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初步评价以乌梅丸加减的帕病2号方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本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和病房60例合格受试者,用简单随机法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给予帕病2号汤剂口服,1剂/d,配合西药美多巴片,对照组只口服美多巴,观察周期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在改善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运动功能方面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震颤型帕金森病从肝肾论治,以肝肾亏虚,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给予滋养肝肾,熄风止颤法治疗,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震颤宁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襄颤宁治疗帕金森氏病(PD)的药效机理。[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纹状体两点注射法复制PD模型,观察震颤宁对大鼠旋转行为、纹状体及血液中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结果]高剂量震颤宁可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使旋转圈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提高大鼠全血GSH舍量(P<0.05),使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1),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右侧纹状体GSH含量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并可增加纹状体DA含量,降低HVA/DA比值。低剂量震颤宁对PD大鼠旋转行为无明显改善(P>0.05);可降低血清MDA含量(P<0.01),而对GSH-PX活性无明显改善;并可使大鼠纹状体GSH含量增加,而对MDA含量无明显影响,对DA、HVA/DA亦无显著影响。[结论]震颤宁可能通过改善机体及纹状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和保护神经元,间接补充纹状体DA含量而改善PD症状,并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由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疾病,其以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震颤作为常见的运动症状之一,极大困扰帕金森病患者,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震颤也是帕金森病最难治疗的症状。有关震颤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尚无定论,本文将对帕金森病震颤的发生机制作相应评述,冀望能为帕金森病震颤的诊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4.
5.
董新刚  贾奎 《中医学报》2016,(8):1189-1191
目的:观察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webster总评分、相关因子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方法:将帕金森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吡贝地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改善率为100.0%,对照组改善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webster评分提示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至第8周、第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webster评分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8周比较Webster总评分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中医证候分析提示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略有增加。结论: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疗效明显,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震颤分析在以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早期识别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对象为年龄>45岁、病程小于3年、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单侧肢体震颤患者,记录流行病学资料、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评分、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等。对所有患者进行震颤分析和中脑超声检查,按照震颤分析是否符合典型帕金森病的表现将患者分为三组:单侧震颤,震颤分析符合典型帕金森病表现,对侧无特异性表现(25例);单侧震颤,震颤分析双侧均符合典型帕金森病表现(15例);单侧震颤,震颤分析不符合典型帕金森病表现(30 例)。每半年或一年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访,直到患者确定诊断。结果 三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oehn-Yahr(H-Y)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评分的平均值三组分别为18.23、18.79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运动症状量表评分的平均值三组分别为15.81、17.07和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三组分别为48.0%、60.0%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经过3年的随访,本组70例患者中有35例(50%)符合2015年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19例(27.1%)为特发性震颤,7例(10%)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在进行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方面,震颤分析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68.6%,中脑超声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62.9%,两种检查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0.568)和差异性(P=0.031)。结论 震颤分析可以较为敏感和优越地识别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但同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中脑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震颤停汤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PD的机理。方法采用C57BL/6J褐鼠MPTP腹腔注射(ip)复制PD模型,观察震颤停汤对其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以上实验均与安坦组作对照。结果震颤停汤高剂量(10g生药/kg)、中剂量(5g生药/kg)、低剂量(2.5g生药/kg)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爬杆时间差值(P<0.01);高剂量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自主活动(P<0.01)并能够增加小鼠悬挂能力评分(P<0.01)。结论震颤停汤能够增加小鼠的自主活动,提高肢体运动协调能力。震颤停汤对PD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头针电刺激对震颤型帕金森病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头针治疗31例震颤型帕金森病(PD),观察其对震颤症状及震颤肌电位的影响。结果提示头针能明显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进程;着状的改善和肌电位的改善具有同步性;头针治疗PD的持续效应多在2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原发性震颤(ET)患者、帕金森病(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门诊确诊为ET的患者62例(男29例,女33例)、PD患者62例(男30例,女32例)、健康对照组60名(男28名,女32名)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健康对照组PSQI得分为(4.7±2.5)分,ET组PSQI得分为(6.0±4.0)分,PD组得分为(7.8±3.7)分,三组比较(F=9.02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ET、PD两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5分者,健康对照组23名(38.3%),ET组有34例(54.8%),PD组有40例(64.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5,P=0.014),ET、PD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6,P=0.272);ESS评分健康对照组得分为(4.4±2.5)分,ET组得分为(6.3±4.8)分,PD组得分为(8.2±4.2)分;三组比较(F=13.92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S≥10分者,健康对照组6名(10.0%),ET组有16例(25.8%),PD组有20例(32.3%),三组比较,E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047,P=0.011),ET、PD两组E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6,P=0.429).健康对照组、ET组、PD组三组PSQI各因子比较结果: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0.6±0.7)分、(0.8±0.8)分和(1.1±0.7)分,入睡时间得分为(0.6±0.7)分、(0.9±0.9)分和(1.1±1.0)分,睡眠时间得分为(0.6±0.8)分、(0.7±1.0)分和(1.0±0.9)分,睡眠效率得分为(0.6±0.8)分、(0.9±0.9)分和(1.0±1.0)分,睡眠干扰得分为(1.2±0.6)分、(1.2±0.5)分和(1.7±0.7)分,及日间功能得分为(1.2±1.0)分、(1.3±1.0)分和(2.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迸一步两两比较ET组与PD组PSQI各因子比较结果:两组主观睡眠质量得分为(0.8±0.8)分和(1.1±0.7)分、睡眠干扰得分(1.2±0.5)分和(1.7±0.7)分、日间功能得分(1.3±1.0)分和(2.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人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催眠药物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同PD患者相似,临床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片断睡眠及日间过度思睡,ET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主观睡眠质量、日间过度思睡介于健康对照组和PD患者之间,程度轻于PD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属于中医“颤证”、“拘病”等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以运动徐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此外病人还可出现吞咽困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  相似文献   

13.
Dr. Shi Yanqing (施延庆),a chief physici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 an expert using warm-needling therapy to treat obstinat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In his long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Dr. Shi has treated several tens of paralysis agitans cases, and obtained quit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as is introduced in the following.  相似文献   

14.
Dr. Shi Yanqing (施延庆), a chief physician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expert usingwarm-needling therapy to treat obstinate andmiscellaneous diseases. In his long years of clinicalpractice, Dr. Shi has treated several tens of paralysisagitans cases, and obtained quite good therapeuticeffects as is introduced in the following.  相似文献   

15.
将6 - 羟基多巴胺(6 - OHDA) 分两点注入SD大鼠左侧中脑黑质内侧端,制成震颤麻痹模型,毁损后6 ~8 周,用胚龄14~16 天同种胚鼠中脑黑质细胞悬液植入模型鼠尾壳核。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单纯胚中脑黑质移植组(MS组) ,含层粘蛋白Laminin 胚中脑黑质移植组(LMS组) ,含雪旺氏细胞胚中脑黑质移植组(SMS组) 。于移植后2 ~4 个月分别测试旋转试验,MS组、LMS组及SMS组与模型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 0-01) 。动物经测试后处死。脑切片观察发现,损伤侧中脑黑质DA神经元95% 以上死亡,移植组织位于尾壳核背侧或突入侧脑室,LMS组移植区> SMS组移植区> MS组移植区。三个移植区均见TH、GABA 免疫阳性细胞,其形态及大小与正常对照侧中脑黑质所见相似。LMS组与SMS组多巴胺阳性细胞突起较MS组多且长。本实验证明中脑黑质移植物Laminin 与雪旺氏细胞均能促进DA能神经元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益气温阳药敷治疗面瘫的有效性。方法: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益气温阳药敷和针刺治疗,治疗40d后观察疗效。结果:意向性分析(ITT)和方案数据分析(PP)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2.76%和86.67%、88.89%,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两组的疗效具有临床上的非劣性。结论:益气温阳药敷治疗面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3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本组病人均四肢瘫痪,腱反射呈多样性,肌张力低,无1例有病理征。结论:根据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不难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处理,对腱反射的观察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与常规针灸方法组进行对比,旨在找出一种相对于常规针灸方法的更简单有效且便于推广的针灸方法。方法:本项目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皮质内固醇、B族维生素治疗及中药涂搽离子导入。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组运用直针刺透穴法,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法,5天为1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分别为80±11.34和72±15.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9、0、100%和16、13、1、96.7%,P〈0.05。结论: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并与常规针灸方法组进行对比,旨在找出一种相对于常规针灸方法的更简单有效且便于推广的针灸方法。方法:本项目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皮质内固醇、B族维生素治疗及中药涂搽离子导入。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组运用直针刺透穴法,对照组运用普通针刺法,5天为1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分别为80±11.34和72±15.3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1、9、0、100%和16、13、1、96.7%,P<0.05。结论:直针刺透穴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