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胎盘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乙肝病毒 (HBV)母婴垂直传播者胎盘超微结构的观察 ,探讨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细胞学机制。 方法 用 EL ISA双抗夹心法对孕妇静脉血及其胎儿脐血、新生儿静脉血进行 HBV检测。对 5例发生 HBV母婴垂直传播者胎盘用 JEM- 12 0 0 EM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HBV双抗原阳性孕妇 6 0 %发生 HBV母婴垂直传播。HBV母婴垂直传播胎盘的超微结构改变有 :胎盘合体细胞内核糖体增多 ,微绒毛增多、变形 ,合体细胞变性坏死 ;胎盘屏障中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纤维蛋白样物沉积 ,合体细胞间隙、胞浆、细胞核内见多种病毒样颗粒。 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合体细胞并且在其中复制 ,从而使胎儿在宫内被感染。  相似文献   

2.
HBV母婴传播阻断与免疫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者约20亿,其中慢性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发区。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感染时年龄越小,变成慢性携带者的机率越高[1]。因此,采取有效的阻断HBV母婴传播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HBV宫内感染的阻断1.1孕前接种乙肝疫苗(HBVac)婚前常规筛查,HBsAb阴性妇女孕前接种HBVac可打破HBV夫妇→母婴→人群传播链,从而有效防止宫内传播;有报道孕期接种2次HB Vac20μg,新生儿HBsAb阳性率高达84%[2]。1.2孕期常规筛查孕妇HBsAg滴度高、HBeAg…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约8%的人群是慢性HBV携带者,高达50%的慢性HBV感染者是经母婴传播造成的[1].感染时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因此母婴传播阻断对慢性乙肝的控制有重要意义.HBV母婴传播可分为妊娠期、分娩期与哺乳期,或是宫内、产时、产后不同时段.本文从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3个方面讨论HBV母婴传播阻断中临床医生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孕妇及胎儿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孕妇及其胎儿血清、PBMCs、胎盘、胎肝组织中的HBVDNA,探讨HBV宫内传播与宫内感染的可能途径以及孕妇HBV含量与宫内传播发生的量化关系。方法用PCR荧光定量分析法筛选血清HBVDNA阳性的不同孕龄孕妇,定量检测孕妇及其流产胎儿血清、PBMCs、胎盘、胎肝组织中的HBVDNA;对阳性胎肝组织进行HBVDNA原位杂交;对阳性PBMCs检测HBVcccDNA。结果2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孕妇中,11例PBMCsHBVDNA检测阳性,其中9例HBVcccDNA检测为阴性,而胎儿PBMCsHBVDNA检测均为阴性。母血HBVDNA含量不同数量级之间胎盘、胎肝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1,P=0.001)。HBVDNA原位杂交检测显示,2例胎肝细胞内见阳性染色,相应的胎肝组织、胎儿脐血、胎盘组织PCR检测均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传播经胎盘发生,孕妇PBMCs内的HBV不会发生宫内传播;母血HBVDNA含量在106拷贝/ml及以上时,胎盘感染HBV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母血HBVDNA含量在107拷贝/ml及以下时,胎肝感染HBV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有二十多亿人有过去的或现在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其中三亿五千万是慢性HBV携带者。越早感染,越有可能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垂直传播(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及母乳喂养)和日常接触传播。由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使用,母婴传播率已由90%降低到10%。尽管接受免疫预防,仍有10%~15%的婴儿通过母婴传播发展为慢性HBV感染者。因此母婴阻断显得尤为重要,拉米夫定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其在妊娠期使用,目前被列为妊娠C类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孕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是有效的且不影响胎儿发育。综述拉米夫定在慢性HBV感染孕妇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滋养层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丙型肝炎病毒 (HCV)主要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已有研究证实 ,HCV存在母婴传播[1 4 ] ,其传播的途径可能为宫内传播、出生时传播和出生后的母乳、唾液传播。目前 ,关于HCV母婴传播的机制尚不清楚 ,宫内感染可能是HCV母婴传播的主要机制之一[2 ] 。本研究采用HCVRNA阳性血清 ,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感染HCV后的超微结构改变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分离滋养层细胞所用组织为本院妇产科正常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无菌胎盘组织。2 .方法 :(1)主要试剂 :Perc…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妊娠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妊娠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HPV感染对妊娠的影响、母婴传播途径及处理。孕期HPV感染的母婴传播,不但可经产道直接接触传播,还可经血液、羊水及胎盘发生宫内传播,其宫内传播率的高低主要与母血的HPV感染相关。妊娠期HPV感染可能与胎儿窘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畸形有关。新生儿脐血的HPV感染主要与母血的HPV感染相关,而产时新生儿咽部的HPV感染主要与宫颈分泌物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8.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 120例经ELISA法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为研究组,其中60例为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定为双阳组;60例仅为HBsAg阳性,定为单阳组。30例非HBV携带的孕妇为对照组。应用PCR法检测母婴血清及PBMC中HBV-DNA。结果 双阳组中,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5.0%(15/60),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为50.0%(30/60)。母婴PBMC的HBV-DNA阳性显著相关(P<0.05);脐血血清HBV-DNA检出率与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母婴血清HBV-DNA阳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 被HBV感染的PBMC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能是HBV宫内传播的一种机制,脐血PBMC 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脐血清,对早期诊断HBV宫内感染有一定价值;母亲传染性强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母亲胎盘中HBsAg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如何通过HBV携带者母亲的胎盘屏障传播给胎儿,是否能在胎盘中产生HBsAg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胎盘中的HBsAg,以及监测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试图寻找胎盘感染HBV与胎儿宫内感染之间关系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宫内感染又称先天性感染。是一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即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到感染而引起胎儿的宫内感染。造成宫内感染的主要途径是致病微生物通过胎盘的垂直传播,其他途径有孕妇下生殖道感染的上行性扩散和分娩时新生儿的围生期感染两种传播方式。大部分性传播疾病都存在母婴传播问题。例如,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等的母婴传播。国内大量调查发现,在我国新生儿中先天性感染的发病率很高,达5%左右,其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宫内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期暴露感染后,约90%将变成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与年龄呈负相关。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和HBV相关疾病的关键措施。随着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母婴传播阻断率,改善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携带者流行率在西非和东方一些地区较高;一般达15~20%,日本母婴传播率达26.5%,女性乙肝易迁延化、慢性化、病理变化严重者多于男性。本文对血清标志和临床的联系、传播特征和机理及母婴乙肝病毒感染防治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HBvac主动免疫预防法第二针后90%,第三针后95%以上获抗-HBs应答,抗-HBs水平高低,维持时间长短和疫苗保护之间密切相关。但认为疫苗对婴儿和产后母婴传播的保护率较好,母婴围产期感染或宫内感染则主张联合预防。母婴HBV感染的治疗有抗病毒疗法(主要用于母亲和较大儿童)和免疫疗法;免疫抑制剂(用于重症慢活肝)、免疫激活剂(用于免疫缺陷或HBV清除能力低下者)、D-青霉胺和中西药结合疗法。目前对选择和疗效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3.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往有学者报道,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可降低HBV母婴传播率[1,2],但亦有学者提出异议[3],认为妊娠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无效[4,5].本研究分析了538例妊娠晚期使用HBIG和817例妊娠期未使用HBIG的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资料,旨在探讨妊娠期使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及预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已证实人群中HBsAg携带者中的 5 0 %来自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HBV)母婴传播包括 :①宫内传播 ;②产时传播 ;③产后接触传播。1 宫内传播1.1 传播途径虽然早已证实了宫内感染的存在 ,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HBV宫内传播的途径可能为 :①经胎盘传播 ;②经精子传播 ;③经外周血单核细胞传播。1.1.1 胎盘传播 普遍认为HBV宫内感染是经胎盘传播。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为没有胎盘渗漏 ,母血就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 ,因此胎儿宫内感染就不能发生…  相似文献   

15.
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下生殖道或胎盘传播进入宫腔,并可能导致多种不良的母婴结局,如流产、死产、早产、先天缺陷和远期后遗症等。其中较常见的感染来源包括性传播感染、经典的“TORCH”感染及一些新兴传染病。文章参考国际上最新研究和指南,对宫内感染机制、母婴结局及干预对策进行阐述,以优化宫内感染的孕期管理。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 )均存在母婴传播 ,并且由于早期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存在 ,使新生儿成为HBV、HCV慢性携带者 ,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目前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由于目前尚无丙肝疫苗 ,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仍十分困难。本文就近年来妊娠合并乙肝、丙肝的母婴传播机制及预防进展回顾如下。1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 ,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 10 %。慢性HBV感染者约 1 3亿 ,其中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晚期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情况及对胎婴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 42例孕中期、32例孕晚期妇女的宫颈分泌物、母血、胎盘、羊水、脐血、新生儿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HPV - 6、11、16、18型DNA检测。结果 孕中期 :12例宫颈分泌物HPV阳性 (12 / 42 ) ,11例母血HPV阳性 (11/ 42 ) ,9例胎盘组织HPV阳性 (9/ 42 ) ,2 2例羊水标本中 ,仅 1例羊水HPV阳性 (1/ 2 2 ) ;孕晚期 :2 3例宫颈分泌物HPV阳性 (2 3/ 32 ) ,18例母血HPV阳性 (18/ 32 ) ,12例胎盘组织HPV阳性 (12 / 32 ) ,31例羊水及脐血标本中 ,4例羊水HPV阳性 (4/ 31) ,12例脐血HPV阳性 (12 / 31)。 17例异常胎婴儿中有 3例胎儿窘迫、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 1例无脑畸形儿的脐血或胎盘组织HPV阳性。结论 孕期HPV感染的母婴传播不但可经产道直接接触传播 ,还可经血液、羊水及胎盘发生宫内传播 ,其宫内传播率的高低主要与母血的HPV感染相关。新生儿脐血的HPV感染主要与母血的HPV感染相关 ,而产时新生儿咽部的HPV感染主要与宫颈分泌物HPV感染相关。妊娠期HPV感染可能与胎儿窘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系统了解HBV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对HBV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合理预防。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有关HBV母婴传播及预防的研究结果,全面介绍了HBV母婴传播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免疫预防措施及孕期是否进行人工干预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联合免疫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但仍有8%~15%孕妇所生婴儿中存在预防接种无效,发生乙肝母婴传播,孕妇外周血中乙肝病毒(HBV)DNA载量是乙肝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推荐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减少母婴传播,但因大部分产科医务工作者未充分认识,仅少部分对乙肝孕妇进行处理并及时转诊至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治疗。此外,孕妇孕期多机构、多科室就诊非常不便利,并且获得信息不对称,多次就诊潜在增加乙肝相关羞辱歧视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肝病科或感染科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如何处理管理这一人群成为难点。消除母婴传播(E)门诊的建立可健全消除母婴传播服务能力,通过整合艾梅乙患者孕期管理,为感染孕产妇提供标准化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从而有效减少乙肝母婴传播发生。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约有 3 0 %~50 %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 ] ,乙型肝炎慢性化主要发生于围生期及婴幼儿感染HBV。迄今为止 ,只有乙肝疫苗的使用能有效地预防病毒性肝炎。因此 ,本文就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乙肝疫苗接种策略2 0世纪 80年代初乙肝疫苗问世 ,经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已充分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我国曾对血源乙肝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 ,单用疫苗对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在 60 %~ 70 % ,不同方案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对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单用疫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