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再娟  吴秋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35-303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将孕周﹤16周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孕24周、孕32周、孕38周观察组孕妇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且观察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巨大儿、高危新生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降低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母亲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高危妊娠和巨大儿发生率及难产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以BMI为标准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分析孕妇体重过度增重、巨大儿发生率、难产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和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5.00%、6.10%和11.96%,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体重增重过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多,是正常组的3倍,且妊高征发病率明显增高。3组分娩方式、难产(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发生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组的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都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BMI和孕妇体重过度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接收的孕产妇4 0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的孕前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309例)、超重组(459例)、正常组(2 518例)和消瘦组(651例),对比4组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根据孕产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又分为孕期体重过轻组(961例)、孕期体重正常组(1 369例)和孕期体重过重组(1 670例),比较3组孕产妇在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4组孕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贫血、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3组孕妇中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贫血、剖宫产率、新生儿的体重和巨大儿发生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不仅会增加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增加产后贫血的发生几率,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产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孕前体重指数过高的孕产妇护理,使孕产妇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保证孕产妇妊娠期的身体质量,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孕妇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傅斌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24-1026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测量450例孕产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M I),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阴道助产、剖宫产、巨大儿以及高危新生儿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和正常组,但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 IGT)、产后出血和低体重儿较消瘦组和正常组略高,无统计学差异;C组的剖宫产率和巨大儿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妊娠高血压疾病、GDM+G IGT、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和高危新生儿率均略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期体重指数及其增长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选择行定期产检的180例正常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孕妇随机分为管理组(n=90)和对照组(n=90),管理组孕妇给予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对照组不进行管理,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管理组孕妇分娩时体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孕妇剖宫产、巨大儿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孕期营养体重管理能控制孕妇体重增重程度,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母婴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对母婴健康影响.方法 选取单胎初孕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及孕期增重≤10,10.5~15,15.5~20,20.5~25,>25.5 kg分组,并分别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5.5 kg孕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明显增加(P<0.05),肥胖组孕期增重>1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正常组孕期增重>20.5 kg孕妇剖宫产明显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关(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妊娠结局有关,孕期合理控制饮食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对体重指数正常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结束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孕妇1 490名,比较营养干预组(n=711)与对照组(n=779)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及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38.0%vs.53.7%;11.7%vs.15.9%;7.5%vs.13.5%;1.5%vs.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结局: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9.71±0.64 vs.9.53±0.94);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5.0%;4.4%vs.8.3%;8.7%vs.13.4%;4.8%vs.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给予妊娠期个体化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83-384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根据BMI分为偏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BMI≥24 kg/m~2),根据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值分为A组(△W<15 kg)、B组(15 kg≤△W≤20 kg)、C组(△W>20 kg)。比较不同孕前体重组、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孕妇的妊娠相关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不同孕前体重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孕期体重增长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妇孕前的最佳BMI应控制在18.5~24 kg/m~2,孕期体重增加应控制在7~15kg,建议孕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态平衡,注意调整体重,从而有效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静然  冯宁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01-1902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关系,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高危妊娠提供依据。方法:以体重指数(BM I)为标准分组,分析孕妇体重增加、巨大儿发生率,以及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明显差异,巨大儿发生率分别是5.8%、6.9%和11.2%,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期增重与新生儿体重成正相关(P<0.05)。肥胖组妊娠糖尿病明显增多,是正常体重组的4倍,肥胖组妊高征明显增加。3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和产钳使用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肥胖组和孕期增重过多者巨大儿、妊娠糖尿病和妊高征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和低体重组,孕前体重指数和体重过度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妊娠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4-453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1082名单胎初产孕妇的孕前身高、体重计算其体重指数,记录其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后,记录有无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剖宫产、经阴分娩)以及分娩并发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结果:①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及产后出血组的孕前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②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子痫前期、巨大儿和剖宫产组的孕期体重增加数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④新生儿体重与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的相关系数为0.207(P<0.001)。结论:对孕前及整个孕期体重的控制可以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