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估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感知的特点.方法 通过睡眠日记晨间评估项目和多导睡眠图监测获取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及客观睡眠参数.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等描述失眠程度并进行初步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眠组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和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均显示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失眠组这种差异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尤其足对睡眠潜伏期的评估误差.失眠组受试者睡眠自我评估误差呈现双向性.失眠组受试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呈正相关(P<0.01),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睡眠自我评估参数中的睡眠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其对睡眠状态的自我评估误差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且具有双向误差之特点,包括对睡眠状态的低估(夸大睡眠障碍)和对睡眠状态的高估(忽视夜间的睡眠缺失).焦虑情绪可能与睡眠潜伏期感知误差具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森田疗法是由森田正马(1920)创立的日本独特的精神疗法,已被证实对焦虑症治疗有效。下面介绍森田疗法与睡眠脑电的进展。1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又称睡眠脑电。现行正规PSG监测除脑电图外,应包括心电图、肌电图、眼动图、胸式和腹式呼吸张力图、鼻及口通气量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睡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REM)睡眠特征。方法用睡眠实验技术对正常受试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的通夜描录,并结合临床指标,对三组受试者的9项REM睡眠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着不同的REM睡眠特征。抑郁症REM睡眠潜伏期(RL)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高和睡眠次数增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与RL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REM睡眠指标个体间差异大,10例患者睡眠图的觉醒阶段中发现REM睡眠的插入现象。结论研究抑郁症有异常REM睡眠指标,而RL则为反映抑郁程度的特殊指标;REM睡眠的插入代表了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多导睡眠图在精神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卫生研究所多导睡眠图是研究人类睡眠特征的重要生理手段。Kleitman,Aserinsky分别于1953年和1959年运用多导生理仪对婴儿及成人睡眠时的眼电、脑电进行观察,发现了在睡眠过程中与周...  相似文献   

5.
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癫痫的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存在睡眠障碍问题,此可归因于抗癫痫药本身、癫痫发作和不规律的睡眠等方面〔1〕,其中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纠正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有助于癫痫的治疗〔2〕。1.睡眠多导监测介绍1953年,Aserinsky等在记录脑电的同时记录到了眼球的运动,发现了快速眼动期睡眠(REM),从而推动了睡眠多导监测技术的发展。多导睡眠仪(PSG)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装备有直流信号处理器:处理呼吸气流、呼吸运动和血氧饱和度信号;②交流信号处理器:处理脑电、眼动、心电和肌电信号。根据脑电、眼球运动和肌电表现,可以将睡眠分成非快眼动睡眠(NREM)和快眼动睡眠(REM),NREM睡眠又可进一步分为1、2、3、4期。目前使用的PSG大多配有视频录像系统,可以同时捕捉患者的夜间睡眠情况。2.睡眠生理⑴睡眠结构:正常睡眠是由NREM睡眠与REM睡眠两个不同睡眠时相构成。NREM睡眠分为1、2、3、4期,NREM睡眠的3期和4期合称慢波睡眠(SWS)。REM睡眠又称快波睡眠。在整个睡眠过程中,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以正常成人8小时睡眠为例,一开始首先进入NREM睡眠期,并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的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D患者睡眠障碍的关注度。方法分析1例H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两次多导睡眠图均可见睡眠片段化,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增多,从睡眠结构上看,该患者1期睡眠(N1期)比例增加,而深睡眠期(N3期)和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期(R期)比例明显减少,两次睡眠监测中并未记录到REM睡眠期行为异常和肌肉失弛缓现象。结论睡眠障碍对HD患者的症状有影响,是进一步研究潜在干预措施的理想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的睡眠特点,以及临床和电生理学特征.方法 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阿尔茨海默病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患者接受多导睡眠图监测,记录其脑电图、眼动图、心电图、肌电图、打鼾、鼻气流量、胸式和腹式呼吸动度及血氧饱和度等睡眠相关电生理活动,计算下颏和下肢肌电活动增多时间占快速眼动期的比例;并记录快速眼动期异常肢体活动.结果 3例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时问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增加(29.37%~33.17%),下颏和下肢肌电活动增多,其时问分别占快速眼动期的7.19%~14.76%和0.11%~6.36%.2例患者异常肢体活动增多.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可能与快速眼动调节通路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简便、快速、易学及带给临床更多的方便 ,是现代脑电生理技术的重要概念。在临床工作中 ,传统的多导睡眠图(PSG)显得繁琐。最近 ,德国PMR研究所推出一种新的睡眠脑电检测仪及其分析技术———Quisi(源于希腊语“好睡眠”)。一、何谓Quisi[l 3 ]Quisi是一种测量、记录并加以自动分析的便携式睡眠脑电检测仪器 ,可与电脑PC相联 ,是目前国际上最轻巧而简便的睡眠检测仪。Quisi具有较新的创意 ,即一个简化的设想、一台敏感的放大器和一个分析软件是该技术的核心。Quisi是由睡眠检测仪和windows 95、D…  相似文献   

9.
对30例抑郁症患者、30例神经衰弱患者以及15例境遇性失眠者的多导睡眠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具有失眠主诉的受试者均有某些睡眠指标的异常,同时其失眠症状也与自身的主观体验有明显的关系。与3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抑郁症组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增高,REM睡眠次数增加,这些改变可能反映了抑郁症的电生理特征。神经衰弱组REM睡眠潜伏期、活动度、强度和密度与抑郁症组相应指标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显示这两种疾病之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癫痫的多导睡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癫痫放电在自然睡眠各期及觉醒状态下分布情况,为癫痫的诊断与优化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筛选40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尚未用AEDs治疗的癫痫患者,用英国OXFORD Medilog 9200型动态脑电监测仪同时进行多导睡眠记录和动态脑电图记录。结果:40例中有33人记录到典型癫痫波(82.5%),30人记录到慢波阵发(75%),11人记录到α高尖阵发(27.5%)。结论:本研究提示典型癫痫放电和慢波发放主要在W和S_(1,2)较多,其次是在REM,在S_(3,4)相对较少,α高尖阵发主要是在W和S_(1,2),这说明痫样放电在觉醒和睡眠时均有相当的放电时间和次数。本研究还提示通过动态脑电图检测或结合多导睡眠图可详细准确了解痫样放电的24小时分布状况,对指导调整AEDs的用量和服用时间,实现癫痫优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第一晚效应(first night effect,FNE)我多导睡眠图表现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5例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进行了连续两液的多导睡眠图记录和一系列量表的评定。结果第一晚的多导睡眠图显示,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潜伏延长,REM睡眠的潜伏期延长、时间缩短、百分比减少;完全正常(或逆转)的FNE较少,正常FNE较逆转FNE更常见。患者的主观评价与上述改变基本一致,发  相似文献   

12.
旨在说明SEEG是反映受试者睡眠状态的一个电生理指标。应用ND-161型脑电图机,同步外接4导简易生理仪,对10例噪狂症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脑电图进行全夜测定。与正常对照者比较,病例组实际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效率下降,浅睡多,深睡少,REM时间及活动量缩短。本研究表明躁狂症的睡眠脑电图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神经衰弱和正常人的睡眠障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0例抑郁症患者,30例神经衰弱患者以及15例境遇性失眠者的多导睡眠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具有失眠主诉的受试者均有某些睡眠指标的异常,同时其失眠症状也与自身的主观体验有明显的关系。与30例正常试者对照,抑郁症组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增高,REM睡眠次数增加,这些改变可能反映了抑郁症的电生理特征。神经衰弱与抑郁症相应指标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显示这两种疾病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4.
强迫性神经症的睡眠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索建立强迫症的睡眠图模式。方法对30例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和血小板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测试,并与30名正常受试者进行对照。结果强迫症组多导睡眠图改变主要有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REM强度和REM密度增高,以及第1次REM睡眠时间(FRT)及其百分比(FRT%)增高等;强迫症组血小板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FRT、FRT%呈正相关。结论REM睡眠指标的改变可能代表了强迫症患者的某些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首发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2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1±11)min,首发抑郁症患者组(62±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8±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87±8)%,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7±5)%,首发抑郁症患者组(43±12)%,P<0.01]及REM 3个睡眠参数有改变.结论 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首发抑郁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 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抑郁障碍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结果 抑郁障碍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4±11)min,抑郁障碍组(61±19)m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正常组(99±3)%,抑郁障碍组(90±5)%,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正常组(56±4)%,抑郁障碍组(45±17)%,P<0.05)及REM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 抑郁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夜间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对23例惊恐障碍患者的睡眠Quisi进行夜间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作对照。结果患者的Quisi主要指标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RL)前移(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P<0.01),睡眠第2阶段降低(S2)(P<0.05)及快速眼动(REM)多个睡眠参数的变异。结论 Quisi检测惊恐障碍作用与多导睡眠图相似,为评估本病的睡眠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4例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白天过度嗜睡首发,无猝倒、睡眠麻痹、睡前幻觉及睡眠行为障碍,其中2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例患者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均〉11分;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未见睡眠起始快速眼动期;例3患者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但夜间睡眠结构正常。结论明确诊断特发性过度睡眠需结合患者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和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是鉴别诊断特发性过度睡眠与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 与结果回顾分析4 例特发性过度睡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白天过度嗜睡首发,无猝倒、睡眠麻痹、睡前幻觉及睡眠行为障碍,其中2 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 例患者Epworth 嗜睡量表评分均> 11 分;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平均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未见睡眠起始快速眼动期;例3 患者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但夜间睡眠结构正常.结论 明确诊断特发性过度睡眠需结合患者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和全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是鉴别诊断特发性过度睡眠与发作性睡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101 健康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的调查及Epworth量表评定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健康成人睡眠呼吸界停发作及其与日间多睡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图蓝测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情况,用Epworth量表评定日暗多睡的情况。结果 发现睡眠呼吸暂停在正常成人中普遍存在,其严重民政部与日间多睡无明显的关联。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是否引起日间多睡差异较大,评估睡眠障碍应考虑多导睡眠图与各种问卷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