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身汗出作为汗出的特殊类型,以往医家多认为其为偏瘫之前兆,以不汗出为病侧。实则不尽如此,半身汗出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结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多样,汗出可见于上、下半身,左、右半身,可有一侧汗出增多,一侧汗出正常或是少汗,亦见一侧汗出减少或无汗,另一侧正常。病机亦有虚实不同,实者可见湿热之邪熏蒸,热邪迫津外泄,或有形实邪阻滞,汗路痹阻,或邪气阻于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气血失和。虚者责之于气血亏虚,或阳气亏虚,气血不能周流全身,或阴虚火旺,虚火迫津外泄。病机总属营卫失和,气血不能周流全身,津液外泄失调。治疗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湿热为患予以清利湿热,通利气机;邪阻气滞予以疏肝理气,调和气血;气血虚弱予以补益气血;阳气亏虚予以温阳调营;阴虚内热予以滋阴清热。  相似文献   

2.
张振辉 《中医杂志》1993,34(12):740-741
半身汗出的特点是指以鼻脐为正中线,一侧汗出,一侧无汗者,这是各种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症状。笔者曾收治23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3.
徐航  郑曙光  柴丽 《河南中医》2010,30(11):1132-1133
传统认为中医的汗证包括自汗、盗汗,以阳虚、阴虚者多见。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抗生素、激素及苦寒类中药的滥用,极度损伤人体阳气,阳气亏虚,失于固摄,所以由于阳虚导致的汗证并不少见。临床上对于阳虚汗出者,法以温阳固摄止汗,阳气充足则虚汗自敛,而药用附子者,多验。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汗出异常属中医“汗证”、“头汗”、“半身汗”、“自汗”等范畴。通常认为易发生于病程长的患者 ,但临证过程中时常有糖尿病患者早期已有程度轻重不一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进餐时头额、面、颈部多汗 ,平时胸腋部多汗 ,臀部、下肢少汗或无汗 ,甚至夏天下肢也无汗。笔者近 3年来运用益气养阴法加减治疗汗出异常 72例中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2例 ,男 32例 ,女 40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5 6.8岁 ;发病时间 3个月~ 1 6年。其中 2型糖尿病70例 ,1型糖尿病 2例 ,均符合 1 997年 ADA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自汗 43…  相似文献   

5.
补脾理血汤治疗但头汗出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但头汗出”属中医“汗证”范畴 ,临床表现为但头汗出 ,身无汗 ,齐颈而还 ,多于饮食过饱 ,情绪激动 ,劳累后尤为明显 ,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笔者自 1998年以来采用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益中州脾土、调理心血的方法 ,自拟补脾理血方治疗“但头汗出”38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中 ,门诊病人 2 5例 ,住院病人 13例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2 5岁 ;病程 1年以内者 19例 ,1~ 3年者12例 ,3年以上者 7例 ;有基础疾病者 31例 ,其中冠心病、心功能 ~ 级者 4例 ,病毒性心肌炎 3例 ,结核性胸膜…  相似文献   

6.
<正>汗证是指不正常的出汗,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有自汗、盗汗、黄汗、绝汗、红汗、战汗、半身汗等。兹举几例如下。1阴虚火旺盗汗女,50岁,教师,2011年4月24日就诊。自诉2月来盗汗不止,汗出湿衣,严重时每日夜间换衣两三次,伴口干舌燥,喜冷饮,五心烦热,体倦,神疲乏力,舌质光红,无苔,脉细数。辨证:阴虚火旺证。治宜滋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年共治疗72例汗症患儿,现总结于下. 1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1例,女41例;2~3岁39例,4~5岁18例,6~10岁15例;病程1周~3个月;自汗50例,盗汗22例. 2 治疗方法 自汗:汗出以头颈胸背为主,皮肤扪之不温,神倦,面白唇淡,恶风怕冷31例,予以黄芪、党参、龙骨、牡蛎、白芍各10g,白术、大枣各8g,防风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汗出较多,头额为主,汗出时有热气腾腾之感,口渴唇红者19例,予以党参、石膏、竹叶、知母、玉竹、麦冬、梗米各10g,连翘8g.大便较干难解时加少量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  相似文献   

8.
局部汗出是指汗液布局不均 ,某一局部有汗 ,某一局部无汗的病证。如但头汗、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阴汗等。汗是津液所化生 ,汗出津伤 ,血滞不畅 ,津亏则血瘀。周学海《读医随笔·卷三》说 :“夫血犹舟也 ,津液水也。”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 ,兼见瘀血证候者 ,根据出汗的部位不同 ,配伍相应的活血化瘀药 ,收效甚佳 ,旨在改变血瘀病态 ,使气血行 ,络脉通 ,津汗自调。1 头汗头汗是仅有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 ,又称但头汗出。头为诸阳之会 ,内伤外感等因所致清阳之气升宣失职 ,津液外泄 ,则头汗出。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 ,或病危虚阳上…  相似文献   

9.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21-122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常引起以汗液外泄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不分老少、男女,有“自汗”、“盗汗”、“冷汗”、“大汗”;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阴汗”等等;甚至有病危的“脱汗”、“绝汗”。笔者临证30余年,运用中医辨治汗证,收效较佳。现举数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方黄芪多糖合剂治疗小儿表虚不固型汗证30例黄俊勇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30023南宁市园湖路2号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汗出过多为主的一种病证。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为盗汗。笔者1994~1995年...  相似文献   

11.
1995 1 2~ 1 9991 1 ,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皮肤汗出异常 2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6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1 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 ] 。其中男 1 4例 ,女 1 2例 ;年龄 35~ 45岁 3例 ,45~ 5 5岁 6例 ,5 5~ 65岁 1 2例 ,≥ 65岁 5例 ;长期吸烟不饮酒者4例 ,饮酒不吸烟者 3例 ,吸烟、饮酒者 1 3例 ,不吸烟、不饮酒者 6例 ;合并高脂血症者 6例 ,高血压病者 1 1例 ,糖尿病肾病者 4例 ,周围神经病变者5例。1 2 临床表现 无汗呈对称性或片状分布 ,以足、小腿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经断前后汗出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997~ 1998年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柴胡、浮小麦治疗经断前后汗出 4 8例 ,结果治愈4 2例 ,好转 6例 ,治愈率为 87.5% ,总有效率为10 0 %。1 临床资料   4 8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年龄 4 0~ 4 5岁 10例 ,4 6~ 50岁 12例 ,51~ 56岁 2 6例 ;发病时间 15~ 30天 15例 ,31~ 6 0天 10例 ,6 1~ 90天 18例 ,91~ 180天 7例。患者主诉都以烘热汗出为主 ,发作次数每日 2~ 6次不等 ,持续时间 1~ 2分钟为多见。其中兼有月经异常 (周期紊乱、经量、经期改变 )者 38例 ,需要同时给予治疗者仅有 6例 (月经先期 2例 ,月经过多 1例 ,经期…  相似文献   

13.
浅论汗出     
<正> 汗出,除暑热、劳作之正常出汗者外,其致病因素多端,发于阴而出于阳,有自汗与盗汗之分,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阳虚宜固,阴虚应育,此其常治。但从实践来看,亦不尽然,阳虚者或见盗汗,阴虚者亦有自汗。除此,尚有大汗、额汗、脱汗等,临证须详辨,各随其症而调之。自汗乃指白天不因劳动、厚衣等而汗自出的一种症状。其因多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或脾阳不振、内湿外蒸,或肝虚兼郁、疏泄失调,或心血不足、不能自濡,或肾阳不足、无阴以滋、乏阳以助等,均致自汗出。治疗宜用益气固卫止汗为法,方以黄芪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茯苓、党参、浮小麦、甘草)调之。肺气虚者倍党参,脾阳不振者加白术、干姜、附子,去芍  相似文献   

14.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黄帝内经》有关汗的论述颇多,梳理《黄帝内经》有关汗的相关经文,包括汗的概念、汗出机制、汗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汗证、汗的诊断价值以及发汗法的临床应用,并结合致病因素将汗出异常予以五脏分证。总结《黄帝内经》有关汗的相关论述,尤其是"审因辨汗,五脏分证"的特点,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完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54-355
根据《内经》中"汗为心之液"理论,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汗出的病机及治则,以期该理论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继承与运用。分析"汗为心之液"理论是对"心、血—津液—汗"关系链的一种表达。而慢性心衰初期以心气虚心血瘀阻为主,中晚期以心气心阴心阳虚衰、瘀血水停水泛为主。慢性心衰不同汗出的病机,阳气亏虚可见自汗,若气阴两虚可自汗、盗汗并见。其证治,有益气温阳、敛汗养阴生津、养心安神不同的治则。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99年1月~2001年1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发热消退后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均有呼吸道感染发热消退后汗多的临床表现(排除佝偻病、肺结核等疾病).根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分型均为气阴两虚型汗证.病程7d~3个月.临床表现:汗多,或自汗,或盗汗,神萎不振,面色少华,少气懒言,不欲进食,甚至厌食,口干,心烦不宁,睡眠欠安,大便干或稀,舌质淡,苔少欠润,甚至花剥,或无,指纹不显,脉细弱无力.按就诊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9个月~7岁.对照组50例,男25……  相似文献   

17.
严龙 《国医论坛》2001,16(6):29-30
近几年来 ,笔者用自拟止汗方治疗汗证 7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中医辨证为表虚不固或气阴不足 ,共计 1 2 0例。治疗组 78例中 ,男 40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78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5个半月。对照组 42例 ,其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 ( P>0 .0 5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汗证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止汗方治疗 ,药物组成 :黄芪、百合各 2 0 g,浮小麦 2 5 g,大枣…  相似文献   

18.
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表证治以发汗已为现代临床所常用,而且患者自行服用发汗解表药物也已司空见惯。但是往往忽略的是,汗法用之不当,往往会导致诸多变证的发生,而总结《伤寒论》中太阳病误汗致变诸证,用以指导当今临床即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汗出太过、汗出不彻、当汗未汗三方面阐述《伤寒论》中太阳病汗不如法导致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三仁汤加味治疗手足汗出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仁汤加味治疗手足汗出一得赵务俭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中医院(043407)关键词三仁汤/手足汗出手足汗出是个症状,不是病名。农村多见,单独出汗较多,它病引起少见。《伤寒明理论》曾云:“胃主四肢,手足汗出者,阳明之证也。”近几年我科收治手足汗出三例,均用...  相似文献   

20.
论汗证三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三因素即汗出的动力、汗源、汗路。本文论述了汗证三因素及其生理、病理:①阳加于阴则汗,阳盛蒸迫津液则汗多,阳虚失于蒸化则无汗。②津血是汗出的物质基础,津血汗同源,津血不足则汗出不全,少汗或无汗,并可因此而阻遏表证的自我向愈。③汗路即津液从内达外的道路,与肌表、半表半里、膜原、三焦密切相关。并论述了汗路洞开与痹阻的症状与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