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家庭暴力行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暴力调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戒酒科及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愿意接受研究的138例住院酒依赖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施暴组(n=80)的主观支持得分(25.90±3.70)、客观支持得分(31.39±3.25)、支持利用度得分(7.40±1.67)和社会支持总得分(64.73±5.04)与无施暴组(n=58)的主观支持得分(26.81±3.62)、客观支持得分(31.28±3.18)、支持利用度得分(7.64±1.92)和社会支持总得分(65.72±5.0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暴组积极应对得分(31.94±5.64)、消极应对得分(20.39±4.31)与无施暴组积极应对得分(33.12±6.36)、消极应对得分(19.67±4.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家庭暴力行为与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的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例社区正常对照组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家庭功能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他们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分保护养育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有较少的社会支持和较多家庭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学特征及罹患精神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学特征及其罹患精神障碍的状况.方法 对318例家庭暴力施暴者(施暴组)和310名所在地区、家庭结构和家庭身份与施暴组相匹配的无家庭暴力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神经症筛选表,以及精神病筛选表进行评估.结果 (1)施暴组的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和附加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EPQ中的神经质评分(48.3±10.2)分高于对照组[(45.3±10.0)分,P<0.01];TCSQ中的消极应对分(29.61±8.28)分高于对照组[(26.97±7.28)分,P<0.01];SSR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37.42±8.22)分、客观支持分(12.17±3.54)分、主观支持分(17.79±5.01)分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7.42±2.04)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9±6.56)分、(12.82±3.01)分、(20.15±4.04)分、(7.82±1.96)分;均P<0.05~0.01].(2)精神疾病检出率:施暴组(6.9%,22例)的高于对照组(1.3%,4例;P<0.01).(3)Logistic回归:敌对因子(P=0.011,OR=1.665)、消极应对方式(P=0.037,OR=1.027)和重性精神疾病(P=0.033,OR=9.597)是施暴的危险因子,主观支持是施暴的保护因子(P=0.000,OR=0.909).结论 家庭暴力施暴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较高的精神障碍检出率,他们也需要心理干预、医学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酒依赖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或子女)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方法:收集40例男性酒依赖患者以及40例一级亲属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听觉ERP检测.结果:酒依赖组和亲属组ERP的P3波(P300成分)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P3波幅在患者组和亲属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酒依赖组N2、P3潜伏期延长(P<0.01),而N2、P3潜伏期在亲属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ERP-反映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可以作为酒依赖认知功能损害评估的重要检测手段之一;P3波幅可能是酒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可以作为预测酗酒的指标;对酒依赖一级亲属进行听觉ERP检测可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提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胺氧化酶A(MAOA) rs1137070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期受虐的交互作用对新 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环境暴露资料,采用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184 例双相障碍施暴者和326 例双相障碍无施暴者MAOA 基因rs1137070 位点的多态性。筛选出新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根 据交互作用指标判断rs1137070 与儿童期受虐的交互作用。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男性双相障碍患者 施暴组与无施暴组rs1137070 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9,P=0.001),新疆维吾尔族女 性双相障碍患者施暴组与无施暴组rs1137070 基因型(χ2=14.677,P=0.001)及等位基因(χ2=17.753, P< 0.001)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期受虐是新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的危险因 素(χ2=9.770,P=0.002)。儿童期受虐与rs1137070基因多态性存在正交互作用,两者的超额相对危险度、 交互作用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1.18、0.146 和1.20。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双相障碍患者冲动攻 击行为的发生是儿童期受虐因素及遗传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料者的负担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 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5 年5 月—2017 年9 月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4 例,根据患者 照料者情况,将患者分为住院组(n=28)、家庭照料组(家庭组)(n=35)和养老机构痴呆患者的照料组(机构 组)(n=21),采用扎瑞特照料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测量各 组照料者负担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情况并比较。结果 家庭组照料者ZBI总分、个人负担、责任负担、 消极应对评分和SSRS 总分明显高于住院组、机构组;机构组照料者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家庭组、住 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ZBI 总分、个人负担、责任负担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 0.86、0.82,P< 0.05),与积极应对(r 值分别为-0.30、-0.29、-0.28,P < 0.05)和SSRS 总分呈负相关(r 值 分别为-0.31、-0.27、-0.29,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积极应对、SSRS 总分可解释 照料者负担总分变异的44.9%。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料者的负担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积极 应对及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年不同时期的创伤对成年后记忆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 以2014年1~12月 调查的唐山开滦集团1976年地震前后出生的在册工人共1 542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年月和儿童期创 伤量表( CTQ)总分的平均分作为划界分组,共分为4组:婴儿期暴露+CTQ高分组,婴儿期暴露+CTQ低 分组,未暴露+CTQ高分组,未暴露+CTQ低分组。采用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HVLT)和简易视觉空间 记忆测验(BVMT)分别评估3次词语记忆和空间记忆,并记录3次成绩总分。结果 (1)4组间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年龄=470.094,F性别=11.911,F文化程度=43.484;P< 0.01)。婴儿暴露组年 龄均大于未暴露组;4组男性均多于女性,文化程度以高中为主。4组间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家庭 月收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在男性中,4组间HVLT1-3、HVLT总分、BVMT1-3、BVMT 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HVLT1外,婴儿期暴露+CTQ高分组的其余成绩均低于婴儿 期暴露+CTQ低分组(P < 0.05);未暴露+CTQ高分组的所有成绩均低于未暴露+CTQ低分组(P < 0.05); 婴儿期暴露+CTQ高分组仅HVLT3得分低于未暴露+CTQ高分组(P < 0.05);婴儿期暴露+CTQ低分组仅 BVMT3得分低于未暴露+CTQ低分组(P < 0.05)。在女性中,4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所有男性受试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中,4组间仅HVLT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 记忆功能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学历中,4组间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大专及以上学历中,4组间上述记忆成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男性婴儿期和儿童期 经历地震创伤均可能导致成年期词语和空间记忆功能受损,特别是儿童期创伤更为明显。接受高等教育 的经历可能会抵消早年创伤对记忆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家庭暴力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78例,均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根据有无家庭暴力,将患者分为有家庭暴力组(研究组,n=35)和无家庭暴力组(对照组,n=43),采用自制一般资料和家庭暴力情况调查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损害的特征,分析家庭暴力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WCST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及持续性应答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两组MoCA总评分、抽象和定向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 01);家庭暴力与MoCA总评分、抽象及定向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 265、-0. 326、-0. 273,P均0. 05);家庭暴力与WCST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 258、-0. 377、-0. 237,P均0. 05)。结论有家庭暴力的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较无家庭暴力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严重,家庭暴力与认知功能受损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30例PSD患者为PSD组,42例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为对照组,以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Barthel指数(BI)为评定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PSD组MCMQ的面对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SD组屈服量表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SD组的SS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性干预并加强社会支持可能对防治PSD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神经心理认知测验检测患者与18名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袁(CGI-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和静坐不能量表(BARS)评定既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潜伏期N1,P2,N2较对照组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发现波幅的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颜色连线2时间较对照组长,范畴流利和Stroop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故以受教育年限为控制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无相关性(P>0.05),与锥体外系和社会功能也无相关性(P>0.05).神经认知心理测试与PANSS、CGI-S无相关性.神经认知心理测试与PANSS、CGI-S无相关性.PSP和颜色连线测验2、WCST总错误数呈负相关,PSP和范畴流利测验、WCST总正确数及分类个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酒依赖患者(研究组)和60名无嗜酒史的当地市民(对照组)进行应对方式问卷(CSQ)和中文版的家庭环境量表(FES)调查,分析酒依赖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研究组CSQ中退避、幻想和自责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1,t=3.22,t=4.15;P0.05或P0.01);FES中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和控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FES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评分与CSQ解决问题评分呈正相关,情感表达评分与求助评分呈正相关,娱乐性评分与自责评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应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不良家庭环境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血清BDNF水平,并与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有阳性家族史者(8例)与阴性家族史者(32例)之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r=0.283,r=0.09;P〉0.05)无显著相关;两组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r=-0.142,r=-0.122;P〉0.05)、体质量指数(r=-0.112,r=0.039;P〉0.05)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BDNF水平低下,利培酮治疗可提高其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3.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期起病和青少年期起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儿童期起病26例(儿童组),青少年期起病68例(青少年组);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病前适应性量表(PAS)对患者病前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父母的生育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9,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64例(94.1%)明显高于儿童组18例(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61,P〈0.05);儿童组男性在同伴关系、学校适应性及PAS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女性(P均〈0.05);青少年组男性在学业成绩上显著高于同组女性(t=2.548,P〈0.05)。儿童组男性学校适应能力较青少年组男性显著为差(P〈0.05)。有家族史的两组男性在同伴关系上差异有显著性(t=3.873,P〈0.05)。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中思维内容障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与起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对改善酒依赖患者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64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3例)和对照组(81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安非他酮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戒酒治疗,共治疗8周。入组患者在基线及治疗后第2、4、8周末应用饮酒问卷(ADS)、密西根酒精调查表(MAST)、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SA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周末起,研究组患者ADS、MAST、SDS、SAS量表评分与基线时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各个量表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末起才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4、8周末,研究组患者ADS、MAST、SDS、SA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安非他酮可有效、快速的改善酒依赖患者的酒精依赖及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Bβ(FgBβ)-455G/A位点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以及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新疆地区15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维吾尔族63例,汉族93例)和143例的正常人(维吾尔族63例,汉族80例),进行融Bβ-455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磁珠法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1)新疆维吾尔族、汉族之间魄Bβ-455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吾尔族、汉族脑梗死组融Bβ-455G/A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组血浆(fibrinogen,F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汉族之间飑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脑梗死患者FgBβ-455G/A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Fgβ启动区-455G/A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联关系,-455G/A+AA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型,-455A是易感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市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以团体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为主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设计,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班级,将受调查615名学生分成研究组(n =295)和对照组(n=320).研究组学生将接受为期8次的心理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所有被试学生干预前、后自评完成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校园暴力行为调查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2个月后评价团体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615名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检出率为35.3%.其中男生为43.0%,女生为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9.570,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生、经常被父母打骂、经常玩网络游戏、消极应对是校园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男生校园暴力的危险性高于女生(OR=0.321,P<0.01);经常被父母打骂(OR=1.562,P<0.01)、经常玩网络游戏(OR=2.393,P<0.01)校园暴力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消极应对水平高者(OR=2.931,P<0.05)校园暴力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干预后暴力行为的检出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3,P<0.05).干预后,研究组消极应对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43,P<0.01).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135例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分为对照组(n=67)和研究组(n=68),两组均采用盐酸氯丙嗪片治疗并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组同时进行每3个月1次的家庭干预,共8次。采用躁狂评定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不良情绪,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YMR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t=4.24~12.35,P均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t=5.47,9.37,P均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23~13.01,P均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改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儿童虐待经历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对有儿童虐待经历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EC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连续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34例进行测查;依据CECA.Q评定,分为虐待组(41例)和无虐待组(9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以及HAMD、EPQ、SSRS的评分。结果两组性别、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病程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虐待组、无虐待组中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分别为80.49%、60.22%、34.15%、13.9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高于无虐待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精神质(P)、神经质(N)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社会支持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抑郁症首次发病年龄小、焦虑/抑郁症状严重、自杀倾向高,具有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社会支持缺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