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挑治配合针刺二白穴治疗痔疮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4年以来 ,用挑治配合针刺二白穴治疗痔疮 69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9例中 ,男 48例 ,女 2 1例 ;年龄在 1 8岁~ 69岁 ;外痔 2 0例 ,内痔 1 6例 ,混合痔 33例 ;内痔突出者 1 9例 ,手术治疗复发者 1 2例 ,伴肛裂者9例 ;病程 3个月~ 2 1年。2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暴露腰背部 ,在第七胸椎以下、骶部以上 ,两侧腋后线之间的范围内寻找痔疮反应点。痔疮反应点呈圆型、椭圆型、多角形 ,略呈灰色或棕褐色 ,压之不退色。反应点不明显时 ,可用手掌或酒精棉球在寻找反应点的局部反复摩擦 ,痔疮反应点即可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穴阻断后针刺关元穴的大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羧甲基壳聚糖组和羧甲基壳聚糖对照组,对于羧甲基壳聚糖组大鼠关元穴注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20μL;羧甲基壳聚糖对照组大鼠穴旁3 mm处注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20μL,2次/d,连续注射14 d,并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CMC组大鼠磁共振成像信号增加的脑区与羧甲基壳聚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钙离子与经脉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其中,经络学说被认为是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在针刺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血氧合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MRI)可无创、动态和可视化针刺治疗过程中脑功能改变情况,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针刺研究、经络研究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研究基于fMRI-BOLD探究不同针刺模块、不同针刺穴位、不同针刺方法的疗效评估以及经络可视化等方面研究进行概述,为后续fMRI-BOLD探究针灸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信息,促进针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皮损及疼痛一般在3周之内会消退,但约有10%患者疼痛超过1个月,其中又有10%-25%的患者疼痛会超过1年。2004年1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经穴挑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通过刺激体觉对脑的影响所获得的脑定位图对疼痛认知的研究引人注目,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信号变化可以反映脑激活变化。本次用fMRI观察刺激经穴对脑的激活影响。 方法:以健康成人4名(男3名、女1名,年龄22~30岁,右利手)为对象,对经穴施加①痛觉刺激:②非诱导得气压迫刺激;③诱导得气压迫刺激。用fMRI拍摄脑激活的部位并进行图象分析。  相似文献   

6.
芒针深刺秩边穴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芒针深刺秩边穴的临床应用研究杨兆钢,冀来喜(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300193)主题词穴,秩边,长针疗法,,针刺深度秩边穴为临床要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4涨椎棘突下旁开3寸。传统计法为直刺2.5~3寸,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等疾患[1]。然而,深刺该...  相似文献   

7.
透穴刺法,又名透针法、透刺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方法。“透穴”意味着针刺深度较深,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加强得气力度,以有效地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背俞穴挑治拔罐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背俞穴挑治拔罐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2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2%,对照组8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1天、第3天,2组在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第5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挑治拔罐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副作用少,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深刺局部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晓阳 《中国针灸》2005,25(8):549-550
目的:寻找提高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以局部近取浅刺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深刺组在此基础上对局部穴位采用深刺达神经干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均收到明显疗效,深刺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而常规针刺组分别为7例、15例、12例、11例、75.6%.深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穴位深刺加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Jing HT  Peng YY  Chen M  Huang YS 《中国针灸》2011,31(9):791-794
目的:观察运用圆利针行夹脊穴深刺和常规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深刺组(深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75例.深刺组采用圆利针深刺夹脊穴入椎管刺激神经根,并随证取肾俞、委中、足三里、秩边等穴行常规毫针针刺;常规针刺组均采用毫针针刺,取穴同深刺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深刺组较常规针刺组增加更明显(均P<0.001);深刺组治疗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75/75)、96.0%(72/75),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的92.0%(69/75)、84.0%(63/75)(均P<0.05).结论:圆利针行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治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1.
针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罗健 《中国针灸》1995,15(3):13-14
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取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位,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针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显著好转8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5%。本文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型与传统痹证分型不同,并讨论了针挑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原理。  相似文献   

12.
穴位刺血治疗变应性鼻炎3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永红 《中国针灸》1998,18(8):453-455
应用 EL ISA法检测并比较了 31例穴位刺血治疗变应性鼻炎前后血清总 Ig E、特异性 Ig E的变化 ,设立了息斯敏治疗对照、辛芩冲剂治疗对照、健康人血清对照及空白安慰剂对照。结果表明穴位刺血对血清总 Ig E水平有调整作用 ,对特异性 Ig E(D.f.)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头针和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英  宋兆英 《中医杂志》1993,34(1):34-35
采用头针透穴“抽添法”治疗中风偏瘫100例,取得基本治愈率45%、总有效率97%的良好疗效,与同期体针治疗的50例作对照,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化浊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刘会安  侯冬芬 《中国针灸》1997,17(9):521-525
对50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及相关理化指标的临床研究,并与传统针法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针法均可提高VAD患者的智能(HDS)与社会功能活动(FAQ)(P<0.001),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血流变的高粘、高凝、高聚状态,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化浊益智针法在临床总有效率、HDS与FAQ的积分改善、在延长脑血流流入时间、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方面,均较传统针法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针刺跷脉与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针刺组30例,予针刺跷脉主穴及辨证配穴治疗;埋线组30例,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kupermann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体内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优于埋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kupermann评分除皮肤蚁走感、泌尿系感染两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除皮肤蚁走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失眠、抑郁疑心及疲倦kupermann评分优于埋线组(P<0.05);针刺组E2升高更显著(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83.33%(25/30),低于针刺组总有效率96.67(29/30),针刺组临床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跷脉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疗效优于埋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透刺法与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宁 《针刺研究》2005,30(1):48-49
目的:探寻治疗颈性眩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临床随机分为针刺组6 4例,药物组5 0例。针刺组采用透刺法为主,脑空透风池、玉枕透天柱、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颅。药物组采用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西比灵。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 .1 8%,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8.0 0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透刺法为主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帽炷温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申涛  彭晓虹 《中国针灸》1999,19(7):395-397
采用帽炷温针的方法治疗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并与月见草油治疗组和单纯体针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帽炷温针治疗组血脂指标(TC,TG,HDLC及LDLC)均有改善,与月见草油胶囊治疗组的疗效无差异。在改善血脂紊乱方面,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肩井穴的解剖结构与其针刺安全深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肩井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安全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外侧、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壁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55.96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应控制在3 9 .1 7mm之内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阴经、阳经穴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傲霜 《中医杂志》2002,43(3):180-181
目的:对比观察温针灸阴经、阳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关节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取30例中风患者作治疗组,以其痉挛的肘、腕、膝和踝关节周围的阴经穴位为主,施以温针灸疗法;同时设30例患者作对照组,以其痉挛的肘、腕、膝和踝关节周围的阳经穴位为主,施以温针灸疗法。设计评定方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4个关节痉挛度的改变,并作t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关节痉挛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痉挛关节周围的阴经穴位能有效地柔筋舒经、活血通络、缓除关节部的肌腱、韧带的痉挛,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质针温针与普通针温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止痛起效时间、复发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银针组和普通组,观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银针组与普通组治疗后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针组止痛起效时间明显快于普通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普通组(均P〈0.01)。结论 银质针温针对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普通针温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