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自1995年起对52例上颌窦及筛上颌窦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硅胶气囊窦腔压迫止血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1.1取硅胶止血气囊一根,将气囊塞关严,肥皂水洗净后洗必泰液浸泡消毒备用。1.2于上颌窦根治术后,用抗生素稀释液冲洗窦腔,经鼻腔从扩大的自然孔或下界道凿设的对孔将止血气囊放入窦腔内,打开气囊塞,用注射器打人10~15ml气体,使气囊充满上颌窦腔,并向界外方牵拉气囊,使气囊膨大部分压迫扩大的自然孔或下鼻道对孔内,关紧气囊塞,前鼻孔填凡士林纱条,从前鼻孔处固定好止血气囊导管,防止松动漏气。术后48h撤除鼻腔…  相似文献   

2.
例1,男,因鼻塞20余年入院,诊断为鼻息肉(双),筛上颌窦息肉(左)。术前查体正常,行双侧鼻息肉摘除 左筛上颌窦根治术,术中鼻腔内填塞油纱条止血,上颌窦内气囊压迫止血。术后患者持续口吐鲜血,查体见鲜血自鼻腔流入口咽部,并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数等休克征象,经前鼻孔填塞无效后,行左侧后鼻孔填塞后血止,同时输液扩容治疗后症状改善。4d后去除后鼻孔填塞物,患者张口困难,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鼻手术后止血的一般方法做了改进 ,效果良好 ,介绍于后。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共 132例 ,男 76例 ,女 5 6例 ,年龄 10~ 76岁 ,平均 5 1 1岁 ;其中鼻息肉切除 2 4例 ,鼻息肉切除并筛窦开放 2 3例 ,筛窦根治 16例 ,蝶窦、筛窦联合根治 5例 ,上颌窦清理 2 0例 ,上颌窦、筛窦联合根治 17例 ,鼻腔乳头状瘤 5例 ,经筛窦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3例 ,鼻中隔正中术 9例 ,下鼻甲粘膜下切除 10例 ;5 0岁以上 6 6例 ,术前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气肿、肺心病等占5 9例。1 2 方法 :于鼻腔、鼻窦手术完成后 ,彻底止血 ,对…  相似文献   

4.
钟新泉 《广东医学》2001,22(9):790-790
筛窦由于其位置和解剖的特点 ,很易被感染而形成慢性炎症 ,且常与其他鼻窦炎并存 ,最多见为合并慢性上颌窦炎。近年来 ,我们开展了在行上颌窦根治术的同时 ,经上颌窦行筛窦切除术治疗 14例患者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2 0侧 )均为慢性上颌窦炎、筛窦炎合并多发性息肉或中甲息肉样变。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2 2~ 5 5岁 ,其中 6例反复多次行鼻息肉术后复发。1 2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 ,头稍抬高 ,消毒铺巾 ,麻醉方法同柯 -陆及鼻息肉手术。先行柯 -陆手术 ,术中上颌窦前壁骨创孔应稍大 ,尽量咬除内上方骨壁 ,…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 1995~ 1998年对 16例上颌窦根治术患者术腔应用鼻内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经对孔对窦腔粘膜修复全过程予以不定期连续观察 ,并依据观察结果对术腔作相应处置 ,使本组全部患者术腔实现粘膜化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年龄16~ 68岁。左侧 4例 ,右侧 12例。经CT及窦腔穿刺活检后诊断 :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8例 ,上颌窦血管瘤 4例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 3例 ,上颌窦粘液囊肿 1例。均局麻下行上颌窦根治术。术中鉴于窦腔粘膜严重广泛损坏和防止原发病复发 ,将全部粘骨膜清除 ,自窦腔内侧壁前…  相似文献   

6.
气囊导尿管在上颌窦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上颌窦根治术中最佳窦腔填塞物,我科1995年8月~1997年3月用柯—陆氏术式行上颌窦根治术12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传统纱条(凡士林、抗生素、红汞等)填塞,B组用止血气囊导尿管填塞,结果B组病人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20例病人经过严格筛选,均有上颌窦根治的适应证,无禁忌证。术前常规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在局麻下行单侧上颌窦根治术,术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8例,B组62例,在术腔清理完毕造好对孔后窦腔内分别填塞纱条或止血气囊导尿管。导尿管的气囊端位…  相似文献   

7.
以往,上颌窦手术后窦腔均用填塞碘仿纱条止血。此法在填塞和抽除纱条时病人疼痛难忍,有的发生虚脱,甚至休克:有的还继发较多出血。为减轻病人痛苦,我科于1975年开始应用自制水囊窦腔填塞压迫方法,16年来共行140人次上颌窦根治术,无1例发生术后出血,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 ,取得初步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对 72例 (10 6例 )鼻息肉和鼻窦炎病人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男 39例 ,女 33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38岁。筛窦 (含窦口鼻道复合体 )息肉 2 6例 (4 7侧 ) ,筛窦合并上颌窦息肉 2 1例(2 6侧 ) ,筛窦炎 6例 (9侧 ) ,上颌窦炎 19例 (2 4侧 )。术前鼻塞者占 83 6 % ,多涕者占 79 2 % ,头痛占 70 9%。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 ,行钩突切除、筛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切除术 47例 (侧 ) ,筛窦切除术 2…  相似文献   

9.
<正> 上颌窦腔重迭结构多,病变较难发现。随着CT扫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上颌窦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现将40例(63侧)上颌窦CT扫描与术中所见情况进行比较。 1 临床资料 共40例(63侧),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3岁,平均45.3岁。入院前23例患者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疗,其中上颌窦穿刺术13例,鼻息肉摘除术5例,柯—陆氏手术3例,柯—陆氏手术+鼻息肉摘除术2例。 全部患者接受轴位CT扫描。术前全部患者接受抗菌治疗,23例患者行上颌窦穿刺术,全部患者均行柯—陆氏手术。  相似文献   

10.
黄志俊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19(12):1352-1353
报告19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例,鼻腔1例,均无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 除术,6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例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后上颌窦骨质增生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莉  邱建华  陈福权  黄华  薛涛 《医学争鸣》2006,27(20):1904-1906
目的: 研究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后上颌窦局部骨质增生与瘢痕形成的病理改变情况,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曾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后因复发鼻窦炎或鼻息肉来我院就诊且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CT扫描分析上颌窦骨质增生及窦腔容积变化程度以及术中内镜下观察上颌窦腔及下鼻道开窗情况. 结果: 在136例中有48例(35%)术前CT检查发现上颌窦腔密度增高,明显骨质增厚. 手术发现窦腔明显缩小,腔内大量瘢痕. 在48例骨质增生患者中有22例(46%)下鼻道开窗闭锁. 在术前CT显示无上颌窦腔密度增高及骨质增厚的88例病例中,有26例(30%)术中发现有单纯性下鼻道开窗闭锁. 结论: 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可引起上颌窦腔骨质增厚瘢痕形成,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是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正> 上颌窦根治术腔通常用碘仿纱条填塞。以压迫止血。术后面部肿胀较剧。而且抽取纱条时患者较痛苦,易损伤鼻腔粘膜和下鼻甲,易残留纱丝和纱条而引起感染,为此我们自1992年以来有93例用水囊填充上颌窦术腔,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3例,男性42例,女性51例;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15岁;上颌窦炎者48例,上颌窦囊肿者24例,上颌窦息肉者19例。手术过程:在上颌窦根治术后、从下鼻道开窗处放入  相似文献   

13.
刘宇  赵保晔等 《中原医刊》2001,28(12):15-15
我科自 1997年 4月~ 1999年 5月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 4 2例 (5 3侧 ) ,经术后 6个月~ 3年随诊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5 3侧 ) ,男 2 7例 ,女15例 ,年龄 16~ 5 7岁 ;双侧病变 11例 ,单侧 31例 ;化脓性上颌窦炎 2 9例 (38侧 ) ,上颌窦囊肿合并感染 7例 (9侧 ) ,上颌窦息肉 4例 (4侧 ) ,上颌窦内翻乳头状瘤 2例 (2侧 )。病人术前行副鼻窦X线柯 -华氏位或冠状位CT扫描 ,均显示上颌窦密度增高或占位病变 ,无骨壁破坏。1 2 手术方法 :1%地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棉片…  相似文献   

14.
徐明安  许华 《安徽医学》1998,19(6):71-72
<正>1993年10月~1996年12月,我科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8例,单纯行自然口扩大的改良上颌窦根治术(以下简称改良根治术)者39例(43侧),行改良根治术加翼管神经阻断术者39例(42侧)。术后半年开始根据主观症状和CT扫描结果判定手术疗效,试将两组术后疗效加以对比,探讨翼管神经阻断在鼻腔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7~68岁;病程3~30年。慢性上颌窦炎伴筛窦炎、多发性鼻息肉46例,慢性上颌窦炎伴筛窦炎18例,慢性上颌窦炎伴变应性鼻炎10例,上颌窦息肉4例。按收治的先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种分布无明显差异。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国内已开展多年 ,收效显著。但对单纯上颌窦病变或伴有上颌窦病变者 ,仅使用鼻窦内窥镜经中鼻道处理是不够的。我科 2 0 0 1年 3~ 9月 ,采用鼻内窥镜下柯—陆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 17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17例 ,男性 10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8~ 5 2岁。上颌窦息肉 10例 ( 14侧 ) ,其中 3例伴鼻腔息肉 ,霉菌性上颌窦炎 5例 ,上颌窦囊肿 1例 ,上颌窦粘膜下脓肿 1例。术前均行鼻窦 CT检查 ,显示上颌窦占位性病变 ,骨质无破坏。1.2 手术方法  3例伴鼻中隔偏…  相似文献   

16.
报告19 例鼻腔和鼻窦曲菌病,其中单纯上颌窦12 例,上颌窦合并筛窦6 例,鼻腔1 例,均为非侵袭型。病理检查均见有分隔菌丝与Y型分枝。鼻窦病例均施行上颌窦根治术,6 例经上颌窦行筛窦刮除术,6 例术后辅以大蒜素灌洗。均治愈,随访1 年以上无复发者。作者认为鼻息肉、中甲肥大、息肉样变及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使窦腔天然开口阻塞为发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斌 《中原医刊》2003,30(19):41-41
近年来 ,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 ,内窥镜鼻窦手术已在我国许多医院广泛推行 ,手术的优越性已得到肯定。为扩大鼻内窥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范围 ,我院应用鼻内窥镜双径路手术方法 ,治愈了依传统需行上颌窦根治术的病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0例病人中 ,男 3 1例 ,女 19例 ,年龄 18~ 62岁。慢性筛窦炎、上颌窦炎伴鼻息肉 2 3例 ,全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者 10例 ,其中 18例有手术史。术前均经临床及鼻窦CT诊断并经鼻窦镜检查证实 ,上颌窦粘膜病变广泛 ,有的呈重度息肉样变。霉菌性鼻窦炎 4例 ,病变累及上颌窦及…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近二年对上颌根治下鼻道开窗和仅作Lima术的临床结果作了对比,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6例中,男41例,女55例;年龄18~51岁;其中双侧17例,曾行鼻息肉摘除术3次以上者16例。X片均显示上颌窦、筛窦密度高,部分额窦密度也高。全部患者鼻腔充满息肉及脓性物。全部患者在全麻插管下行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摘除和筛窦开放术。术后第一天抽去止血纱条。手术分两组,A组56例作下鼻道开窗;B组40例作Lima术未作下鼻通开窗。术后随访6个月至一年。其中A组复发9例,4例系后组筛窦清  相似文献   

20.
鼻腔、鼻窦术后的止血,历来都采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的办法,可以止血。但患者术后因鼻腔填塞而引起的痛苦,远甚于术中,因此,许多病人拒绝施行第二次手术。虽有采用鼻止血气囊止血的报告,但仍不能解决术后鼻腔通气的问题。因此,本人对鼻腔术后止血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观介绍如下。l对象与方法三.至临床资料:将1995年一lop年住我科的病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为1995年一1997年住院治疗的单纯鼻息肉手术10例,双侧鼻息肉摘除十双侧筛窦切除术20例,单侧上颌窦根治十双侧鼻息肉摘除十筛窦切队15例,单侧鼻息肉摘除十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