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临床上使用了包括1种利尿剂在内足量的3种药物治疗以后,仍未能达到目标血压。综合文献报道顽固性高血压约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5%~10%,如果从专科门诊中统计则高达25%-30%。本文探讨顽固性高血压的潜在因素,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去除影响治疗的外界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重视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使多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医药与保健》2013,21(3):13
为什么我的血压降不下来?相信很多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医学上有这么一个术语叫"难治性高血压"。权威的定义是: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难治性高血压又被称为顽固性高血压,约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我国常见病之一。尤其是顽固性高血压,其病程较长,血压较高且难以控制,是危及心、脑、肾脏健康的一种血压状态,极易引起严重并发症或死亡,需要积极地治疗。治疗中应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检出那些假性高血压患者,了解顽固性高血压原因和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表现,强调生活方式干预,评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以及个体的风险,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并选择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进行血压控制。在应用最佳的治疗方案血压仍控制欠佳时,可采用新型的降压药物或经皮导管肾脏交感神经去除术来控制血压,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病患者联用3种足量的包括利尿剂在内的降压药物治疗,且已改善生活方式,但血压仍≥140/90mmHg者[1]。由于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引起心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持续加重,是高血压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及良好的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已有五大类几十种,如果台理选药.大多数病人的血压能控制在理想或正常范嗣内。而少数高血压病人即使服用包括利尿剂在内的三种或以上抗高血压药物.且每种药物都用到了足量和足够的时间.其血压仍然在140/90mmHg或以上,我们将这种高血压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即俗称血压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老年顽固性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  吴健 《保健医苑》2005,(6):40-42
高血压患者经联合3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不能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或者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160毫米汞柱以下者,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这是根据Kaplan和JNCVI(1997)的诊断标准做出的诊断。顽固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治疗的高血压人群中约占3%~29%,在专科就诊的患者中可能高达25%~30%。顽固性高血压可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衰、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病人这样问医生:"为什么我的血压降不下来?"相信很多患者都有同样的困惑。医学上有这么一个术语叫"难治性高血压"。其权威定义是这样的: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应用了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15%~20%。  相似文献   

8.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已有百余种,如果合理选药,绝大多数病人的血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但有少数病人即使接受最大剂量的联合药物治疗,其血压仍然持续增高,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如果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心、脑、肾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村中年人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提高对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到2010年12月收集的76例农村中年人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的临床资料。结果降压失败原因分析:①治疗方案不当41例;②不健康生活方式59例;③继发性高血压3例;④同时服用使血压升高药物2例;⑤精神因素39例。结论顽固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注意分析原因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抗高血压药物合理治疗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有效地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有研究证实,经过平均3.8年的降压治疗,92%的患者的舒张压降到90mmHg以下。然而,小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依然难以获得控制。难治性高血压又称顽固性高血压,是指严格执行治疗计划,包括生活方式措施和足够剂量的药物联合应用(至少三联),经过3个月后,仍不能使血压控制在要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袁哲伟 《工企医刊》2002,15(5):25-25
难治性高血压亦称有抵抗的高血压或称顽固性高血压(RH),指经过充分合理的联合3种以上药物包括利尿剂治疗1个月以上,血压仍未降为目标血压。我院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45例难治性高血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7岁~76岁,平均48岁。高血压病史2年~26年,平均8.5年。本文对其作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上并不少见,降压药物使用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纠、正干扰降压药物效果的因素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之后,大多数患者需要个体化地修正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调整降压药物组合、正确使用利尿剂、在五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钙拮抗刘)的基础上加用其他降压药物、逐一上调药物的剂量。最佳化地使用降压药物能使大多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已有百余种,如果合理选药,绝大多数病人的血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但有少数病人即使接受最大剂量的联合药物治疗,其血压仍然持续增高,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如果不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心、脑、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高血压(refractory hypertension或resistant hypertension)指服全剂量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不同作用机理(必须包括利尿剂)的降压药物,血压仍≥140/90mmHg,或24h动态血压(ABPM)日间平均血压≥128/83mmHg或24h平均动态血压≥125/80mmHg。对诊所测压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者均应做动态血压来确诊,因为24h动态血压诊断价值优于诊所测压,并且按24h血压分层与预后相关性也明显优于诊所测压。  相似文献   

15.
若用3种药的合并治疗,血压降低仍不充分,视为顽固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日益多见,临床心脏科医生遇到的高血压病人约10%属顽同性高血压。随着精尿病、肾功能衰竭和其他新指南的出现,这部分顽固性高血压人群将增多。  相似文献   

16.
赵勇 《山东卫生》2006,(8):51-51
如果联合、足量、合理使用三类以上降压药物,其中包括一种口服利尿剂,而血压仍不能降至140/90mmHg,则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研究显示,轻中度高血压患中至少有8%服用三类以上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门诊的统计数据与此相似,为7.82%。  相似文献   

17.
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在现代众多高血压药物的治疗下,大多数定期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有效地控制在目标水平下,但事实上我们在临床上仍然经常会遇到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属高危人群,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浙江医院住院的56例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作一分析,并对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及诊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鲍晨东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3):11-11,13
目的研究小剂量螺内酯在顽固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52例顽固性高血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5~50mg/d;第2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使用安慰剂,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第1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7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1mmHg,而在对照组的血压没有变化。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可明显增加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具有“强化、简化、优化”特点的单片复方制剂问世.给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单片复方制剂凭借优异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在众多降血压药物中脱颖而出,为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共同推荐。现将我们应用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例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门诊及卫生所管理的保健服务对象,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3种降血压药物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8~86岁,平均(78±8.6)岁;高血压病史8—26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8例,  相似文献   

20.
强薇  滕沁 《中国校医》2004,18(6):546-546
按1999年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查、评估和治疗全国委员会第6次报告的诊断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3种足量降压药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不能降至140/90 mmHg以下者,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下降至160mmHg以下者为顽固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5%~15%[1].近年来,我们在门诊收治顽固性高血压26例,现对其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