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中医小儿体质学说原理,分类研究小儿体质特点,认为不同体质的儿童对体育运动的易感性、耐受性和需求性是不同的,提出了“因质制宜”的儿童体育保健方案。按质分类进行的儿童体育保健,体现了中医学“辩质保健”的特色,对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小儿的健康成长,提高人口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中儿童慢性危重症(pediatric chronic critical illness, PCCI)中医体质分型及预后情况。方法 以2022年1月—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达到PCCI诊断标准及符合《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中“广东地区儿童”定义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病历资料、出院诊断等信息,访谈家长并填写《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收集其临床信息及中医体质分型等数据,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1—12月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住院患儿中,同时符合PCCI诊断标准及《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中“广东地区儿童”定义的2~14岁患儿共53例。53例PCCI中,有基础病者52例(98.11%),其中神经系统疾患23例(43.40%),先天性遗传疾病15例(28.30%)及肿瘤/免疫性疾病4例(7.55%)。其入住PICU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52.83%)、基础病因素(43.40%)及意外伤害(3.77%)。体质分型中虚证体质50例(...  相似文献   

3.
一、因人制宜 根据中医理论的“体质学说”,人的体质分为寒、热、中性三种。寒性体质多怕冷。舌苔白滑热性体质常感口干,易烦躁;中性体质没有寒热偏向。同时.中医以“气”来论述食物属性,食物进入人体会产生“寒、热、温、冷、平”的作用,因此中医强调。不同体质应吃相反特性的水果:热性体质的人要多吃西瓜、木瓜、梨、柚、橙、荸荠、猕猴桃等寒性水果;寒性体质的人要多吃樱桃、橘子、红枣等热性水果;中性体质的人可以多方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中医小儿体质理论与儿童体育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医小儿体质学说原理,分类研究小儿体质特点,认为不同体质的儿童对体育运动的易感性、耐受性和需求性是不同的,提出了"因质制宜"的儿童体育保健方案。按质分类进行的儿童体育保健,体现了中医学"辩质保健"的特色,对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小儿的健康成长,提高人口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长宁区北新泾及程家桥街道社区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的28.5%,8种偏颇体质占71.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男性体质类型与年龄,女性体质类型与年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体质状况受生活起居、饮食营养、社会环境和精神情志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规范合理的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势在必行。结果中显示女性及中年人的体质情况较差,偏颇体质比例较高,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应该倡导中年人以及女性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28.51%,8种偏颇体质占71.49%。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体质状况受生活起居、饮食营养、社会环境、精神情志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立规范合理的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势在必行。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应该倡导中年人以及女性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珉  张翼宙 《时尚育儿》2018,(1):158-159
更年期妇女崩漏,病程迁延,且易反复发作.临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采用中医体质学说,从调整偏颇体质入手,实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对预防和治疗更年期妇女崩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发展迅速,有关中医体质的研究及探讨日渐增多,国家教育部已将中医体质医学确立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十五”及“211”重点发展学科。根据中医体质学说原理,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仅就老年体质之分型以及对各型老年体质抗衰老调理治疗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法 《职业与健康》2009,25(4):433-434
中医体质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占主导地位,是诊断体质健康的“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的外在表面现象,它的评价受到中医体质的影响,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属于次要地位,是诊断体质健康的“标”。充分认识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标本关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其意义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76脾虚体质儿童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中医组与参照组(n=38).为两组患儿均实施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常规西医保健干预,中医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保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体格发育情况及体质转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中医组患儿身高、腰围以及体重均显著改善,与参照组患儿各项指标具有具有明显区别(p<0.05).中医组患儿中体质正常23例,参照组体质正常14例,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中医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身体素质,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重指数(BMI)与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为提高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对丽水市城区幼儿园进行分类,随机抽取25所幼儿园中3 484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测量,以及体质健康指标10 m往返跑、网球掷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6个项目监测,按照我国“2~6岁儿童BMI标准”进行BMI评价,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监测综合评定,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BMI与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 484名儿童中,男童1 860名(53.39%),女童1 624名(46.61%),根据BMI评价,消瘦77人(2.21%),正常体重2 765人(79.36%),超重424人(12.17%),肥胖218人(6.26%),男女童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6,P<0.001)。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这四组儿童的体质监测不合格率分别为38.96%、7.63%、13.44%、31.65%。不同BMI的四组儿童间比较,在体质监测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网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不同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调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SF-36量表、亚健康状况筛查表及症状体征表对1000例不同中医体质人群样本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偏颇体质人群易发生亚健康,主要对应的是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和阳虚质。结论:清远市社区体质偏颇人群中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人群易发生亚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成都市双流区学龄前儿童体质现状,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水平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发展特点。方法 2017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130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 幼儿部分) 进行体质测试,实际检测儿童1 077名,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体质总分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不同性别儿童的体质总分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综合评级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对双流区5所公立幼儿园的1 077名 3 ~ 6 岁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测量,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为 87.16% 。体质总分方面,男童及女童不同年龄组间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4岁组及4.5岁组的男女童体质总分存在差异,且均为女童优于男童。体质评级方面,男童及女童优秀率最高的年龄组分别为5.5岁组(7.69%)与4.5岁组(12.06%);各年龄组的女童的优秀率均高于男童,但仅有4.5岁组男女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都市双流区 3 ~ 6 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每一种体质的人群都应该形成自己独道的体制养生法。那么在立秋到秋分这一阶段,也就是中医所讲的长夏之际,不同体质的人群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根据临床上的征候、脉象、舌苔的不同,介绍以下八种病理体质人群具体的养生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中医寒热体质调查问卷,对女性的寒热体质的特点进行探讨。方法以10岁和“五七”年龄为界,对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体质分布进行观察;运用寒热相关问卷对寒热体质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5岁后,热性体质者由24.69%降至16.22%,平和体质者由57.81%降至51.35%,寒性体质者的比例明显增加,由17.50%升至32.43%;寒性体质组和热性体质组的差异症状主要集中在四肢和消化系统。结论阳气在女性寒热体质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提供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丰富和发展中医体质学.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院18~25岁的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艾森克人格、基本情况调查.采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平和质人群个性外向稳定;气虚质、湿热质、疲血质、气郁质人群内向不稳定;阳虚质、痰湿质人群内向稳定;阴虚质人群外向不稳定;特禀质人群人格心理特征因人而异.结论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人格心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对不同偏颇体质类型人群采取相应的调体措施,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春季是风邪最盛的季节,“贼风邪气”多,很容易因风邪外感,引起皮肤疾病。如果一个人体质好,或者是非过敏体质,那么即使接触再多的风邪,也不一定致病,但如果是过敏体质,则很容易“中枪”。  相似文献   

18.
过敏体质中医称之为特禀质.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是“正气低下,外邪入侵”所致,中医药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优势,被过敏困扰者不妨让中医来“把把脉”. 中医的特禀质即西医的过敏体质 体质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一.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薛征介绍说,中医“同气相求”理论认为,患者的偏颇体质与相应病邪之间存在相互类聚和同化的现象,因此辨明体质有助于判断病邪从化和转归,在治疗时加以利用,即可洞察先机,既病防变,又可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9.
程琳  李忠  张韡  赵淼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99-1501
探讨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与失眠的关系,为大学生失眠的中医调理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 应用中文版雅典失眠量表和中医体质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南阳市1 08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失眠状况及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分析.结果 35.7%的大学生存在失眠现象(386 名),男、女大学生失眠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1,P<0.05).中医体质分布调查对象中平和体质仅占25.8%,偏颇体质中以阴虚质最多(16.7%).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大学生的失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51,P<0.05).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为失眠的保护因素,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危险因素(P 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失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相关性,可从调理体质的角度改善其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方静萍 《智慧健康》2022,(1):22-24,36
目的 分析探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2020年接收治疗脾虚体质儿童3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中医保健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病情治疗情况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