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阴茎、阴囊坏疽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类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例阴茎、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回顾分析其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方法及其疗效。4例患者均早期行广泛、彻底的阴囊、阴茎坏疽清创术,并静脉应用二联广谱抗生素,清创后为充分创面引流,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待创面清洁后,予以创面缝合。结果:4例患者经配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后,坏疽创面引流更加充分,阴囊、阴茎坏疽范围快速局限化,未出现睾丸坏死情况。4例患者均在坏疽创面清洁后,二期缝合,创面顺利愈合后出院。3个月后随访,局部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冲洗技术配合早期行广泛、彻底清创可有效促进坏疽范围的局限化,显著降低换药频率和缩短患者住院周期,是治疗阴茎阴囊坏疽的极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例患者均行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和广泛清创。结果:7例患者坏疽创面愈合良好,1例行二期睾丸切除术后愈合;1例死亡。患者生存率为88.8%。结论:阴囊坏疽的治疗以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广泛清创、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及局部治疗、原发病治疗为主。注意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及提高卫生保健意识是其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Fournier坏疽的诊治(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Fournier坏疽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 16例男性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 2 4~ 84岁 ,平均 5 1岁。其中阴囊坏疽 13例 ,阴茎皮肤坏疽 3例。细菌培养 14例 ,阳性 9例。 16例均行外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等治疗 ,4例行高压氧治疗。 结果  13例经二期缝合痊愈出院 ,其中 2例 1个月后取皮瓣行阴茎、阴囊成形术。死亡 3例 ,其中 2例并发败血症 ,1例高龄患者早期出现肾功能受损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治疗以早期广泛清创及应用广谱抗生素为主 ,加强局部引流 ,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继发于肛周脓肿的阴囊坏疽的诊治经验,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例肛周脓肿继发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0岁、44岁、52岁、60岁,平均46.5岁,均合并2型糖尿病。3例以肛周脓肿为首发症状,1例同时出现肛周脓肿和阴囊炎。2例感染局限于阴囊,2例扩散至下腹壁皮下组织。4例脓液细菌培养均阳性,阴囊彩超双侧睾丸附睾均未见异常。结果:4例经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及时清创减压、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并积极控制血糖,病情进展被控制。4例均治愈,阴囊皮肤于1~2个月内自行愈合。结论: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易发生阴囊坏疽。早期诊断、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全身状况、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至关重要。积极清创有助于控制感染,肉芽组织生长时创面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可促进皮肤愈合,避免植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囊坏疽的诊断、治疗及阴囊重建方法.方法 1992年1月~2004年9月,对15例阴囊坏疽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年龄23~80岁.创面细菌培养阳性14例,无菌生长1例,其中血培养阳性1例.均行抗感染、外科清创及引流等治疗.2例行高压氧治疗.清创术后根据情况采用皮瓣转移、植皮、直接缝合等方法行阴茎阴囊修复重建,其中2例高龄患者行睾丸去势术.结果住院时间21~34 d,平均26 d.所有患者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3年,平均1.5年.13例保留睾丸者阴囊外观满意,性功能正常,无睾丸萎缩发生.下肢、阴囊及腹股沟区无不适.结论阴囊坏疽确诊后应早期广泛清创并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引流,有条件者可行高压氧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重建阴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治疗的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急诊收治的Fournier坏疽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急诊进行清创术,并给予静脉广谱抗生素+局部创面清创换药十全身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过程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7.7岁,初始病变部位均位于阴囊,平均清创次数3.8次,平均住院时间29.7d。12例患者均利用阴囊剩余皮肤完成阴囊重建,2例尿道大范围缺损患者行经会阴尿道造口术。死亡2例(16.7%),10例平均随访5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Fournier坏疽仍然是目前泌尿外科临床急症之一,重症患者病死率超过50%,需要谨慎对待,应采取抗生素、局部清创和全身支持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孔负压引流在Fournier坏疽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总结该病诊治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3例阴囊Fournier坏疽患者,总结诊疗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给予阴囊坏疽清创术,术后给予多孔负压引流术。术后患者双侧阴囊恢复正常大小,阴囊可见肉芽组织,渗液及坏死物逐渐消退。1个月后随访,阴囊创面基本愈合,至今未复发。另1例患者因自动出院失去随访。结论:广泛阴囊坏死组织清创+多孔负压引流对治疗Fournier坏疽的效果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暴发性阴囊坏疽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9例暴发性阴囊坏疽治疗方案。9例患者均行外科清创,冲洗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其中4例感染广泛蔓延的患者清创术后,采用U形多孔双向引流管引流。3例外暴露的睾丸暂置于浅表腔隙中,二期重建阴囊回纳睾丸。结果 留置U形管引流者,重复清创手术的次数明显减少,体温及血象恢复正常的时间较普通引流显著缩短,术后恢复迅速。结论 暴发性阴囊坏疽的治疗仍以清创及应用抗生素为主,术中多毋须切除睾丸。U形多孔双向引流管在清创术后引流效果确切,在促进康复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复习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3例阴囊坏疽致阴囊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和讨论阴囊坏疽的特征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早期、反复清创、封闭负压引流、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重建,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早期清创、引流后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是治疗阴囊坏疽致阴囊缺损修复重建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特发性阴囊坏疽诊断及治疗体会,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5例特发性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中2例有糖尿病史。经急诊切开减压、多次彻底清创、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后,4例二期缝合创面,1例缺损面积较大者行阴股沟邻位皮瓣转移修复术。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及清创、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对特发性阴囊坏疽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阴囊坏疽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阴囊坏疽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特发性阴囊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21例患者均行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和广泛的清创,90.0%的患者行膀胱造口术,生存率为90.5%,结论:早期多切口切开引流,广泛清创,快速纠正休克,及时使用广谱抗素,以及全身支持治疗和必要的重复清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阴囊坏疽的治疗体会(附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阴囊坏疽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6月诊治阴囊坏疽14例,患者年龄27~74岁,平均48岁。阴囊坏疽并发肛周、阴茎坏疽者2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坏疽者10例,并发肛周、阴茎、腹股沟区、腹部皮下坏疽者2例。其中并发阴茎坏死3例,并发睾丸炎5例。14例细菌培养均为阳性。14例均采用Ⅰ期清创、阴囊成形、置管引流术,同时给予抗炎对症治疗。3例阴茎坏死者行阴茎全切、尿道造瘘术,2例腹部坏疽者行腹部皮下切开清创引流,5例睾丸炎者行单侧睾丸切除。结果12例阴囊成形术Ⅰ期愈合,2例尿道造瘘术患者痊愈出院。10例阴茎皮肤坏疽者1个月后阴茎植皮,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早期及时清创和抗炎对症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Ⅰ期清创、阴囊成形及置管引流是治疗阴囊坏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Fournier's gangrene, FG)的发病因素、诊断、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收治的14例F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我们的诊治经验。全部患者均早期采用外科清创引流、足量抗生素抗感染、高压氧等联合治疗措施,清创同时行阴茎切除术+膀胱造瘘及肠造瘘各1例。 II期行阴囊缝合成型术4例,阴囊植皮术8例,阴茎切除术后行尿道外口成型+阴囊植皮1例。结果痊愈出院13例,仅1例患者因脓毒败血症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FG应早期诊断,尽早行广泛清创引流、广谱抗生素及高压氧治疗。待创面无明显炎症反应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行II期缝合或植皮术重塑阴囊、会阴部及阴茎皮肤。  相似文献   

14.
Fournier坏疽五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Fournier坏疽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报告5例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经清创引流,抗炎及对症治疗第,3例康复,随访1年无复发;死亡2例;结论Fournier坏疽是一种累及阴囊、阴茎的感染性坏死性筋膜炎。及时正确的诊断,处理可减少其死亡率和并发症;超声显像,CT等技术有利于此病的早期发现;治疗原则为早期清创,引流,全身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囊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4例阴囊Fournier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48岁;6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合并肝硬化;原发于阴囊2例,继发于肛周脓肿12例。所有患者均行清创手术,积极的抗感染、支持治疗和换药处理;5例死亡,9例痊愈;1例直接缝合创缘,1例经长期换药后创面愈合,7例行重建手术。结论:早期清创手术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仍是处理阴囊Fournier坏疽的关键,创面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重建手术,白蛋白可能成为预测Fournier坏疽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阴囊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1991年1月至2006年6月诊治阴囊坏疽4例,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48岁。伴有肛周脓肿1例;Ⅱ型糖尿病1例。4例阴囊渗出物细菌培养3例阳性。4例患者均采用早期局部坏死组织清除,同时给予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的综合疗法。1例行植皮术。结果 4例患者均治愈,3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1例植皮后愈合。结论 阴囊坏疽治疗应以局部清创联合大剂量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阴囊急症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阴囊急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16例阴囊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附睾炎117例(37.0%),急性睾丸炎76例(24.1%),急性鞘膜炎39例(12.3%),急性阴囊感染23例(7.3%),睾丸损伤21例(6.6%),特发性阴囊水肿17例(5.4%),睾丸扭转16例(5.1%),阴囊坏疽7例(2.2%)。手术治疗81例,非手术治疗235例。其中1例阴囊坏疽拒绝手术引流而死于中毒性休克。睾丸扭转患者Prehn's征均阳性,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阴囊急症对男性健康危害较大,早期准确诊断十分重要,尽早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fournier’s gangrene,FG)的病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FG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阴囊、会阴部、阴茎皮肤完全坏疽,经过积极的手术清创引流,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在创面无明显炎症反应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行植皮术重塑阴囊、会阴部、阴茎皮肤,患者治愈出院。结论:FG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积极采取手术清创(切开)引流和广谱(敏感)抗生素治疗,如有皮肤缺损,应在创面无炎性渗出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后,及时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术闭合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正阴囊感染坏疽属于临床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之一,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主要累及会阴及外生殖器的严重急性进展性感染疾病,常波及会阴、生殖器及肛周,导致皮下小血管血栓形成(闭塞性动脉内膜炎),使皮肤发生坏疽,死亡率高达20%~30%~([1])。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见于32%~66%的阴囊坏疽患者~([2])。管理这一危及生命的疾病的基础是急危患者复苏,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清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阴囊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于2005年6月-2010年10月诊治的阴囊坏疽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局限于阴囊5例,并发双侧腹股沟区,阴茎皮下坏疽2例;并发肛周,左侧腹股沟区坏疽1例。8例均进行手术清创,并应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同时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拆除敷料创面干净后行二期手术。结果 6例使用VSD1次,行II期直接缝合后愈合;2例使用VSD2次,行腹股沟皮瓣转移后愈合。结论在清创后配合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阴囊坏疽的一种有效方法,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而且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