗组高14.7%,10年生存率较传统治疗组高22.2%。因此可以看出术后长期间断化疗可以提高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腺泡细胞癌     
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系涎腺恶性肿瘤之一。过去曾认为它是涎腺的腺泡细胞瘤,其后发现该瘤有浅在恶性,随之称谓腺泡细胞癌。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此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多发病于腮腺,小涎腺罕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涎腺恶性肿瘤中的β-连环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及表达水平,探讨连环蛋白与涎腺恶性肿瘤分化、浸润、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法检测颌面部涎腺多形性腺瘤标本21例,涎腺恶性肿瘤标本52例石蜡标本β-连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β-连环蛋白在涎腺炎症组织中有正常表达,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则是表达显著下调,甚至失表达。β-连环蛋白的表达在恶性涎腺肿瘤标本中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β-连环蛋白的表达在低分化组与高、中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β-连环蛋白的失表达主要发生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涎腺恶性肿瘤。结论β-连环蛋白在涎腺炎症上皮组织中有稳定而强烈的表达,而在涎腺恶性肿瘤存在异常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涎腺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β-连环蛋白的存在与否可能决定肿瘤的侵袭、神经、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同时Envision免疫组化法可以作为研究涎腺肿瘤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carcinoma ,MEC)是涎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 12 % ,恶性肿瘤的 3 0 % [1] 。ME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术后生存率较高 ,一些术后复发的患者仍能够带瘤生存多年。本文就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做一探讨。1 材料和方法选择作者的二所医院口腔科 1983~ 1998年经手术治疗的MEC初治患者 71例 ,随访其 5年内的复发情况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3 9例 ,男女比例 1∶1 2 2 ,年龄 10~ 74岁 ,中位年龄 3 9岁。大涎腺 41例 ,小涎腺 3 0例 ,病程 1月~ 162月 ,平均5 2 75…  相似文献   

13.
HER-2基因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HER-2的表达与涎腺涎腺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形及预后差的关系,观察HER-2表达对涎腺涎腺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探讨HER-2在39例涎腺涎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指标及随访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对涎腺涎腺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结果:HER-2在涎腺涎腺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且和肿瘤的临床分期(P=0.018),组织学分级(P=0.003),淋巴结转移(P=0.002)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P=0.931)和年龄(P=0.520)无关。HER-2高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和低表达患者有显著差异(P=0.03)。结论:HER-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涎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形及预后差有关。该基因表达的检测可用于涎腺癌常规病理检查,作为判断涎腺癌的预后及拟定术后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观察100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肿瘤周涎腺组织,发现恶性肿瘤周阻塞性涎腺炎的发生率(56.25%)高于良性肿瘤周阻塞性涎腺炎的发生率(30.77%),且阻塞程度亦较重。认为涎腺良性肿瘤的缓慢膨胀性生长对周围组织的挤压作用和恶性肿瘤较早的浸润、破坏性生长是涎腺发生阻塞性涎腺炎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对38例单纯阻塞性颌下腺炎的导管上皮增生及化生进行研究的同时,对阻塞性涎腺炎并发腺癌和鳞癌的2个病例进行研究后认为在阻塞性涎腺炎中涎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与鳞化有演变为涎腺腺癌和鳞癌的可能性,因此对阻塞性涎腺炎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35例大涎腺恶性肿瘤疗效分析惠建华,陈维系,潘行元,李卫东涎腺恶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我科目1963~1990年(不包括1966一1972年)共收治135例大涎腺恶性肿瘤,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并着重讨论了单纯手术组与综合治疗组的疗效对比。1...  相似文献   

17.
腺样囊性癌是涎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发生于头颈部的大涎腺 ,口内小涎腺及鼻腔、副鼻窦的粘液腺等 ,占诞腺肿瘤总数的 3.82~ 1 0 %。该恶性肿瘤多无明显症状 ,侵袭性强 ,术前不易诊断 ,术后易复发 ,复发率为 2 5%。我科曾收治一例病程反复复发八年 ,曾在某院以“左右颈部纤维瘤”和“左颈淋巴结核”手术治疗 ,术后复发 ,后经我院手术确诊为左腮腺腺样囊性癌伴颈部转移 ,术后随访 5年未见复发。现对该病造成延误诊断作临床探讨。1 病历报告患者 ,女性 ,32岁 ,1 983年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拇指头样大小肿物 ,无不适 ,未作治疗。 1 987年 2…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部癌瘤细胞系c—myc,c—Ha—ras癌基因扩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已发现有40多种细胞癌基因,并认为癌基因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因而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尚未见研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系癌基因的报道。本文介绍我科对四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细胞系c-myc、c-Ha-ras癌基因的初步研究结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肿瘤细胞系细胞的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北京医科大学颌面外科)、涎腺粘液表皮  相似文献   

19.
腮腺肌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上皮癌又称恶性肌上皮瘤,为1991年WHO涎腺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肿瘤类型,是一种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百例。这种类型的肿瘤曾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腺癌,也有学者认为是恶性混合瘤。由于肿瘤性上皮细胞形态多变,致使肌上皮癌的肿瘤组织、细胞结构呈现多样性,因此对于其细胞学认识、诊断、治疗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本文就腮腺肌上皮癌的细胞形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涎腺结石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碎石术的冲击波对涎腺及脑组织没有造成损伤。结合国外研究情况,我们认为用这种技术治疗涎石病是可行的,是一种很有希望的作手术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