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危重疾病之一,中医历代诸家对中风的论述,有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分。所谓真中风是指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且伴有六经形证,其证因为外风所中,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其症是正虚内风僭动而发。中风之病,是属于祖国医学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就临床所见,多为类中风,而真中风者鲜有,故通常所说的中风,实际上是均指类中风而言。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风病病症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词,首见于《内经》,指病因,即外受风邪而言;非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之中风病(卒中)。而现今之中风病,在《内经》中有不同称谓。检阅《内经》中风病的相关内容,并参以历代医家和现代学者对中风病的有关论述认为,中风病昏迷期有“大厥、煎厥、薄厥、仆击、击仆”等名称;中风病半身不遂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而痛”等名称;而中风病言语障碍有“瘖(喑)”和既有偏枯,又有言语障碍及神志障碍之中风病中脏腑之“痱”等称谓。  相似文献   

3.
现中医所说的中风病,指由于机体内部功能失调,阴阳失和,肝肾之阴亏耗于下,肝阳偏亢妄动于上;随之气血逆乱,痰(湿)浊上扰,淤血阻络,甚则血随气上,溢出脉道;出现眩晕、抽搐、昏仆以及口眼喎斜、四肢不遂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基本上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脑血管意外病。推究“中风”二字,本义为“伤于风邪”,故“风”应指外风。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祖国医学大证(风痨臌膈)之一。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喁斜,言蹇语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本文着重从中风的内因——七情、脏腑、瘀血,痰饮,体质诸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中风病因的源流中风在《内经》中称为偏枯,偏风,大厥,愈厥。《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  相似文献   

5.
中风又名“卒中”,多因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并走于上而引起,以猝然昏仆、口眼唱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为表现,亦有未见昏仆,而仅有症状者,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而数变之风邪相似,故名为中风,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相同,病因方面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烦劳过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属中医学中风之范畴,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素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特征,亦有未见昏仆,仅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本文所述脑梗死病症主要表现为后者,实为中医学中风病辨证分类之经络。目前本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斜等症状。其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祖国医学"治未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整体观念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现就将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斜等症状。其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祖国医学"治未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及整体观念在中风病的防治方面有显著的优势,现就将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一、概说中风之名,按文献记载,包括“类中风,,和“真中风”两大类型,即由外因引起的叫“真中风”或叫“外风”,由内因引起的叫“类中风”或叫“内风”。临床上外风少见,内  相似文献   

10.
浅述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是指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类。中医又称为:“中风”,是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的疾病。可分缺血和出血性中风两类。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中风又名“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仅见蜗僻不遂者。因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自然界善行而数变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为中风。而中风病中伴发瘛疲者,更为患者增加了痛苦。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的范畴,在《内经》典籍中早就有所描述:“民病卒中,偏瘫,不足不仁、偏枯,身偏不用,有者喑,不能言。”由于突然发病,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口眼歪斜,重者骤然昏仆,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中风病证治探析张宗明甘肃省中医学校关键词《金匮要略》,中风,治疗学中风病,主以昏仆难言,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其主证,故又称为“偏枯”或“半身不遂”。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类似,故以“中风”名之。是病乃正气亏虚,感受外...  相似文献   

14.
临床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纲膜下腔出血,其共同特征有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半身不随语言不利等,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类中风”“卒中”一类疾病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有无“昏仆、不省人事”而区分为中脏腑与中经络两大类。中经络患者如防治不力是可能向中脏腑转化的,下面就中经络患者已病防变的意义、变前状态的观察及防变措施三方面做以初步探讨。 1、防止中经络演变为中脏腑的意义: 中风的演变预后问题古人已有论述:《灵枢·热病篇》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者、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虽然这段话没有明确提出中经络、中脏腑的概念,但从“智乱不甚、微言”到“甚则不能言”确是中经络向中脏腑演变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阴阳久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因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相似文献   

17.
4 中风中风又名“卒中”,以卒然昏仆、人事不省、口眼歪斜、舌强言蹇、半身不遂、肢体不仁为主要特征。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纵酒纵欲等原因造成,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本病起病急剧、变化迅速,与《伤寒论》所说的外感症(太阳中风)之“中风”不同。 中风的辨证,按病情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类型。《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人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对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有闭证和脱证的区别。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急性或恶性起病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的一种病变。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中风可分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缺血性中风又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又分 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它们各有不同症状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月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本病多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尤以肝肾阴亏,肝阳化风,血随气逆或内风挟痰,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致。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对类似脑溢血的记载,有着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医统称为“中风”,虽有主火、主气、主痰之说,真中,类中之分,内风、外风之别,就其审证求因,与脑血管意外,颇多类似,《内经》记载:“民病卒中,偏瘫,手足不仁,偏枯,身偏不用”。《金匮要略》说:“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吐涎沫”。《河间六书》说:“暴风暴死,火性痰速故也;……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卒倒无所知也”。张景岳提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叶天士也说:“风阳上僭,痰火阻窍,以营卫脉络失和肢体偏废”。以上诸说,均较详细地论述了中风的病因与证候。这与脑溢血,病起急骤,突然跌倒,昏迷不省人事是相符的。近人张锡纯说:“此证乃五志之火挟脏腑气血上冲脑中,脑中血管若因其冲激过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醒”。张氏“脑充血论”,与目前认为高血压是直接引起本病的学说,立论类同。  相似文献   

20.
1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祖国医学认为脑中风是以突然昏仆、口角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的脑血管病,其具有高发、高致残、高致死的特点。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