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62岁。因体检发现:“子宫增大”4个月于1997年4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月经正常,无痛经,现已绝经8年。妇检:外阴正常;阴道畅,少许白色分泌物,壁光滑;宫颈光滑,未产型,无举痛;子宫后位,增大如孕8周,质硬,活动,无压痛,表面不平。B超:...  相似文献   

2.
患者,34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入院.妇科检查:宫颈肥大,直径约8 cm,质硬,触血;阴道穹隆光滑;子宫正常大小,无压痛.临床诊断宫颈平滑肌瘤,当地医院活检考虑小细胞恶性肿瘤,遂转外院会诊.  相似文献   

3.
宫颈微小偏离性腺癌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 ,42岁。因阴道大量排液 8个月 ,发现双卵巢肿物 3个月于 1998年 9月 18日入院。妇科检查 :子宫大小正常。宫颈肥大、质硬、表面略显不平。双附件可及肿物。宫颈涂片 ,个别细胞核稍大。多次宫颈活检均诊断为”宫颈慢性炎”。入院后手术切除子宫及右侧附件 ,并行左卵巢肿物剥离术。病理检查 :送检子宫标本 8cm× 7cm× 4cm。宫颈明显增大 ,直径达 4cm ,表面尚光滑。切面宫颈右后壁明显增厚达 2cm ,质硬 ,切面见海绵状大小不等的囊腔 ,分布深达 1.2cm。双侧卵巢囊性肿物已被切开 ,其内容物已流失。左侧单房 ,直径 5cm。右…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70岁。绝经20年,周期性阴道流血4个月。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侧附件扪及约10×10×5cm大小肿物,质稍硬,活动欠佳,表面光滑,有压痛;右侧附件正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1岁,因绝经14年后阴道出血6个月入院.妇检:阴道已产式,阴道畅,少许淡红色分泌物,子宫颈轻度糜烂,口闭,无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硬,活动度可,无压痛.附件:双侧未见包块及压痛.肛查:双侧宫旁无增厚,底韧带无增厚结节感,直肠光滑,指套无染血.B超:子宫大小74 mm×36 mm×48 mm,宫腔内可见21 mm×14 mm×16 mm混合性回声,边界欠清,示宫腔占位.血CA199:377.4 U/ml,CEA:6.92 ng/ml.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36岁。3月前自己发现腹部包块,以后渐增大,不痛;食欲和大小便正常。于1983年3月21日入院,体检:消瘦,右中腹可触及拳头大之包块,质硬,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有如“肾”的外形,可以推动,无压痛。超声波检查肿块为实质性。于3月3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肿块大小为11×10×5cm~3,似马蹄形,暗红色,表面光滑,呈结节状,无包膜,位于腹膜后,约有小指粗、0.4cm长的蒂与十二指肠水平部肠下壁相连,并与十二指肠肠腔相通,似“肠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测顶骨孔的位置形态,探查与顶骨孔相通的骨管及穿行顶骨孔的结构。方法:观测完整颅骨外板处顶骨孔的数目、直径及位置,计数颅盖骨的内板处顶骨孔数目,探针探查内外板处顶骨孔的相通情况,通过解剖尸头观察顶骨孔穿行结构。结果:外板处顶骨孔左右侧每侧平均为1.85个,平均直径左侧为0.55 mm,右侧为0.71 mm,距正中线距离左侧为8.8 mm,右侧为10.0 mm。距左右两侧外耳门连线的冠状轴距离左侧为84.2 rm,右侧为68.1 mm。内板处顶骨孔平均15.82个,外板处无顶骨孔的顶骨,内板处顶骨孔平均21个。内外板顶骨孔部分内外相通,部分与板障管相连,有血管和(或)纤维条索穿行其中。结论:颅骨外板处顶骨孔多位于正中线10 mm范围内,在百会穴后60~80 mm处。穿行顶骨孔的纤维条索可加固颅内外软组织与顶骨的连结,穿行的血管可为调节颅内外及板障血流提供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阔韧带髓外浆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33岁。因妇科检查发现盆腔肿块于 1995年 2月 14日入院。体检 :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 ,下腹正中可触及一新生儿头大的包块 ,境界清楚 ,质偏硬 ,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 :宫颈光滑 ,子宫平位偏左 ,无明显增大 ,宫旁右侧触及一肿块性质如前所述 ,左侧附件正常。手术所见 :右侧卵巢稍大 ,右阔韧带上有一 13cm× 10cm× 10cm肿物 ,质偏硬 ,表面光滑 ,完整剔出。病理检查 :圆形肿物一个 ,境界清楚 ,大小同手术所见 ,切面呈淡黄色 ,可见多个小囊腔 ,实性处质细腻鱼肉样。镜下观察 :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细胞大小…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经期下腹疼痛,月经量增多20余年。近三年疼痛加剧,经量明显增加,并伴有头晕等症状,经后腹痛缓解。25年前自然流产一次,以后未受孕。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正常,宫颈糜烂,质硬伴溃疡,触之易出血,宫体为六周妊娠大小,质坚硬,活动。手术见子宫前壁有6×6×5cm大小肌瘤。两侧附件眼观正常,左侧输卵管部分与子宫前壁粘连,右侧与阔韧带后叶粘连,宫旁弹性良好,无异常发现,直肠浆膜光滑。确诊为宫颈鳞癌而作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阴道腺病局部癌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29岁,因体检发现阴道肿物13天入院。既往月经规则,经期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平素阴道分泌物稍多,无色无臭,无血性白带。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近宫颈外口阴道实质性肿块。妇科检查:阴道畅,后壁触及一高低不平突出肿块,宫颈不明显,宫颈口消失,子宫前倾,正常大小,无压痛。曾在外院活检,诊断为“阴道腺瘤”。于入院3天后行阴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阴道后壁腺瘤颗粒样增生,质软,50cm×40cm×35cm大小,切除送病检。病理检查 送检为一灰白夹淡棕色软组织,大小38cm×30cm×12cm,表面高低不平,质中,无包膜,切面灰白夹…  相似文献   

11.
张延  刘征丽  韩华  金畅 《医学信息》2006,19(4):703-70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因“引产产后,无原因10年未孕”之主诉入院。自诉10年前“行中孕引产术”,当时予“静点催产素”,手术顺利,产时、产后出血不多,产后恢复好,产后10年夫妻同居,未避孕,但一直未孕,患者月经正常,无痛经,白带不多,色正常。女方行过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基础体温测定及白带化验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畅;宫颈:于阴道顶端可见一“宫颈外口”,潮红,似为宫颈Ⅲ。糜烂,但再仔细检查发现位于此“宫颈外口”上方又可见一宫颈外口,光滑,常规消毒后,探察此口可通往前一“宫颈外口”,并可通往宫颈内口,前一开口实为宫颈管后壁一横行裂伤,其潮红处为宫颈管前壁粘膜从裂伤处外翻所致。收住院,拟行手术,修补裂伤。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2岁。无任何诱因阴道突然流血 2小时 ,似月经量 ,于 2 0 0 0年 10月 9日入院。体检 :外阴正常 ,无畸形。阴道口有一肉样组织脱出 ,体积 0 .6cm× 0 .4cm× 0 .2cm ,表面呈细小乳头状 ,暗红色。行阴道造影检查 ,显示肿物与宫颈黏连。于阴道镜下行肿物摘除术。病理检查 :软组织一块 ,大小 2 .6cm× 0 .4cm× 0 .2cm ,暗红色 ,质软 ,表面呈细小乳头状 ,光滑 ,无坏死及出血。镜下观察 :乳头状增生性病变 ,乳头间质为疏松的纤维及血管组织 ,有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乳头被覆矮立方、矮柱状和扁平上皮 ,部分上皮似宫颈被覆上…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 例1:杜某,女,26岁,已婚已育1孩,为求长期避孕于2007年7月13日12点在当地计生站行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IUD)放置术,术中感下腹胀痛,术后休息未缓解并伴阴道流血,如月经量,鲜红色,偶有血块流出.于2007年7月13日17点转入本站.入院查:一般情况可,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外阴婚产型,阴道通畅,血染,宫颈光滑.少量鲜血由宫颈口流出,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可,压痛明显.双附件区压痛,以右侧为重,未扪及增厚及包块.B超提示:IUD外移(子宫直肠陷凹)可能初步诊断为:IUD异位(子宫直肠陷凹).予抗炎、止血治疗后行剖腹探查取IUD术.术中于子宫直肠陷凹后腹膜后取出宫形IUD 1枚,术后抗炎对症治疗5天后出院.  相似文献   

14.
患者,33岁,因白带稀薄近1个月,阴道出血20天入院妇科检查:已婚经产式外阴,阴道内有血迹,黏膜无异常,宫颈突出一4.0cm×4.0cm×4.0cm肿物,表面溃烂、出血质柔韧。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可。双附件均未触及肿块。术中见宫颈管内口下段新生物约6.0cm×6.0cm×5.cm,侵及周围穹窿。病理检查眼观:子宫14.0cm×6.0cm×4.0cm,宫壁厚2.0cm,子宫内膜光滑,肌壁间未见明显异常。宫颈管内口处可见一6.0cm×4.0cm×4.0cm肿物,切面灰白、灰红色,质柔韧,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坏死严重。双侧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镜检:肿瘤组织由体积较小、大小较一致的瘤细…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70岁 ,丧偶多年 ,绝经 17年。因阴道排出水样液 2 0天伴出血 5天入院。妇检 :宫颈口见一 5 0cm× 4 0cm× 4 0cm菜花状赘生物 ,形态不规则 ,表面颗粒状 ,质硬稍脆 ,有接触性出血 ,宫颈口触诊不清。妇检时赘生物部分脱落。病理检查 眼观 :全切子宫一只 ,7 0cm× 3 8cm× 1 6cm ,子宫内膜厚 0 2cm ,宫颈外口 12点至 3点处见一菜花状肿物 ,2 0cm× 1 5cm× 1 2cm ,宽蒂 ,切面灰白色 ,质偏硬。镜检 :肿瘤以息肉样增生为主 ,浸润至宫颈壁浅肌层 ,肿瘤细胞有 2种形态 (图 1)。一种呈腺管样、子宫内膜样 ,部分伴鳞化 (图 2 ) ,细胞界…  相似文献   

16.
患者,33岁,因白带稀薄近1个月,阴道出血20天入院.妇科检查:已婚经产式外阴,阴道内有血迹,黏膜无异常,宫颈突出一4.0 cm×4.0 cm×4.0 cm肿物,表面溃烂、出血,质柔韧.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可.双附件均未触及肿块.术中见宫颈管内口下段新生物约6.0 cm×6.0 cm×5.0cm,侵及周围穹窿.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5岁.因腹部逐渐膨隆半年于2008年5月18日入院.既往体健,无不良嗜好,妊3产1,月经不规律.体检:腹部膨隆,右下腹可扪及一巨大包块.B超检查:肿瘤位于盆腔,体积约26 cm×24 cm×16 cm,囊性,囊内呈混合性非均质性回声.后行手术探查术,术中见肿物来自右侧卵巢,呈囊性,表面光滑,部分区域粗糙,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术中考虑为卵巢囊性畸胎瘤.腹腔脏器及大网膜表面见大量粟粒状灰白色质硬结节.行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切除、部分大网膜切除.  相似文献   

18.
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显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颅骨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方法 :镜下 (× 3 )观测 40例颅骨的颈静脉孔及周围结构。结果 :颈静脉孔分为岩部和乙状部。 5 3 8%的颈静脉孔基本呈三角形 ;67 5 %的内口、72 5 %的外口右侧大于左侧。内口上方有内耳门和前庭水管外口 ;外口外侧有茎乳孔和茎突 ,后方有枕骨颈突。鼓乳切迹位于茎乳孔外侧。结论 :多数标本的颈静脉孔右侧大于左侧。半数以上颈静脉孔呈三角形。茎突和枕骨颈突可作为颈静脉孔的定位标志 ,鼓乳切迹可作为茎乳孔定位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 ,4 8岁。因不规则阴道出血 2 0余天 ,于 2 0 0 0年 6月 15日入院。既往体健 ,妊 1产 1,月经规律。妇科检查子宫稍大 ,B超显示子宫黏膜下肌瘤 ,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肌瘤。术中见子宫稍大 ,子宫后壁有一息肉样肿物突入宫腔 ,双侧卵巢及输卵管正常 ,行子宫全切术。病理检查 :全切子宫标本 ,11 0cm× 6 0cm× 4 0cm ,浆膜面光滑。宫腔 5 0cm ,宫颈长 3 0cm ,肌壁厚 2 0cm ,内膜厚 0 5cm。宫腔后壁见一息肉样肿物突入宫腔 ,大小3 0cm× 2 0cm× 1 0cm ,蒂粗 1 0cm ,表面光滑 ,质硬韧 ,切面灰白色均匀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碰到一例先天性胸小肌缺如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9岁.因右侧乳房出现肿块5个月,于1992年8月27日入本院.既往无手术史.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双侧胸郭饱满无畸形.右乳内上象限有一 5.35cm大小的肿块,质硬,表面不平,边界不清,尤触痛,与皮肤及胸壁无粘连.右侧腋窝可及一肿大的淋巴结1×1cm大小,质硬,表面尚光滑,边界清,可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