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没有出现患者死亡情况。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有效率为100%。本组9例患者发生腹胀、误吸、红肿及疼痛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5%,没有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舒适护理的应用,减轻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感。方法:对3年89例入住ICU机械通气患者易出现的症状实施舒适护理。结果:89例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魂四个方面得到改善,随访满意率达到96.5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高海拔地区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不仅提高ICU护士综合能力,也提高ICU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人文护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老年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抢救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严重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的患者实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给予抗心衰治疗,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观察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人工机械通气后,患者的PaCO2下降,PaO2上升,呼吸性酸中毒得以改善。抗心衰治疗后,PaO2进一步上升,HCO3-下降,心功能得以改善。6例患者全部脱机,好转出院。随访1~8年,6例患者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提高。结论:严重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行人工机械通气,同时纠正心衰,是改善患者严重状态与脱机的一项重要条件,提示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中改善心脏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愈后的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36例高原肺水肿呼吸支持临床分析。方法:选取5年来我院收治的3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呼吸支持方法,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分压(PO2),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患者均于30min~2h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均痊愈,14例无创通气治疗患者治疗2小时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平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18小时,住院时间(4.5±0.8)天,治疗48小时后胸片均有改善,9例有创通气患者上机时间(3.68±0.96)天。结论:高原肺水肿及时,适时准确的实施不同的呼吸支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5.
杜津 《西南军医》2012,14(5):705-707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条件下ARDS患者的通气效果,为采取最佳体位通气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ARDS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接受侧卧位、侧俯卧位和完全俯卧位通气。监测三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死亡17例,103例患者经改变体位后氧合情况改善,住ICU病房5~23天后转至普通病房。结论 ARDS患者采取间歇侧俯卧位后能明显改善通气效果,从而尽早脱离呼吸机,减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呼吸支持技术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NIPPV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IV组),每组各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I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NIPPV组的存活率为72.5%,高于IV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老年肺部感染可获得与有创通气相当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总体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30例慢性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经过t检验进行分析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16例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有效撤离;7例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失败,其中4例为反复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成功拔出及撤离呼吸机,3例患者气管切开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经过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h,30例患者结果显示:血气分析指标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有所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是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疾病治疗为有效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机及维持了患者病情,延长了生存期,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清海  向家勇 《西南军医》2010,12(2):261-26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严重胸外伤伴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2例严重胸外伤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使用SIMV+PEEP呼吸模式。结果使用机械通气后,呼吸困难的症状迅速缓解,pH值、PaO2、PaCO2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42例患者治愈36例,死亡6例。结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低氧血症,有效防止ARDS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是抢救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进行呼吸支持的有效手段[12],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和氧合功能,降低呼吸功耗,也会造成一定的并发症。随着对机械通气的深入研究,一些治疗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通气模式不断更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研究也有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探讨俯卧位通气在爆震伤、烧伤并发A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记录23例ARDS患者每次仰卧位(翻身前)及俯卧位(翻身后)5min、30min、6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结果俯卧位通气对Hr、PIP、Raw、SaO2改善在俯卧位后5min、30min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CVP、Vt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