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奋乃静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研究组)41例和奋乃静组(对照组)42例。以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4、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兰琳 《四川精神卫生》2009,22(2):113-114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40例,利培酮组37例,分别治疗6周;以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第6周末,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2.5%及70.2%(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总分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轻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与单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组(研究组)和阿立哌唑纽(对照组),观察8周。共完成研究6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NASS)分别评定基线和治疗后组内组间总分、各分量表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立哌唑合并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研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6例)和利培酮组(34例),分别进行8周治疗。采用CGI-SI、PANSS评定疗效,TESS、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PANSS及CGI-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治疗第4周末起PANSS评分均有极显著改善(P〈0.01)。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91.18%,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锥体外系、体重增加和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利培酮组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门诊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阿立哌唑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良  向虎 《四川精神卫生》2007,20(3):142-14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符合CCDM-3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利培酮组(32例)。治疗8周。使用PANSS和CGISI量表评定疗效以及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以及CGISI量表评分,在第2周末均有极明显改善(P均〈0.01),在第2、4及8周末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70%,利培酮组有效率为68.75%。阿立哌唑常见不良反应为失眠、焦虑、静坐不能、便秘及食欲下降等。结论阿立哌唑对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阳、阴性症状有效,其不良反应较轻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利培酮及传统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8例)、利培酮组(52例)和氯丙嗪组(48例),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检(WM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12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下降(P〈0.01),但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利培酮、氯丙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主要表现为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阿立哌唑、利培酮组WMS和WCS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而氯丙嗪组治疗前后则无差异。结论阿立哌唑、利培酮及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且疗效相当,阿立哌唑所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少,阿立哌唑、利培酮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则对认知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负性情绪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精神分裂症伴负性情绪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和8周以PANSS—DC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0%和76.67%,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两药疗效相当,前者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从治疗第1周末起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从治疗第1周末起阴性症状量表得分明显下降,而利培酮组从治疗第2周末起阴性症状量表得分才开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阿立哌唑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EPS)占首位,其次为血浆催乳素(PRL)浓度升高,而阿立哌唑组的EPS发生少且轻,对血浆催乳素浓度几乎无影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药组和单用药组,各35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单一阿立哌唑治疗,疗程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MO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药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MOAS总分较单用药组下降显著(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使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均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失眠、头痛;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血糖升高。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93.8%,显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显效率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每组30例,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8周进行PANSS、SANS和TESS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SANS各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8周时,阿立哌唑组意志缺乏、注意障碍两项因子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其他因子评分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几乎不导致体重增加及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阴性症状均有较好疗效,但前者对意志缺乏及注意障碍的改善更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阿立哌唑是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对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女性TRS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采用阿立哌唑联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观察2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12、26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治疗后第1、2、6、12、26周末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第8、12、26周末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研究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女性TRS更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75~150 mg/次,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30±3)天肌内注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立哌唑10~30 mg/d。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总分及各项评分在治疗后各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17~6.16,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降分明显(t=2.03~4.14,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均有效、安全,但前者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研究组)和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8,P>0.05);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和CDSS量表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静坐不能、心血管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血清泌乳素升高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在改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而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