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膀胱全切术后或膀胱功能丧失后,尿流改道术式有多种:一种术式的优点主要看其术后生活质量好,对病人损伤小。近10年国内报告了多种可控代膀胱术式,其中以可控回结肠膀胱术式被多家医院采用。我院1994年1月-8月对4例病人施行本术式,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50岁、21岁、56岁、46岁;除21岁女性病人为外伤性尿道闭锁,其余3例均为膀胱癌。 1·2 手术方法 ①膀胱全切术后(21岁女病人未做膀胱切除)。②探查腹腔,切除兰尾。③距回音12cm处截断回肠。④游离盲、升结肠及肝曲并截取30cm结肠。⑤回横端端吻合并闭合系膜裂孔。⑥用链霉素溶液和甲硝唑溶液冲洗所截取回结肠段。⑦沿系膜对侧结肠带纵行剪开盲结肠并以3个0肠线连续折叠缝合,使之成囊袋状。⑧将两侧输尿管於结肠囊袋后壁结肠带上行抗返流吻合,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20cm,固定防滑脱。经回肠输出段引出。⑨於回肠袢系膜对侧以1号丝绒将回肠袢内翻折叠  相似文献   

2.
<正> 针对回盲部切除术后失去回盲瓣而引起的一些术后并发症,我们选用下列术式,回肠结肠端端套人式吻合,三瓣式回盲瓣重建术或二瓣式回盲瓣重建术。从1987年7月至1991年12月共行此手术2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4岁。急诊手术14例(60.81%),其中肠套叠回盲部坏死3例,回盲部扭转肠坏死3例,阑尾粘液囊肿扭转致肠梗阻、肠坏死4例,回盲部肠系膜严重挫伤2例,克隆氏病2例,以上14例均行回盲部切除;择期手术9例,其中回盲部结核3例,阑  相似文献   

3.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邓家忠  赵冰凌 《广西医学》1999,21(6):1282-1283
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术具有抗输尿管返流、抗尿失禁、插管导尿顺利的优点(1),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发生漏尿,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于1997年11月至1998年12月对4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术,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良好,4例均未发生术后漏尿现象。现将术后预防漏尿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3例,女1例,年龄43~67岁,平均57.75岁,4例均有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术前经膀胱镜检及病理确诊为膀胱癌,其中3例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级,1例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级。全部行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  相似文献   

5.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我院 2年来为 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5 5~ 71岁 ,平均 5 3岁 ,为浸润性或多发性膀胱肿瘤。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硬脊膜外麻醉下 ,先按常规方法作根治性膀胱切除 ,术后再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①肠段截取 :距离回盲瓣 1 0cm处切断回肠 ,2 5cm处切断结肠 ,在保证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分离部分肠系膜 ,作回肠和横结肠端端吻合 ,恢复肠道连续性 ,常规行阑尾切除 ,游离肠袢用 0 .2 5 %碘伏反复冲洗 ,…  相似文献   

6.
<正> 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回盲部穿孔,多采取分期手术方案。我院从1985年7月—1995年7月采取1期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处理回盲部穿孔共24例,占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处理回盲部穿孔共24例,与同期右  相似文献   

7.
1998年以来 ,我们对 3例病情不同的患者实施了急诊情况下的右半结肠切除 期肠吻合术 ,术后患者顺利康复 ,无吻合口瘘发生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女 ,4 0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痛 3天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瓣处有一直径 3cm肿瘤 ,在未做肠道准备的情况下 ,行回盲部切除 ,结肠回肠 期吻合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痊愈出院。例 2 ,男 ,5个月。因腹胀 ,腹痛 4 8小时入院 ,诊断为肠套叠 ,结肠充气复位失败。急诊手术 ,术中发现升结肠部分坏死 ,急诊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回肠 期吻合。术后患者如期痊愈出院 ,无并发症出现。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6岁。左腹横断伤。横断刀口前至脐 ,后至脊柱。升结肠断 ,脾、左肾均受不同程度损伤。在基层医院行Ⅰ期手术治疗 ,脾、左肾均切除 ,升结肠近端于腹壁造瘘 ,远端关闭后置回腹腔 ,体表伤口一期愈合。 4周后于我院行Ⅱ期结肠吻合术 ,术中我科将大肠镜由肛门常规插入 ,行至关闭的结肠盲端 ,关闭手术室灯光 ,外科医生于腹腔内找寻大肠镜灯光 ,即找到游离的结肠盲端。退镜 ,外科医生行结肠吻合术。本法省时、准确的找到游离的结肠盲端 ,减少了患者的负损伤。大肠镜在结肠吻合术中应用一例@曹金恒$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腔镜科!内蒙古牙克石…  相似文献   

9.
结肠血管畸形常是急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由于病变小、位于粘膜下,常难以诊断.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后,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水平.我院自1989年6月,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证实3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例1:女,60岁.反复间歇出现暗红色血便1年余.曾先后3次气钡造影,未见明显病变;纤维结肠镜示回盲部有0.6×1.0cm糜烂出血区;用60%泛影葡胺40ml 美蓝2ml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回结肠动脉远端血管增粗、扭曲,并有2处造影剂外溢,诊断回盲部血管畸形伴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15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25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结肠肠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直肠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4次/日,平均2.3±1.1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5次/日,平均2.5±1.2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3~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日。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 病例摘要患者,女,28岁,顽固性便秘,不规则腹痛3年,怀孕后症状加重,于1992年9月15日入院,体检:右上腹可见肠型,无蠕动波,触诊有20cm×10cm×8cm软性包块,可上下及左右移动,清洁灌肠后包块明显缩小,泌尿系和外生殖器无异常,钡剂灌肠透视所见:钡剂顺利进入乙状结肠,到降结肠近脾区有一钡剂充填之管状文通口,从此钡剂进入两股肠管,一股沿正常结肠走行顺利到达回盲部,另一股下行至盆腔,横跨骶前迂曲向上延伸至右上腹,其盲端有巨型囊性扩张,囊内钡剂充填,X线诊断为巨大结肠重复畸形(附图),于1992年9月  相似文献   

12.
<正>患儿,男性,2个月,于2010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出生后即有呕吐、腹胀、排便延迟,曾有血便。摄取立位腹平片检查,可见低位肠梗阻征象。结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显示:全结肠细小,肠管宽约1.0 cm,直肠段肠管形态不规整,呈锯齿状边缘,结肠袋浅、少,肠壁较光滑,肝曲、脾曲较为圆钝,结肠框短缩,回盲部位置较高,回盲瓣开放,钡剂进入小肠,见末段回肠扩张。诊断:全结肠型先天性巨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进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复杂且历时较长的手术 ,我院泌尿外科自 1998年 2月~ 1999年 2月行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 11例 ,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效果良好 ,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例病人中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5 8~ 76岁 ,平均 67岁 ,11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8例 ,腺癌3例。2 术前准备与护理2 .1 心理护理 盲升结肠去结肠带可控性膀胱术的特点 :取包括 10cm长回肠的盲升结肠 ,切除前外侧的两头结肠带 ,结肠远端封闭做成贮尿囊 ,…  相似文献   

14.
1996~ 1999年 ,我们通过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结肠克隆氏病 4例 ,1例手术 ,3例病理证实 ,现回顾分析其X线所见。1 病例介绍例 1:男性 ,2 8岁。腹泻 ,消瘦 3个月 ,无便血 ,近 2个月后下腹疼痛 ,同时 ,可触及手拳大小包块。临床初步诊断 ,回盲肿物 (阑尾周围脓肿 ) ,不除外肿瘤。X线检查所见 ,灌肠见回盲部充盈不完整 ,明显短缩 ,粘膜无明显破坏 ,同时与结肠肝曲 ,横结肠起始段在外侧壁 ,内侧壁分别有粘膜颗粒状增生 ,肠管有局限性偏一侧轻度狭窄 ,肠壁柔软 ,无僵硬感 ,诊断结肠局限性肠炎。手术探查盲肠有 6cm× 4cm× 8cm大小…  相似文献   

15.
陈钟秀  俞建平 《浙江医学》1993,15(5):291-292
近年来大肠癌、肠外伤等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使结肠造口术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造口术虽然简单,但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为了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兹将我院1973年2月~1993年2月所作结肠造口术162例中发生并发症的89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62例中男性96例,女性66例;年龄6天~84岁,平均58岁。大肠癌148例,结肠损伤12例,先天性结肠闭锁2例。造口方式包括横结肠端式9例,袢式33例;降结肠端式18例;乙状结肠端式64例,袢式20例;隐  相似文献   

16.
黄进  李文佳 《四川医学》2001,22(7):659-659
我院普外科自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结肠急诊一期吻合、修补术中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覆盖于吻合口或缝合口以预防肠瘘 ,共施行 52例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 52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2 3例 ,年龄 18~ 75岁 ,平均 4 6岁。1.2 结肠病变原因 :结肠癌致肠梗阻 12例 ;高位直肠癌肠梗阻 2例 ;回盲部炎性假瘤 3例 ,其中伴不全梗阻 2例 ,1例无梗阻 ;结肠损伤 17例 ;盲肠阑尾根部大型穿孔18例。1.3 结肠病变部位及手术类型 :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 7例 ,横结肠癌行横结肠切除 2例 ,降结肠癌行左半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结肠—肛管吻合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总结 1983年 6月~ 1998年 6月 12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行保留回盲瓣结肠 -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伤口感染 1例 ,骶前感染 1例。随访 11例 ,随访时间 1~ 16a。 2 4h排便中位数为 7次 (6~ 11次 /2 4h)。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 保留回盲瓣结肠 -肛管吻合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6年一1998年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46例,现将诊治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lits床资料本组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最小出生后2天,最大9岁,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年龄出生后4-18月45例,9岁1例。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者43例,在降结肠者3例。手术方式均采用结肠切除,结肠于直肠后拖出或改良式Duhalnel。环形压榨钳脱落时间术后7-12天。无盆腔感染。44例一次性手术治愈,有2例出现直肠残端保留太长而形成育袋,再次用环形榨钳而治愈,无1例死亡。随访均无大小便失禁及肛门狭窄,手术效果良好。2讨论2.1诊断体会先天性巨结肠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控性回肠,盲结肠膀胱术的优越性,方法:1992年5月-1998年5月采用可控性回肠,盲结肠膀胱术15例,术中利用回盲瓣回肠成形可控性的排尿管,盲结肠成形为贮尿囊,患者术后可在不同时间,地点自行导尿,结果:15例术后效果满意,2例因心脏病和转移癌死亡,13例均健在,8例可参加正常社会交活动,贮尿量最大600ml,最小300ml,排 的可控性比较满意,结论:肠管取材方便,全膀胱切除后回盲结肠膀胱术增强了贮尿和排尿的可控过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1岁。发现右下腹包块半月,伴触痛及腹胀。查体:消瘦体型,腹平软,右下腹可扪及约10cm×10cm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小。大便隐血试验阳性。CEA、AFP及CA199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CT提示:横结肠右侧、右侧髂窝回盲部及盲肠占位性病变,周围广泛粘连、浸润,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回盲部包块。治疗:经积极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回肠与结肠扭曲成团,右半横结肠与回盲部粘连、浸润。包块约15cm×15cm×8cm大小,右结肠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回盲部结肠大量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