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使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得以治愈 ,但是 ,仍有一部分颅内动脉瘤 ,主要为颅内巨大动脉瘤 ,因生长部位、瘤颈宽大或呈梭形生长等原因 ,难以通过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处理。在这种情况下 ,牺牲载瘤动脉的动脉瘤孤立术就成为治疗的可选方式。但对颅内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的病例 ,牺牲载瘤动脉可能导致术后缺血性脑梗塞。Yasargil等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于 1967年与Donaghy等先后推出STA MCA搭桥术用于颅内闭塞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此后 ,该手术方式一度风靡世界 ,尤其在我国 ,使用STA MCA搭桥手术治疗了大量… 相似文献
2.
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临床资料,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状况,不同术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手术方法等和方法。结果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均不良,经多途径颅内外血管搭桥后闭塞了载瘤动脉,无载瘤动脉远端脑缺血现象发生结论对于载瘤动脉远端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患者,闭塞载瘤动脉前需根据其远端的脑血流需求选择不同途径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进行载瘤动脉远端的血流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期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同期血管内治疗的1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63.9±9.1)岁(范围:43~79岁);动脉狭窄部位共15处,狭窄程度为75%~95%,其中前循环8处,后循环7处;动脉瘤共17个,最大径(5.3±1.2)mm(范围:3~7 mm),其中前循环动脉瘤11个、后循环动脉瘤6个。患者均行同期动脉狭窄支架成形及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处动脉狭窄均成功置入支架(残余狭窄<30%);17个动脉瘤中,10个行单纯弹簧圈栓塞,7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均完全栓塞。围手术期1例患者出现轻微脑梗死症状,其余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43.8±8.2)个月(范围:24~85个月),患者术后6~12个月均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再狭窄,所有动脉瘤未见复发。截至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缺血性卒中等相关症状。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动脉瘤应根据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及两者的位置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给予同期血管内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和移植血管闭塞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以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的20例颅内复杂动脉瘤,并总结大隐静脉闭塞的原因.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7~65岁,平均54.5岁.动脉瘤位于海绵窦内13例,床突旁动脉瘤4例,床突上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干动脉瘤1例;动脉瘤<15 mm者4例,15~25 mm者12例,>25 mm者4例.结果 1例术中出现血管闭塞,1例术后出现血管闭塞,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4~5分者17例(17/20),3分(重残)2例(2/20),1分(死亡)1例(1/20).19例生存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4~5分者18例(18/19),3分(重残)1例(1/19).结论 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是有效、安全的,机械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因素是移植血管闭塞最主要的原因,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Abstract: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complex aneurysms and occlusive reasons of bypass vessel. Methods The 20 complex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ho underwent saphenous bypass treatment from November 2006 to November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cclusive reasons were studied. Of the 20 patients, 12 were female and 8 were male, mean age was 54.5 years (ranged 27-65 year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esions inclued 13 cavenous sinus aneurysms, 4 paraclinoidal aneurysms, 2 supraclinoidal aneurysms, and 1 basilar trunk aneurysm. Four aneurysms were giant (diameter >25 mm), 12 aneurysms were large( 15-25 mm), and 4 aneurysms were medium( 10-15 mm) size. Results One saphenous vein was occlused intraoperativly and one saphenous vein was occlused postoperativly. At discharge, 18 out of the 20 patients had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score of 4 orS, 2 patients had score of 3, and 1 patient had score of 1. At 6 months follow up, 18 of 19 survivors had GOS score of : or 5 and 1 patient had score of 3. Conclusions 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revascularization techniqu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aneurysms. Mechanical and hemodynamic factors are two leading reasons for occlusion of bypass vessels. Long-term bypass vessels patent rate still needs further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6.
7.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外径 >2 5mm动脉瘤 ,其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3 %~ 13 % ,平均 5 %左右。发病年龄与普通动脉瘤无明显差别 ,多见于 40~ 60岁之间。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见。巨大动脉瘤往往为宽颈 ,甚至所累及的载瘤动脉也增粗 ,由于瘤体巨大而使正常的血管分支发生移位。动脉瘤内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硬血栓以及部分钙化也相当常见。动脉瘤形态亦不规则 ,呈半梭状、梭状或蛇形改变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巨大动脉瘤的这些特点也正是造成手术困难的主要原因。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应基于病史、患者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2月~2011年3月应用Enterprise支架(美国Codman公司)治疗颅内动脉瘤21例,其中宽颈动脉瘤19例,梭形动脉瘤2例。在微导丝引导下,将支架输送导管送至动脉瘤颈以远,通过输送导管将支架引至动脉瘤处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采用单纯支架置入技术2例,支架先释放技术5例,支架后释放技术14例。21例22枚支架置入顺利,全部成功释放,位置良好。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性栓塞13例,大部栓塞6例,单纯支架置入的2例微小动脉瘤见瘤腔内造影剂滞留。除1例驼背病人术后1周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外,余20例随访1~6个月无临床症状加重,未发生脑再出血或新发梗死;11例术后6~12个月行DSA,2例动脉瘤瘤颈有残留,未见支架移位和支架内狭窄。结论 Enterprise支架操作简便,易通过血管弯曲处并准确释放,为颅内动脉瘤提供了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8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该部位动脉瘤手术方式和结果以进一步改善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28例(30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4个,小型动脉瘤2个,中型动脉瘤4个,大型、巨大动脉瘤20个.结果 共手术处理28例患者的28个眼动脉段动脉瘤.19例行动脉瘤夹闭或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9例行高流量颅内外动脉搭桥+动脉瘤切除+颈内动脉重建或颈部颈内动脉结扎动脉瘤孤立.17例术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复查,5例搭桥血管通畅,2例搭桥血管闭塞.1例动脉瘤少量残留,余动脉瘤不显影.GOS 4~5分占78%(22/28),死亡1例.结论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处理困难.辅助高流量颅内外搭桥手术、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500例经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治疗的50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脑保护剂与载瘤动脉暂时阻断结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脑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中动脉瘤处理技术、血管内动脉瘤栓塞。结果 465例Ⅰ-Ⅳ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病死率为27%,1990年前手术的210例病死率为3.8%;1990年后手术的255例病死率为1.9%。35例动脉瘤栓塞的患者无死亡。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采取外科综合治疗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在宽颈的颅内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中,支架辅助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在某些瘤颈较宽的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治疗中支架完全释放后再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可能遇到支架移位、微弹簧圈填塞不全等问题.我们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以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RA)对颅内动脉瘤诊治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DSA检查相比的优势。方法回顾资料完整的38例40枚颅内动脉瘤患者。分析全脑血管常规DSA造影及病变血管或病变疑似血管3D-RA检查和三维重建图像。分别观察记录常规DSA及3D-RA对颅内动脉瘤提供的诊断信息。24例采用手术开颅银夹夹闭动脉瘤治疗,14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38例40枚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6枚,后交通动脉瘤13枚,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5枚,颈内动脉瘤3枚,椎基底动脉瘤2枚,小脑后下动脉瘤1枚;其中小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小于5mm)12枚,中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6~10mm)20枚,大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16~25mm)6枚,巨型动脉瘤(动脉瘤体直径大于25mm)2枚;动脉瘤呈囊袋状23枚,呈哑铃形12枚,不规则形4枚,梭形1枚;颅内动脉瘤单发36例,多发2例。常规DSA诊断动脉瘤37枚,占92.5%(37/40),3D-RA诊断动脉瘤40枚,占100%(40/40)。经与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比较,本组DS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92.5%,特异性100%,准确率96%。3D-RA诊断颅内动脉瘤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100%。结论3D-RA能较常规DSA更好的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瘤颈部及载瘤动脉与动脉瘤的关系、动脉瘤囊腔有无重要分支发出等等。 相似文献
13.
显微外科与血管内治疗联合处理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s,GDC)和机械可脱弹簧圈(Machnicaldetachablecoilsystem,MDS)的问世,已有文献报道用GDC和MDS来治疗颅内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达80%[1、2]。... 相似文献
14.
15.
16.
颅内动脉瘤——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与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部出血性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目前,可脱性铂金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技术,以其微创、简便和迅捷的优点取得了长足进步。2002年10月Lancet杂志公布了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协作组(ISAT)历时8年的关于破裂囊状脑动脉瘤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试验的结果,发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对和绝对危险性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内镜,可增强光照并放大动脉瘤周围图像,属微创神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用电解脱弹簧圈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电解脱弹簧圈(electrolysis detachable coils,EDC),其目的就是为了替代进口的电解脱弹簧圈,提高动脉瘤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将我国的介入医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Hunt-HessⅣ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Hunt-Hess分级Ⅳ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16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16例完全栓塞11例,大部分栓塞5例,1例死亡,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2例、4例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Hunt-Hess分级Ⅳ级动脉瘤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