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小儿病毒性肠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除可通过补液、纠酸和内服中西药治疗外,还可以广泛地应用肠道外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捏脊、穴位注射、激光和电磁疗法等。下面就肠道外治疗的常用方法简述如下。 1 针灸疗法 目前认为针灸可以减慢肠蠕动,有解痉镇痛镇静的作用。一般轻型腹泻,可单用针灸疗法,重型腹泻也可用针灸辅助治疗。腹部穴位和长强穴,宜用灸法,肢体穴位多用针法。在针法与灸法并用时,宜先灸后针。小儿对针刺疗法往往感到恐惧,不能很好地配合,在治疗中要耐心解释。小儿进针常用点刺快速进针、捻转进针或押手捻转进针等方法。根据病情不同,予以轻、中、重不同的手法。刺激后一般不留针。针刺法常取合谷、足三里、大肠俞、三阴交等穴,发热者加曲池、少商。对急性腹泻一般每日针治1次,迁延慢性者一般为每周3次,隔日进行。针刺治疗时,要避免晕针、滞针、断针以及误伤重要脏器等异常现象的发生,万一出现,应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腹泻系指肠管蠕动加快,分泌功能旺盛以及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致使肠内容物迅速通过肠腔,引起排便次数比平日增多的临床症状。为了患儿早日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室内保持安静,清洁通风,注意保暖,防止着凉感冒,头侧卧偏向一边,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其次,密切观察病情:呕吐物次数、量,排尿次数、量,大便次数及量,并有记录,以便估计患儿丢失水分量的多少,作为补液的参考。脱水轻的可给予口服补液盐,严重的给予静脉补液。静脉补液对于脱水的患儿来讲是重要的治疗措施,有时有起死回生的作用,所以首先应保证输液管道的通畅,按时、按速、按医嘱完成输液过程,并观察脱水程度,如脱水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有较多的液体尚需输入,应把脱水纠正情况通知医生,以决定是否减少输液量。如液体总量即将输完,尿仍很少,脱水症状仍未完全纠正,也应通知医生,以决定是否增加输液量。同时输液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儿呼吸、心跳情况,如呼吸急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肠炎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临床上以急性腹泻起病,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呕吐,半数以上同时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本病发病高峰大都在9~12月间,故又称“秋季腹泻”。西医认为本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所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约5~8天,个别患儿可延至30天,多数为轻症,但也有致命重症,如严重脱水及电解区索乱。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93年10月至1994年12月,应用病毒唑治疗急性病毒性肠炎30例,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本院儿科诊断为婴幼儿急性病毒性肠炎的住院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  相似文献   

7.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越来越多。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腹泻中,半数以上为病毒所致。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包括中国)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发生在第三世界,导致每年500万小儿死亡,也就是说每天有13000多小儿死于腹泻。为此,WHO于1978年提出了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每年可减少100万小儿死亡。 我国的经济条件虽优于亚、非、拉,但仍属第三世界,腹泻仍为常见多发病,近10年来我国对病毒性腹泻的研究与控制已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大面积的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查清了小儿腹泻的发病规律及主要病原;1992年又总结并制订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使腹泻病控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978年庞其方等在北京的一次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流行病原学研究,以电镜方法检出轮状病毒,首次  相似文献   

8.
思密达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120例黎月华李颖邱真(山东煤矿总医院,济南市250022)关键词思密达;病毒性肠炎;治疗;小儿我科1996年以来应用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集团生产的思密达(Smecta)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9.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肠道中存在着数以十万亿计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有益的生理性细菌占95%以上,有害的细菌仅占极少数,如果破坏这种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就会出现疾病。微生态疗法就是补充各种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人体天然屏障以拮抗或抗御外界病源的侵犯,促进病人痊愈。现将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微生态变化与微生态疗法介绍如下。 1 肠道正常曹群与生理作用 现巳发现正常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群及少量的需氧菌群,共同组成了一个正常菌群。经研究表明,机体与正常菌群是互相依赖,共同生长,保持着机体的微生态平衡。人体为正常菌群提供营养,为其定檀提供有利条件,而正常菌群特别是居于优势的厌氧茁则对维护机体健康承担着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郭伟  蒋燕 《浙江医学》1999,21(9):567-567,569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毒性肠炎,我院在1997年11月~1998年2月小儿秋季腹泻流行期间应用思密达加酪酸菌制剂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73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2岁;(2)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镜检正常或白细胞0~3/HP、脂肪球 ~ /HP,培养阴性;(3)发病≤4天。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5月~23(10.96±4.68)月;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月~23(11.44±4.85)月。治疗前病情:治疗组发热22例(56.4%),流涕13例(33.3%),咳嗽7例(17.9%),呕吐27例(69.2%),腹泻次数<10次/天22例(56.4%)、≥10次/天17例(43.6%),病程2.85±0.88天;对照组发热20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液体疗法和合理的饮食喂养。轻-中度脱水完全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仅少数重度脱水需要静脉输液。 病毒性肠炎静脉液体疗法:重度脱水应先用静脉补液,尤其是吐泻严重,伴休克,酸中毒和毒素中毒或中毒性休克者。补液前应测定血钠,决定脱水性质。等渗脱水,血清钠为130~150mmol/L;高渗性脱水,高于150mmol/L;低渗性脱水,低于130mmol/L。脱水程度:重度脱水,丢失体液约为体重的10%以上;中度脱水5%~10%;轻度脱水少于5%。 1 常用的静脉溶液 ①等张液: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2:1等张含钠液(2份NS:1份1.4%NaHCO_3)②低张液:2/3张液(4份NS:3份G:2份·1.4%NaHCO_3或2份1/6M乳酸钠),1/2张液(3份G:2份NS:1份1.4%NaHCO_3,或l份1/6M乳酸钠);1/3张液(6份G:2份NS:1份1.4%NaHCO_3);1/4张滚(10%GS100ml加5%NaHCO_35ml加10%KClZml,即维持液)③高张液:10%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钾溶液。④碱性液:血浆,11.2%乳酸钠(1M);5%碳酸氢钠。  相似文献   

13.
刘曼 《中外医疗》2016,(29):67-6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95例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165例,A组给予利巴韦林、思密达、补液治疗,B组给予喜炎平、思密达、补液治疗,C组在A或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比较3组治疗效果和退热、止泻、止吐、住院时间。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2.4%,B组总有效率为85.5%,C组总有效率为95.2%,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C组在退热(20.7±2.9)h、止泻(42.1±3.7)h、止吐(22.3±3.1)h、住院(6.0±1.7)d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A、B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病因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腹泻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15.
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病毒性肠炎,特别是轮状病毒肠炎,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但其并发症严重,常可危及生命,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采用综合疗法,现总结治疗体会,以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龚就成  吴荷英 《河北医学》2000,6(9):845-84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月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住院患儿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试行 ) [1]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 18例 ,女 12例 ,对照组男 2 2例 ,女 8例 ,治疗组 <6个月 4例 ,6~ 12月 15例 ,>12月 11例 ;对照组分别为 7例、14例、9例。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大便均为稀水样便 ,少数伴有少许粘液 ,大便次数每日为数次至数十次 ,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咳嗽、呕吐、咽部充血、肺部罗音及脱水。本病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 :每日腹泻数次 ,稀便或稀水样便 ,无热或低热 ,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运用红外线偏振光联合推拿疗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80例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均来自平邑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间住院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其中治疗组男117例,女73例;对照组男111例,女79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营养不良儿有新陈代谢失常,各组织器官功能低下,故此类小儿患病毒性肠炎时,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均不同于普通病毒性肠炎。 1 消化系统特点 营养不良儿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失调,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胃肠道粘膜变薄、萎缩,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加之营养不良小儿免疫力低下,茵群失调,肠粘膜局部的分泌型IgA含量减少,很容易继发细菌和病毒感染。 2病理生理特点 营养不良小儿体内缺乏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血钠下降,常低于130mmol/L,体内总钾量明显减少,但由于细胞破坏,细胞内钾离子释放到细胞外,故血钾可正常或稍低,在补液、纠正酸中毒后,细胞外的钾向细胞内转移,更易造成低钾血症,细胞外液  相似文献   

20.
病毒唑滴鼻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自1994年以来应用0.5%病毒唑注射液滴鼻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同期50例对照组病人比较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观察对象,选择年龄在6个月—8岁,病程在3天以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部充血为主要表现,白细胞总数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细胞正常作为观察对象,一共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