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24小时早搏的昼夜分布是否呈周期性这一问题,我们对40例频发性室早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白天和夜间平均每小时的室早数分别为43.65±9.80,25.7±11.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天(7—23小时)平均每小时室早数高于夜间(0—6时)。发现室早频数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
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现对我院资料完整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的40例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检查对象和仪器我院自84年4月至91年10月共记录766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其中40例发现室性心动过速。40例中男35例,女5例,年龄34~79岁,平均58.43±13.5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28例,可疑冠心病1例,高心病1例,风心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心肌炎4例,心律失常3例;其中冠心病占72.5%,其他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对50例高血压病人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发现左室肥厚有关。1资料1993-1995年在本院对50例高血压住院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三位片及心脏超声检查除外了其它心血管疾病。病人年龄45~70岁,分为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两组。2方法每份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按lowh分级分五级,lownⅠ级:单一室早24小时小于700次,lownⅡ级:单一频发室早24小时大于700次,lwnⅢ:同时伴多型或多源室早,lownⅣ级:室早同时出现成对或短阵室速,lownⅤ:室早同时出现ROMT。3讨论结果显示,级别较高的室早1wnⅢ-Ⅳ级与高血压出现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8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9例,年龄在40岁~78岁之间,平均59岁。本组病例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中确诊,其中偶发室早31例,频发室早15例,多源5例,室速、室颤7例。 1.治疗 一般经AMI常规治疗,如果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立即用利多卡因50mg—100mg静脉注射,每5分钟—10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心率变异性 (HRV)已成为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一种定量指标 ,自主神经逐渐被认识到是心律失常发生和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0 0例的HRV变化规律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观察本院从 1996~ 1998年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0 0例 ,男 58例 ,女4 2例 ,年龄 6 5 4 8± 7 12岁。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氏分级分为频发室早组 6 0例 ,VPBS≥ 30次 /小时。非持续性室速组 4 0例 ,心室异位搏动≥ 3次 ,频率≥10 0次 /分 ,30秒内自行终止。病因包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频发室性流出道早搏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的射频消融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和频发性室性早搏进行了导管射频消融。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 4 6 2± 7 1 )岁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确定室速和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点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早搏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结果  60例室早室速与多数起源于心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呈左束支阻滞形态 ;左室流出道室早室速QRS波均呈右束支阻滞形态。消融即刻成功率 96 6 % ( 5 8/60 )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室早数为( 2 0 4 1 6± 1 891 )次 ,室速 ( 31 4± 73)阵次 ,消融后室早数 ( 1 2 2± 1 40 )次 (P <0 0 0 1 ) ,无室速再发。所有病人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 1 9± 6)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 ,复发率为 3 4% ( 2 /5 8) ,随访期间亦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而安全地消除正常心脏单形室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表明: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常见,但严重室性及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较扩张型心肌病发生率低。有晕厥史者10例,多发生于活动时,其中5例无室早发生,3例为单源偶发室早。有心功能不全者,左室肥厚者短阵室速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 室性早博(以下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心肌缺血性疾病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为探讨其发病规律,我们对24例心肌缺血合并室早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材料本组24例,劳力型心绞痛20例,卧位型心绞痛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45—79岁,平均61岁。病人符合下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检查的患者384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心律失常进行归纳和统计.结果 384例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56%).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276例,占71.9%,其中含室早二、三联律147例,占38.3%;房性早搏311例,占81.0%,其中房早二、三联律112例,占29.2%;短阵室速14例,占3.6%;短阵房速71例,占18.5%;心房纤颤57例,占14.8%;窦性停搏7例,占1.8%;窦房传导阻滞4例,占1.0%;房室传导阻滞51例,占13.3%;束支传导阻滞31例,占8.1%.普通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173例,占45.1%,其中室早二、三联律29例,占7.6%;房性早搏187例,占48.7%,其中房早二、三联律59例,占15.4%;短阵房速17例,占4.4%;心房纤颤31例,占8.1%;房室传导阻滞14例,占3.6%;束支传导阻滞检出13例,占3.4%;短阵室速、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未检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心房纤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可用于评价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心群失常及治疗,我们对65例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并与同龄期健康老人作对照。同时,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认识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65例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病,排除继发性原因,并除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65例中男50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70±4.2岁)。同时选择20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男12例,女8例;年龄60~76岁(平均69±6.2岁)。二、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钾浓度与校正QT离散度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为AMI的患者 82例 ,于入院即刻抽血测血清钾浓度 ,记录体表心电图 ,测量QTcd ,同时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检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82例AMI患者血钾浓度平均为 (3.5 1± 0 .6 5 )mmol/L ,低血钾共 36例 ,占 43.9%。低血钾组QTcd平均为 (6 1.3± 15 .1)ms,正常血钾组QTcd平均为 (34 .1± 15 .3)ms。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在低血钾组为 80 .5 6 % ,正常血钾组为 19.5 7%。结论 AMI后早期血钾浓度降低者QTcd明显增大 ,更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不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冠脉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ST段抬高形态特征分为“墓碑形”组15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7岁±78岁(57.5±10.1)。通常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8岁~85岁(56.5±9.80)。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按WHO标准。1.2 方法:患者入院行常规12导联或16导联心电图(加做V7、V8、V3R、V4R导联),均住在CCU病房,持续24小时~48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护。1.2.1 “墓碑形”ST段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 (Holter)是捕捉心律失常、监测心脏事件最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解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异常动态心电图的分布状况及流行病学趋向 ,作者对 2 10例 6 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 2 4小时Holter监测 ,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10例受检者均为本院 1996年 12月~2 0 0 2年 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 ,其中男 12 7例 ,年龄 6 0~ 83岁 ,平均 (6 7 0 0± 5 39)岁 ;女 83例 ,年龄 6 0~ 96岁 ,平均 (6 7 5 2± 7 6 0 )岁。两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临床及各项检查诊断为冠心病 10 7例、典型心绞痛 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QT离散度 (QTd)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肥厚程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2 5例 ,正常对照组 2 4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左室重量 (LVM ) ,记录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同步 1 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间的QT间期计算QTd、QTcd ,比较QTd、QTcd与左室重量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①肥厚型心肌病组LVM、QTd、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30 5 .2± 94.1 g与 1 50 .6± 32 .8g ;80 .2± 1 6 .5ms与 35 .6± 7.6ms ;86 .4±1 7.5ms与 40 .7± 9.1ms,P均 <0 .0 1 ) ;②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LVM、QTd、QTcd明显高于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分别为 375 .4± 91 .6g与 2 72 .2± 77.3g ;93 .8± 1 5 .8ms与 73 .8± 1 2 .8ms,P均 <0 .0 1 ,98.1± 1 7.7ms与 80 .8± 1 4 .9ms,P <0 .0 5) ;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M与QTd、QTcd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72 4 7和 0 .6450。结论 :肥厚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是导致QTd、QTcd增大的主要原因 ,可作为反映心肌复极弥散程度的指标 ,QTd、QTcd的增加可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元明显症状。本文对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出NSVT的56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了解其特点。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NSVT均为我院1992~1996年2月间DCG检测发现的老年患者。NSVT诊断标准[1]:室早连续3次以上,持续时间少于30秒。其中男性27例,平均年龄70.85±8.45岁;女性29例,平均年龄70.76±7.66岁。1.2病因:冠心病28例(50%);肺心病10例(17.9%);冠心+肺心3例(5.3%);心肌病5例(8.9%);先天心1例(1.7%);风心病5例(8.9%…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发生率较高,尤以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多见,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问题一直是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我院对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以及普罗帕酮和极化液联合治疗并进行观察对比,发现普罗帕酮联合极化液治疗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疗效较好。现报告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40例难治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55±19)岁,其中冠心病1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心肌炎2例,原因未明4例。室性期前收缩均由心电图确诊,且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估测病理性室早的作用.方法:选择静息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室早患者240例,进行24小时DCG检查,选择MV1、MV3、MV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资料,患者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和睡眠情况.结果:184例心脏病患者室早频度18~25921次/24小时,有18例(该组9 8%)室早<100次/24小时,18例中lown室早分级>3级4例,伴有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4例,缺血型ST-T改变6例.本组lown分级>2级170例(2例60例,3级46例,4A级42例,4B级22例).56例非心脏病患者,室早频度20~603次/24小时,有28例(该组50%)室早100~603次/24小时,无1例lown分级>3级.按lown分级程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88 65,P<0 001).心脏病组室早发生最多(每小时室早数)时间在活动和睡眠中分别为150例和34例.非心脏病组室早发生最多的时间在活动中和睡眠中分别为5例和53例,两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X2=51 21,P<0 001).结论:在动态心电图上对室早的评价和预后的评估,不能完全依照普通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应对照日志,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正确地对室早进行评价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8年 12月~ 1991年 12月对 2 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冠心病患者 2 18例 ,男 15 2例 ,女 6 6例 ,年龄 37~83岁 ,平均 5 3 1岁。其中起病后 4~ 8w ,病情稳定的急性期后心股梗塞 (MI) 2 2例 ,男 17例 ,女 5例 ,占10 1%。劳力或自发性心绞痛 (AP) 196例 ,男 135例 ,女 6 1例 ,占 89 1%。2 结 果2 1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 2 1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 412例次 ,其中以室早、房早、室早二联律、短阵房速最多风 (表 1)。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短阵性室速、室性停博、间歇工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19.
倍他乐克(metoprolol)是一种心脏选择性无内源交感活性的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为证实倍他乐克对老年人室性早搏(室早)的治疗效果,我们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技术观察了倍他乐克(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产)治疗老年人室早的疗效,并与慢心律进行对照。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有临床症状,室早持续2个月以上,动态心电图监测每小时室性早搏>100次者作为治疗对象。倍他乐克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60~82岁,平均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16例,心肌病2例,不明原因6例。室早病程平均5.2年。其中17例过去曾接受一种或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熟悉与了解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方式并讨论其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录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女比例7:3,年龄均在60~80岁之间,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各位25例;同时对甲乙两组患者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测并记录,而对乙组继续用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生活记录。分别对甲乙两组心电图分析患者心律失常,得出结果。结果:甲组分析心电图确诊为患各种心律失常的患者共8例,疑为心律失常患者为9例,排除心患律失常患者8例;乙组确诊分别为15/1/9例。结论:甲组心电图检测患心律失常率明显低于乙组,说明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的结合分析,可以提高确诊心律失常率,也可以辅助诊断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