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肌细胞的分离和保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2.
如何简单分离和选定心肌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肌细胞的简单分离及选取合适的心肌细胞是心脏电生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准备步骤。本文根据作者近年的实践及体会就大鼠心肌细胞的快速分离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并对实验前心肌细胞的选取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各部位心肌细胞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单个心肌细胞是进行膜片钳实验所必需的,同时制备单个心肌细胞是十分困难的。本文回顾了心肌细胞分离的历史,介绍了分离心肌细胞的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详细讨论了心脏不同部位组织细胞分离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4.
单个心肌细胞是进行膜片钳实验所必需的,同时制备单个心肌细胞又是十分困难的。本文回顾了心肌细胞分离的历史,介绍了分离心肌细胞的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详细讨论了心脏不同部位组织细胞分离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5.
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北京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安贞医院(100029)李温斌综述陈室田审校由于动物心肌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技术不断完善,心肌细胞作为一种工具在细胞电生理学、药理及毒理学、能量代谢研究等方面已被广泛应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简单、成功率高的,分离成年SD大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法及二步酶解法获取单个心肌细胞,并与四步法进行比较。结果:二步法可获得横纹清晰、立体感强的单个心肌细胞,初步存活率(79.1±2.9)%,复钙后存活率(46.8±2.8)%,分别显著高于四步法的[(75.2±4.2)%,(40.2±2.2)%,P均0.05]。与四步法相比,二步法酶解所需时间和平均试验成本明显减少[(40.2±3.3)min:(30.1±3.4)min,(115.2±5.7)元:(100.6±7.6)元,P均0.05]。结论:该法快捷、简单、经济、重复性好,为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成功率高的新西兰兔心肌细胞分离方法。方法:比较分离细胞过程中Langen-dorff灌流装置的灌流速度[50r/min(8ml/min)和65r/min(11ml/min)]对细胞分离的影响。结果:与灌流速度为50r/min时比较,灌流速度为65r/min获得细胞所需时间[(33±9.10)min比(19.29±2.73)min]明显缩短,成功率(50%比91%)、存活率[(38.26±2.63)%比(85.71±2.21)%]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灌流速度是影响新西兰兔心肌细胞急性分离的重要因素,65r/min灌流速度能更稳定、成功获取单个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膜片钳实验中心肌细胞快速分离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膜片钳实验中简便、快速分离大鼠和豚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探讨影响细胞分离产量和质量的原因。方法迅速取出动物心脏,挂在Langendorff装置上,分别用无钙台式液和酶液进行灌流一段时间,然后剪取心室部分,置于KB液中将其剪碎吹打分散,筛网过滤将滤液放置在2℃~6℃冰箱中冷藏4h后可进行膜片钳实验。结果用此方法分离出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结构完整,具有良好的耐钙性和较长的存活时间。结论控制好分离心肌细胞分离中的各种实验条件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是分离出适合于膜片钳实验的心肌细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成年小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摸索成年小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观察其电生理特性。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肌细胞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钙电流和钾电流。结果 :本法分离所得心肌细胞横纹清晰 ,一次性复钙 ,可获得 5 0 %~6 0 %的耐钙细胞 ;并具有正常电生理活性 ,易于形成高阻封接 ,可用于钙电流和钾电流记录。结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分离方法经济、简便、成功率高 ,所获细胞具有正常的电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组织块体外原代培养豚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将剪成1mm3左右心肌组织小块,采用心脏组织块体外贴块种植原代培养豚鼠心肌细胞。结果该方法能成功地培养出原代心肌细胞,并能够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鉴定为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T表达阳性,同时具有心肌细胞节律收缩特性,膜片钳可以记录到细胞Ik及Ito电流。结论心肌组织块体外原代培养可以获得较多单个心肌细胞,所获得的细胞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操作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模拟失重96 h对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模拟失重96 h后,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拟失重96 h可显著增高心肌细胞的凋亡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回转器模拟失重可显著增高促凋亡基因p53、caspase-3 mRNA的表达(P<0.05),而抑凋亡基因bcl-2 mRNA则表达显著减低(P<0.05)。结论: 回转器模拟失重96 h致心肌细胞凋亡表达增高,其可能机制是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强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阐述强心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后负荷过重的模型。实验疗程结束后,分别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RT—PCR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 mRNA的表达,同时测量CHF大鼠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分别以地高辛、卡托普利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强心合剂可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能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 mRNA表达,即促进Bcl-2mRNA表达,抑制Bax mRNA表达,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其疗效与卡托普利组相当,且与地高辛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心合剂可能通过调控凋亡基因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延缓或部分逆转心脏重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存活率高和纯度高的心肌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出生1~2 d的SD大鼠心脏,用2.5 g/L胰蛋白酶和 2.0 g/L Ⅱ型胶原酶等量混合液在37℃条件下分次消化心肌组织。以差速贴壁并将时间延长至90 min纯化心肌细胞,48 h后换液。结果: 将心肌细胞24 h贴壁生长,于2~3 d心肌细胞伸出伪足,形成细胞簇,同步搏动,频率约80~130次/min,存活率为(93.9±2.8)%,纯度为(91.9±2.2)%。结论:以本实验的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高、纯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70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70 (HSP 70 )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同时温度诱导细胞产生HSP 70 ,用过氧化氢 (H2 O2 )造成心肌细胞损伤。采用免疫组化 ,DNALadder,流式细胞仪 ,细胞色素C氧化酶比活力的测定 ,电镜观察等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温度诱导后HSP 70在胞浆中大量表达 ,损伤组与保护组凋亡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比活力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电镜观察损伤组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损伤明显 ,并出现凋亡小体。结论 HSP 70可延迟细胞凋亡 ,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兔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进行多种电生理记录。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急性酶解分离技术获取单个兔心室肌细胞,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及多种膜电流。结果耐钙心室肌细胞的存活率在50%~60%,其静息膜电位在-80~90mV,并成功地记录到典型的动作电位及钾、钠、钙等电流。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细胞存活率高且易于进行各种电生理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成年家兔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电生理记录。方法麻醉后取出成年家兔心脏,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急性酶裂解法分离心房肌细胞,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后培养于DMEM培养基。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心房肌细胞进行鉴定,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内向钙电流和外向钾电流。结果本方法分离的心房肌细胞纯度和细胞存活率较高,并使用膜电钳技术成功记录了L-型钙电流和瞬时外向钾电流。结论该方法简便有效,细胞存活率高且为进一步进行各种电生理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过程受遗传基因及其他多种因素调控,在生物体的发育,自身稳定及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学中起重和重要作用。本文着得介绍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基因主财控及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鼠肝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Kupffer细胞是固定于肝脏的吞噬细胞,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对肝脏疾病发生机制中的有关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再经贴壁培养,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吞噬功能试验、电镜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本法能成功地获得高纯度的Kapffer细胞,Kapffer细胞得率为3~5×10~6/肝,贴壁后呈典型的星形及多角形,免疫组化染色示溶菌酶阳性、胞浆内见吞噬的印度墨汁及乳胶珠颗粒,电镜观察细胞表面有发达的伪足、微绒毛,胞浆内含大量溶酶体及吞噬的乳胶珠颗粒。结论:本实验所用的Kupffer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易行、可靠、细胞纯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研究Ku-pffer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10只3周龄Wstar 大鼠,无菌分离脑组织,采用2次酶消化和1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脑微血管片段,接种于35 mm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鉴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神经元-胶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CsA)在不同时间点对心肌细胞形态及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10-3g/L、1×10-2g/L、2×10-2g/L的CsA与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1~3 d)心肌细胞(n=6)共孵育,于2 h、4 h、6 h、8 h和12 h后,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结构及收缩性;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CsA作用2 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各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及收缩性无明显变化。1×10-3g/L和1×10-2g/L CsA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10-2g/L CsA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较其他3组明显增加(P0.01)。作用4 h后,随着CsA浓度的增加,CsA组细胞的收缩性逐渐减弱,胞浆内可见小颗粒逐渐增多;各CsA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与1×10-3g/L CsA和对照组相比较,1×10-2g/L和2×10-2g/L CsA组增加明显(P0.05)。作用6 h后,随着CsA浓度的增加,各浓度CsA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细胞内小空泡逐渐增多,细胞的收缩性逐渐减弱。各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随着CsA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各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作用8 h和12 h后,1×10-3g/L CsA组的心肌细胞出现部分溶解,1×10-2g/L和2×10-2g/L CsA组心肌细胞的损伤严重,出现大面积死亡、溶解。结论:CsA可引起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损伤,收缩性减弱,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可能与其引起的细胞内[Ca2+]i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