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早期阶段予以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阶段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干预,对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梗塞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两方面对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梗塞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满意,且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价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7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按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运用醒脑开窍法,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降低(P<0.01),但针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今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入院后通过CT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Fegl-Mevyer上下肢评分.结果:(1)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护理前Fegl-Mevyer上下肢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Fegl-Mevyer上下肢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包括理疗及肢体功能锻炼等,治疗2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综合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47±0.32)分比(18.86±0.57)分](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32/34)比76.5%(26/34)](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Ⅲ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79.4%(27/34)比44.1%(15/34)、76.5%(26/34)比38.2%(13/34)] (P< 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促进患者肌力恢复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两组患者的NIHSS及ADL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体检健康的青年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 病例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探讨分析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的总体效果以及安全性,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按照临床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奥扎格雷钠合并血栓通)和对照组(曲可芦丁注射液)两组,每组患者4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分析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体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联合治疗,能够保证整体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自我锻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及锻炼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早期康复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临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康复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康复效果,还能够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对照组)两组,康复护理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为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康复护理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张慧  王杨  周志利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34-1537
目的观察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创伤(TBI)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TBI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亚低温护理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亚低温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电子降温毯,头部和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方法护理。15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治疗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15 d后血液流变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能降低TBI患者的血黏度,能明显改善预后,是临床治疗TBI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治疗TBI的疗效观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24小时排尿次数、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其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24小时排尿次数均降低,而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者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3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神经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hs-CRP、S100β、N...  相似文献   

14.
陈光生  李强 《现代医院》2010,10(6):41-43
目的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强化抗血小板组各40例,两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阿司匹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强化抗血小板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强化抗血小板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p<0.05)和日常生活能力(p<0.05),并没有增加出血时间的发生率,但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训练,20天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下降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恢复患者吞咽功能,大大减少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到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2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对照组中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患者的病情和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动脉硬化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动脉硬化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对患者展开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开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评分(7.93±1.59),对照组(15.25±2.47),研究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脑梗死临床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获取显著疗效,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共计102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6月-2019年12月,按照盲选方式予以随机分组,分为甲组(n=51)和乙组(n=51)。采用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甲组,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的总有效率为96.1%,明显高于甲组的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彩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81-1283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99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诊断为PCI患者300例,其中脑心通治疗患者197例(脑心通组),氟桂利嗪治疗患者103例(氟桂利嗪组),分析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检测结果比较,脑心通组患者与氟桂利嗪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检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粘度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结果比较,脑心通组患者与氟桂利嗪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脑心通组临床治愈率34.01%、总有效率91.37%,氟桂利嗪组患者治愈率17.48%、总有效率3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发生率脑心通组为7.11%,氟桂利嗪组为7.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明显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及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